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1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2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3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4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5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6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7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08
    还剩5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

    展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优质课件1.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难点)2.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重点)3.正确理解并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素养)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含义;2.体会运用举例、对比论证论点的方法;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蕴含的人生哲理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课前导入 第一章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落得了一个可悲的历史下场。那么,越王勾践的经历,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知人论世 第二章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人性方面:性善论(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政治方面: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出“与民同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价值观方面:强调舍身取义。《孟子》是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都是科举必考内容。“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疏通文意 第三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①发②于畎亩③之中,傅说④举⑤于版筑⑥之间,胶鬲⑦举于鱼盐⑦之中,①舜:姚姓,名重华。②发:起,指任用。③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④傅说: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⑤举:选拔。⑥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⑦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⑦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舜发于畎亩之中下一页:文本解析舜的生活:父亲心术不正一气弟弟桀骜不驯舜继母两面三刀尧串通孝顺置于死地认可友善以孝行闻名从朝廷到民间武丁做梦担任国相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寻找梦中圣人正在服役的说举用在傅岩找到政治家军事家建筑学家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贩卖鱼盐过程,艰辛体会“发”和“举”的不同之处,感受孟子散文准确精炼的语言。文中写舜是发于吠亩之中,其余五个人是“举”,“发”和“举”的意思不完全一一样,“发”是被任用;“举”是被选拔。舜生活在原始社会,民主性较强,最终尧禅让给禹;而下文其余几人是被权臣举荐,被君王任用为大臣的。短短42个字,6句话,6个被举用的地点,我们就窥探出六个人物的生平经历和功绩,语言的简练和准确可见一斑。管夷吾①举于士②,孙叔敖③举于海④,百里奚⑤举于市⑥。①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②士:狱官。③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④海:海滨。⑤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⑥市:市井。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公子纠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并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桓公迎接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拜了官仲为相,并成管仲为“仲父”。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①孙叔敖原本是芈姓蒍氏,其父亲在斗争中被杀。②不得不逃出郢都,改名为孙叔敖,隐居海滨。③若敖氏一族被灭,孙叔敖被楚庄王任命为令尹。百里奚举于市出身微寒,家境贫穷。当虞国做大夫,结束流浪生活。沦为奴隶。秦穆公将他赎回来,穆公拜百里奚为相国。第1自然段列举的六位由卑微到圣贤的人他们是谁?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作用:用历史事实为例,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在列举这六个人物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列举这六个人物时,作者把“舜”放在首位,这是因为儒家学说是关涉政治的学说,论述时就要紧扣圣君、贤相、才臣的顺序来进行更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故①天将降大任②于是③人也④,必⑤先苦⑥其心志⑦,劳⑧其筋骨,①故:所以。②任:责任,担子,使命。③是:代词,这,这些。④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⑤必:一定。⑥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⑦心志:意志。⑧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①其体肤②,空乏③其身,行拂乱④其所为⑤,所以⑥动⑦心忍⑧性,曾⑨益其所不能⑩。①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②体肤:肌肤。③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空,穷。乏,绝。④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⑤所为:所行。⑥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⑦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⑧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⑨曾:同“增”,增加。⑩能:才干。3、我要降大任于你,但是!苦劳饿我是谁,我在做什么人生巅峰通读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人恒①过②,然后能改;困于心③,衡于虑④,而后作⑤;征于色⑥,发于声⑦,而后喻⑧。①恒:常常,总是。②过:过错,过失。③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④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⑤作:奋起,指有所作为。⑥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⑦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⑧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入①则无法家②拂③士,出④则无敌国⑤外患⑥者,国恒⑥亡⑦。然后知生于忧患⑧而死于安乐⑨也。①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②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③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④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⑤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⑥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⑥恒:常常。⑦亡:灭亡。⑧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⑨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正面反面 文章开头列举了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而后又从个人的角度正面论述“生于忧患”,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述“死于安乐”。表现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从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证明了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可以使人萎靡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第一部分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 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第二部分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第三部分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观因素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正面入无法家拂士,出无敌国外患客观因素反面改国恒亡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举六贤: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摆事实(举例论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讲道理(道理论证)经受各方面的磨难出身低贱,经受磨难,增长才干,成就不凡事业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增长才干征于色,发于声作喻研读探究 第四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难而终于身负“大任”的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归纳出论点。孟子为什么一开篇就列举这么多名人的“辛酸”历史呢?  不重复。因为这六个人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作者用排比句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坚实基础。孟子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历史上的名人,是否重复?这样写有何作用?“忧患”如何使人成才?“安乐”如何使国家灭亡?孟子以六位名人历经磨炼后成就大业的事例,论证了艰苦的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而“困于心,衡于虑”是成才的主观因素。这就证明了常处忧患之中才能使人成才。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国外没有实力相当的邻国并存、威胁,没有外部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从而论证了“安乐”会使国家灭亡。对于国家来说,忧患有什么意义呢?作者由个人推及到一个国家,从反面论述对国君来说,如果没有执法严直言进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就会灭亡。这句其实在写“安乐”,“个没有内忧外忠的国家, 一个没有忧忠意识只知道安逸享乐的君主,必然会走向火亡。也就是说,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摩练。这是针对国家统治者而言的,主客观因素对于国家治乱的影响如同对于个人成才的影响一样。 并A上文列举的人物正是辅助国君执法、直言进谏的臣子,文章前后呼应,论证更严密。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经受艰苦磨难的益处是什么? ①内心:“苦其心志” 。 ②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③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 益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灭亡。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 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 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 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读了本文,你有何启示?文中孟子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如越王勾践和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亲自到田间与农民一起劳作。十年后,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国灭。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本文与《富贵不能淫》一文在证明观点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孟子〉三章》中的三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何异同?试简要说明。文言现象 第五章写作特色 第六章论证层层深入论证方法角度语言简练善用排比将观点置于篇末,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孟子》三章的异同拓展延伸 第七章以“我心目中的孟子”为话题,来探究一下孟子究竟是怎样的人。①孟子是一个讲大义,有气节的人,他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原则,从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明了他的处世态度。②孟子是一个仁义之人。“仁政”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他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民本思想。③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④孟子还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1. 层层推理,逻辑严密2. 善用排比,增强气势3. 论证方法,灵活多样4. 论辩策略,巧妙高超《孟子》的雄辩特色 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丧失斗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它们,咬紧牙关,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唐·柳宗元《敌戒》: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清·吴闿生《重订孟子文法读本》: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贾生《过秦》.所自出。千盘百折,厚集其阵,纯用劲折,无波磔痕。名家点评孟子下课啦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同步备课优质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