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
展开三十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我国T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是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地区水蚀荒漠化的典型代表,严重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至今长达100年之久。2000—2010年,T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万公顷,治理成效显著。图1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实施面积比例,图2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比例。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T县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陡坡开垦 B.生态脆弱
C.气候异常 D.人地矛盾
2.T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最经济的是( )
A.封禁治理 B.生态林草
C.坡改梯 D.低效林改造
3.2000年以来,T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得益于当地( )
A.水热资源丰富 B.优化产业结构
C.土地生产力高 D.大量生态移民
(2022·广州一模)O3属于光化学反应气体,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地表O3浓度和前体物(产生O3的物质)与气象条件有关。下图示意2017年福州市O3浓度日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与O3浓度日变化规律相关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 )
A.降水量 B.气温
C.风速 D.气压
5.台风登陆时,福州市的地表O3浓度变化为( )
A.台风控制区浓度上升,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
B.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下降
C.台风控制区浓度上升,台风外围区浓度下降
D.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下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读图,完成6~7题。
6.1999年之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产业升级需要 B.劳动力短缺
C.耕地面积减少 D.生产效益低下
7.“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 B.形态
C.业态 D.文态
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产业链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食用菌—鱼—鹿”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 )
A.资源循环利用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强社会效益 D.零污染排放
9.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水稻种植 B.农业产业链
C.综合效应 D.政策调控
10.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河北 D.黑龙江
二、非选择题
11.(2023·武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南地区养殖场多建在地形平坦地区,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随着畜禽养殖向集约化快速转型,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越来越高,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陕南畜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养—茶—游”农业综合发展模式正在当地积极推广。下图示意陕南地区“养—茶—游”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说明陕南地区发展“养—茶—游”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2)指出陕南地区发展“养—茶—游”农业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3)该地发展“养—茶—游”农业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为周边地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陕南经验”。请你拟定一个“陕南经验”的总结提纲。
三十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D 2.A 3.B 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T县环境为南方丘陵地区,花岗岩广布,耕地有限,而长期以农业为主,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达100年之久,推测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即人口数量增加产生的人地矛盾,D正确;陡坡开垦是不合理生产方式的一种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等自然生态条件较好,B错误;气候异常易带来灾害性天气,而不是生态环境剧变的根本原因,C错误。第2题,根据图1所示,该地治理措施中封禁面积比例最大,图2中封禁措施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小,只有6%,所以最经济,A正确;生态林草措施实施面积不大,但投入的资金比例却是最大的,达32%,B错误;坡改梯的实施面积最小,说明该地适宜坡改梯的区域不大,所以经济效益体现不明显,C错误;低效林改造措施投入资金比例最小,但实施面积也小,所以经济效益也不明显,D错误。第3题,据材料可知,2000年以来,随着图1所示的各项措施的实施,该地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由图1、图2可推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为植树、种草、种果、养殖等,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经济效益,才能为当地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也能提高当地居民积极性,大面积封禁才能得以实施,B正确;而水热资源、土地生产力等自然条件相对稳定,不是2000年以来得以改善的,A、C错误,因封禁等措施的实施可能会产生一些移民,但图示未体现出因大量移民所产生的资金比例增大的现象,D错误。
4.B 5.D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O3浓度大致在日出前后最小,14:00前后最大,与气温的日变化大致呈正相关,由此可推测与O3浓度日变化规律相关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气温,而非降水量、风速或气压。故选B。第5题,受台风影响,台风控制区风速大,促使O3向台风外围区扩散,最终导致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故选D。
6.D 7.A 解析:第6题,材料“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表明,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梯田种植粮食,生产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外出务工维持生计,D正确;当地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居民外出后,梯田撂荒,没有体现出产业升级,A错误;劳动力短缺是大量梯田被撂荒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龙脊梯田大量撂荒导致耕地闲置荒废,耕地面积减少,而不是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C错误。第7题,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A正确。
8.A 9.D 10.D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是“稻—食用菌—鱼—鹿”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产业链的物质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和浪费, 这是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势,A正确;该生态农业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效益,B、C错误;据图可知,鹿养殖过程中的尿粪污染、鹿皮制成皮革后的污染排放,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未实现零污染排放,D错误。第9题,据图可知,政策调控处于该体系的中心,政策调控可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可以根据综合效应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D正确;水稻种植、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都是当地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A错误;农业产业链和综合效应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B、C错误。第10题,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农业生产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条件不佳,不适宜种植水稻,A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水稻,B错误。鹿是草食性动物,河北大部分为平原,草场资源较少,C错误。黑龙江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鹿;且森林面积大,林下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夏季雨热同期,可以种植水稻;当地也可以建池养鱼,所以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D正确。
11.解析:第(1)题,材料表明,畜禽养殖向集约化快速转型,畜禽规模化养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产生沼气,为生态茶场、生态农庄提供能源,减少能源使用成本;畜禽粪便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是生态茶场、生态农庄优质的有机肥,减少了化肥使用,节省生产成本;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促进地方特色畜产品的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第(2)题,养殖场、茶厂经营者和旅游开发商分别是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的经营者,养殖场、茶厂经营者和旅游开发商主体分离,需要产业利益协调;茶叶采摘、初制加工以手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生态游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茶叶知识以及文化涵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第(3)题,本地以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的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做好相关产业的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走生态发展之路,做好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
答案:(1)畜禽规模化养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沼气为生态茶场、生态农庄提供能源,减少能源使用成本;沼渣、沼液为生态茶场、生态农庄提供优质的有机肥,节省生产成本;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促进地方特色畜产品的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
(2)养殖场、茶厂经营者和旅游开发商主体分离;茶叶初制加工厂机械化程度低;生态游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训练;茶叶知识以及文化涵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合理规划发展布局;走生态发展之路,做好循环经济;政府加强组织引导。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训练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0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11页。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32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32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