![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测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763311/0-16930314531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测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是对是错,计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长的 其中2段长( )米。2、3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6。3、0.625×( )=1.8×( )=4 ×( )=1。4、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等于最小的质数。5、13÷3=( )……( ),如果商用小数表示是( ),用分数表示( )。6、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8,这个分数是( )和( )。二、是对是错。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 )2、因为25比20多 ,所以20比25少 。 ( )3、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占全长的 。 ( )5、1吨货物的 和一批货物的 ,它们的重量一定相等。 ( )三、计算。1、简算。14 ×1.25+1 ×0.5+5 ×1.252、列式计算。①从3个20里减去124的1/4,差是多少?“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②甲数是18,乙数的1/2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1千克,第二次取出余下的1/6,这时桶里还有7.5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一个打字员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40页,第二天打45页,还剩1/5,没有打,这份稿共有多少页?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图书馆共有故事书630本,其中故事书占1/7,这学期又买来一批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占两种书总数的1/3,新买来的科技书多少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检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辨一辨,选择,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解方程,文字题,列式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4 比优秀单元测试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计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