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766199/0-16930958074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766199/0-16930958074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766199/0-16930958075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测试题,共9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精品练习】
一、选择题
1.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等。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2.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述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 )
A.是国际垄断组织 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张
C.是殖民统治机构 D.垄断贸易并协同殖民统治
4.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 原产地 | 传入欧洲 时间 | 传入中国 时间 | 产量 |
烟草 | 墨西哥 | 哥伦布 航行后 | 17世纪初 |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
辣椒 | 墨西哥 | 15世纪末 | 17世纪初 |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
番茄 | 秘鲁 | 16世纪 | 17世纪初 |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
花生 | 巴西、玻利维亚 | 16世纪初 | 16世纪 |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
向日葵 | 北美 | 1510年 | 16、17世纪之交 |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
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8.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 )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
年份 |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
1870年 | 24 | 45.5 |
1880年 | 36 | 68.8 |
1890年 | 49 | 94 |
年份 |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
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
9.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11.民国时期,巴黎的时装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2.据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这表明( )
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经济全球化无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第10课【精品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得分 |
答案 | A | A | D | B | D | C | C | D | D | B | D | B |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等”反映的是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增多,商品贸易范围扩大,故A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C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早期的殖民扩张”和“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可知,该公司肩负着殖民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公司是东印度公司。它既从事海外贸易,又拥有军队等军事组织,帮助殖民国家进行殖民统治,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欧洲和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答案为B。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
5.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在地区,一个是商品输出所在地区,因此本题选择C。A只强调一方面;B不够完整;D只强调了文化部分。
7.答案:C
解析:由题目中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19%”的信息可知A中“垄断”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的表述与题干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不符,故排除;题干中未涉及供不应求的现象,故排除D;由题干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可知此时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选C。
8.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从表格时间上看,1870年到190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故选D。
9.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联合,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错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D正确。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排除A;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C。
12.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强调世界货物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所以体现不出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故A错误;从材料“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故B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突出中国经济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可知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可知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知体现的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推动欧洲的殖民扩张。
第(2)题,根据材料二“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可知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根据材料二“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国际分工加强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参考答案:
(1)影响: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便利了欧洲殖民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特点: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练,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后复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