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3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4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4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4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52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55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57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764273/0-169303646459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山居秋暝》课件
展开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以自然凝炼而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立体感强而又意境高远的自然风光图。他十六岁便开始作诗,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时中进士。可是不久因故受牵连,被贬谪到山东做济州司仓参军。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称誉。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
他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王维40岁左右为界。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又喜绘画,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意在说明王维的诗歌中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政治诗、边塞诗、山水诗是盛唐诗歌的三种主要题材。从诗的风格流派来说,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为边塞诗人,而另一派是田园诗人。田园诗人,顾名思义,是以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的,并较常用五言诗的形式。能反映出当时上至社会情况、民族意识,下至诗人积极用世的怀抱、消闲度日的情绪。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风神潇洒,寄兴高远,写景状物,形神毕肖,为田园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在田园山水诗方面有杰出的贡献。他描写的田园山水诗,细腻生动,苏轼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押韵 平仄对仗字数、句数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1)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2)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要求。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产生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告诉我们写这首诗时的天气情况,时间,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明了天气情况(新雨)、时间(傍晚)、季节(秋季)。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月松林图,如何欣赏这幅美景?
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山间月夜图。
颈联中全是村民的活动,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静”呢?
以“喧”来反衬“静”。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反用典故《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字是该联的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 ?
有五个好处: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⑤这样写先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见其行,未见其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山居秋暝》这首诗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的美好图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清新、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诗中有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突出自然美,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突出生活美,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两联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中间两联同是写景,有什么异同?
和谐。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尾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第一幅 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 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 夜中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 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 渔舟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1、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描写手法;
2、绘声绘色的绘画手法;
3、借景、借典抒情的抒情手法;
4、直、间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写作特色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诗中画 画外意 山.雨 秋.晚 自然美 远离尘俗 明月 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了解诗意,盛妆艳服的丽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无题》李商隐 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无题》李商隐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牛李党争,研读赏析,相见难,别亦难,相见十分困难,相别难以忍受,情深意厚,爱情的忠贞不渝,拓展延伸,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多音字,气势磅礴雄奇壮阔,写作特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