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新人教版01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新人教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课堂小结,老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灾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灾害》,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灾害》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最后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之后,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系统学习。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本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观念,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育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对应本条课标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的认识。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  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以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作为指导思想,观察法——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讨论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 

    归纳法——教会学生总结问题 

    坚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学习地理知识,运用知识,增强学生现实的生存能力。 

    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除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各种材料,我还运用了台风的视频,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冬季风示意图,板块构造、地震带分布图,防灾自救的歌曲,国家的防灾减灾工程的图片,唐山大地震的图片以及震后美丽唐山的图片,并把它们整合在课件中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台风山竹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给学生以视觉的震撼,感知台风带来的危害,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破坏性很大,今天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灾害。 

    二、教授新课 

    新授由三大部分组成: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和防灾减灾。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常见的自然灾害

    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分析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在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所感知的后,让学生看书上定义,明确自然灾害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环境异常变化和灾情。自然环境异常变化也是自然现象,它必须给人类带来危害,产生灾情,才是自然灾害,如:台风和台风灾害是不同的概念,要给学生加以强调。然后做课本55页活动题,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自然灾害,并能与人为灾害进行区分。 

    常见的自然灾害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列举已知的自然灾害,老师给与补充,使学生主动认知,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通过列举的灾害进行分类,如果涉及到其它灾害要给与点拨,并由此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特点。

    本着学习身边地理的理念,让学生思考我们唐山有哪些自然灾害,让学生知晓当地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寒潮、雾霾等,清楚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灾害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这部分我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知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灾害,学习身边的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对于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先以干旱做引导和示范,引导学生一起看图名、识图例、找分布、析原因。

    设计意图: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描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是一重点,分析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地区的形成原因是难点,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

    在引导示范之后,其它自然灾害采用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种自然灾害,让他们结合课本上的灾害分布图和文字资料自己去找分布,析原因。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及时点拨,提醒学生要运用学过的板块、地形、降水等知识。然后小组选代表展示合作成果,老师负责纠正和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由自然灾害的分布得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的特点。

    展示2018年灾害分布图,由此得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势必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导学生看57页阅读材料,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部分内容处理完之后,利用示意图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做总结,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特点有个整体感知,使学生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认识。

    防灾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进行防灾减灾。在防灾减灾这部分我做了如下处理:

    首先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你们应该怎么做?

    小组讨论后,学生畅谈有效避灾的方法,如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雾霾发生时,可以戴防雾霾口罩,尽量减少外出等。学生展示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聪明才智,掌握一些有效避灾以求灾中自救的方法。

    之后,我分享了一支歌曲,来丰富学生灾害自救方法。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的地理国情,国家也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接下来让学生看书了解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我也补充了一些图片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国家的强大,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讲解全国防灾减灾日:2009年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设计意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防灾减灾人人有责的观念。

    三、课堂小结:设计一个思维导图,据图总结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系统的了解,也使本节教学略显完整。

    四、老师寄语: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珍爱生命,强我中华。

    老师寄语,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激励。也是本节课在思想上的一个提升。

    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教学,我认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复杂的地理问题能多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了解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感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尊重自然,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感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新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