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五 年、月、日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五 年、月、日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评价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年级 | 三 | 主备人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5/6 | ||
单元 | 第五单元 | 课题 |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 教学时间 |
| ||||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数学思考: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 ||||||||
资源的整合与撷取 (学情分析) |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但区别在于三年级上册在时间的呈现上采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本课内容时间的呈现既有普通计时法又有24时计时法,需要学生主动调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计算方法上三年级上册只呈现了借助钟面进行口算,本课书除了呈现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呈现了借助数线图来加深理解并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 ||||||||
技术选择 | 主要依托实物投影适时呈现各思维层阶的“大任务单” [也可截图做成ppt],根据课堂随即发生的节奏适时切入 | ||||||||
课堂实施 | 集体分享 | 个性修改 | |||||||
教学基本 流程 |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 |||||||
教的设计 | 重点设计——优化算法,探究规律。 一、【教学内容重组】 1、学生课前独立思考的各种做法与想法。 2、教材资源。 3、课堂生成性资源。 二、【基础保障】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三、【重难点突破】 教学例题 四、【创新尝试】 创设不同的情境 五、【评价反馈】 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
| |||||||
学的设计 | 重点设计——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40-10=30(分) |
| |||||||
作业 设计与展示 | 补充习题 |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五 年、月、日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学适异,研学导异,周日,拓学展异,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思考,探究转化的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探究,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