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封还敕书,文宗召而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由此不能看出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2.对如图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三省职责不同,权限有别

    B.皇帝是中央决策集团的中心

    C.分权制衡,强化皇权

    D.门下省是三省的中枢机构

    3.下表是据学者对唐代、五代、两宋宰相出身的文献进行研究所做的统计表。下表反映了(    

    唐代

    369位宰相中出身士族的约占65.8%

    五代

    46位宰相中,55.8%出身进士,约11.6%为吏职出身,约9.3%为幕僚出身,约7%为行伍出身,约2.3%为五经出身,门荫约占4.7%荐举占4.7% ,养子、外戚均占2.3%,由身不详者3

    两宋

    北宋宰相72人,63人出身进士,占总数87%强;南宋宰相63人,48人由身进士,占总数76%

     

    A.世卿世禄现象逐渐消失 

    B.宰相整体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

    C.封建官僚出身的多元化 

    D.科举逐渐成为入的主要途径

    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下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5.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

    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 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

    6.如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政令的形成、实施流程图。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省拥有决策政令的自主权 

    B.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定权

    C.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 

    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7.唐朝初期,政府预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按着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在中央的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西晋之,侍中主要是回答皇帝的疑问,而西晋以来,侍中可以对皇帝拾遗补阙,净纠察,也就是主动纠正皇帝的错误。据此判断,西晋以来侍中的所属机构是

    A.尚书台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的实施 B.郡县制的设立

    C.科举制的形成 D.行省制的确立

    10.《晋书.段灼传》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有关该材料所反映的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该制度为汉武帝首推的察举制

    B.中正对被推荐者写出的评语称为

    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君主专制

    D.后期的标准不看家世,只看道德才能

    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12.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唐代尚书省左右职权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左右)管辖省事,纠举宪章,以辨六官之仪制

    《唐六典·尚书都省》

    (左丞)官业至重,得弹劾八座,主省内官业及宗庙祭祀之事

    《唐会要·左右丞》

    在京有诉冤者……若稽延致有屈滞者,委左右及御史台访察闻奏

    《通典·尚书上》

     

    A.左右是尚书省最高长官 B.左丞主要负责皇室事务

    C.左右拥有独立的司法权 D.左右的职权范围广泛

    13.唐代科举考试由固定的官员主持,宋代则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试官,称权知贡举,同时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人。这一变化旨在(   

    A.提升主考官的权威 B.革除选拔考试的弊病

    C.强化选官制的公正性 D.确保录取程序的严谨

    14.《新唐书》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曹主众焉,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材料所述这一制度的变化

    A.推动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备 

    B.避免了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

    C.为相权擅权篡政埋下隐患 

    D.使宰相逐渐退出权力的中心

    15.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16.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

    A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7.门阀子弟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学习,就要离开家族势力盘踞的地方,到京城来,金榜题名时,成为天子门生,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上述现象反映了科举制度下(  )

    A.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18.图5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度(    

    A.优化了官员选拔程序 B.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C.形成明确的运行机制 D.推动唐代社会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19.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与特色。他诞生于春秋时期,在秦国商鞅变法中就有对人口进行授田、兵役登记造册的行为。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商鞅主张将所涉及人员进行记录,把他们的田宅、四邻、亲属都进行记录,出生的婴孩随时添加,亡故之人从记录中撤出。这种记录之法规,已经具有典型的户籍制度特点。对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意义重大。

    ——张亚贞《“编户齐民”制度对西汉人口管理的影响》

    材料二  唐初赋法曰租庸调……玄宗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辶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故上户优而下户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户籍制度实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渊:《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材料二  

    材料三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二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参考答案:

    1D2C3D4D5D6D7B8D9C10B11B12D13C14C15C16C17B18C

    19(1)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便于征派赋役,保证国家的财税收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平民居住的稳定,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和管理;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等等。

    (2)户籍被破坏,多不符实;安史之乱后,赋役制度混乱,随意增科,名目繁多;赋役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官吏盘剥严重,人民压力沉重;逃户流民增多,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

    20(1)唐代。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情况;唐代赋役制度的情况;出现了地方向中央交税的税银等。

    (2)评价: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答出四个角度即可)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