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
展开5.2 土壤(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分析,能够说出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结合教师的讲解能够说出土壤的功能及其养护。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实际的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土壤功能及其养护的学习,树立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3.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难点: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新课导入】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提问: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
【新课讲解】
(一)观察土壤
师: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从中你认为土壤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生:具有肥力。
师:那么土壤由哪几种物质构成?
生: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师:适宜植物生长的理想土壤构成为: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水分占20%-30%,空气占20%一30%。
看上图,当我们观察土壤,第一步观察什么?
生:土壤颜色。
师:
土壤颜色 | 成因 |
黑土 | 土壤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我国东北平原广泛分布的黑土就是富含腐殖质的典型土壤。也有些土壤因为其他原因,颜色也很暗。 |
红土和黄土 | 土壤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红色或黄色。土壤含有大量非水化的氧化铁呈红色,含有大量水化氧化铁呈黄色 |
灰土 | 长期受水浸泡的土壤 |
下面我们来看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课本上把土壤质地分为两类,分别是什么?
生: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师:我们要可以区分砂土、壤土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看土壤剖面结构,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下面同学们自行阅读森林土壤和耕作土壤剖面。稍后我们一起来总结。
教师总结:
1.土壤的基本特征:具有肥力。
2.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3.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土壤颜色 | 成因 |
黑土 | 土壤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我国东北平原广泛分布的黑土就是富含腐殖质的典型土壤。也有些土壤因为其他原因,颜色也很暗。 |
红土和黄土 | 土壤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红色或黄色。土壤含有大量非水化的氧化铁呈红色,含有大量水化氧化铁呈黄色 |
灰土 | 长期受水浸泡的土壤 |
4.土壤质地
(1)分类: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②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2)
砂土 | 壤土 | 黏土 |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
5.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1)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有机层 |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 |
腐殖质层 |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成黑色 | |
淋溶层 |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 |
淀积层 |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 |
母质层 |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 |
母岩层 | 坚硬的岩石 |
(2)耕作土壤剖面
①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成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②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③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师: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第一个形成因素为成土母质,我们可以看森林土壤的剖面结构中的母质层,它位于母岩层的上方,那我们知道母岩层是坚硬的岩石,对土壤的形成没有帮助,母质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所以成土母质对于土壤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注:风化是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一过程称为风化。)
生: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师:下一个要讲的是生物,你们应该学习过生物循环,如果没有生物,那么土壤还会形成么?
生:不会。
师: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所以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所以生物具体什么作用?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师:我们现在来说一下土壤的形成速度,是在湿热的环境下土壤形成速度更快,还是干冷环境下。
生:湿热环境下。
师:是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亚马孙河流域高温多雨,所以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都非常快。同时有机质快速分解,营养元素被淋溶。这又可以说明什么?
生: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地貌和时间在土壤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地貌
(1)山麓水热条件较好,越往山顶水热条件越差,土壤发育程度逐渐变差。
(2)由于成土母质颗粒的差异,从山项到山麓,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3)阳坡热量条件好,土壤发育较好;阴坡热量条件差,土壤发育差。
(4)迎风坡降水量多,土壤发育好;背风坡降水量少,土壤发育差。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师:我们这一部分讲的内容是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土壤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哪些?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既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2)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功能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功能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3.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哪些?
答: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合作探究一】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1.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使得春秋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2.土壤盐碱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①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使土体脱盐;
②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使咸水淡化;
③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④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于土壤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来解密一下菲律宾保和岛“巧克力山”这一自然奇景背后的原因吧。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
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季雨林)。
巧克力山土层薄,岩石裂隙多,不利于保水,所以长草不长树。
【板书】
第二节 土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及构成
2.野外对土壤观察的几个方面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从颜色、质地、剖面结构等方面仔细的观察了土壤,认识了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了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初步树立了合理利用土壤的科学观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