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生用书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67728/0-16931302316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生用书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67728/0-16931302316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生用书新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67728/0-16931302316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新人教版全程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100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4课时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5课时城镇化进程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6课时城镇化的影响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7课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58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展开第十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 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必备知识梳理1.乡村的土地利用(1)概念:乡村是以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土地利用类型:以 用地(耕地、 、草地、 等)和 为主。(3)空间分布①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 。②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 设施为中心, 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2.城市功能分区(1)该城市土地利用形式有 用地、A 用地、B 用地、绿化用地等,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用地。(2)商业区位于 。(3)工业区沿 ,邻近火车站。(4)居住区可分为C 和D 。高级居住区 优美,地价高。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A为 模式,B为 模式,C为 模式。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 、合理规划 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 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关键能力突破技 法 点 拨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乡村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点:①内部空间结构简单;②功能分区简单;③生产用地比重大,村庄点缀其间。(3)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2.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和特点【方法技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典 题 精 研[典例] [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1)~(3)题。(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审题解题][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 [2021·江苏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D.提高城镇化水平2.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Ⅰ B.ⅡC.Ⅲ D.Ⅳ3.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完成4~5题。4.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C.住宅区 D.工业区5.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海南卷]某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6~7题。6.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7.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第十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53课时 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必备知识梳理1.(1)农业 (2)农业 林地 水域 居住 (3)①周围 ②公共服务 住宅2.(1)居住 工业 商业 居住 (2)市中心 (3)铁路线 (4)普通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 环境3.同心圆 多核心 扇形4.(1)卫星城 工业 (2)土地 (3)历史文化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1)B (2)C (3)A知能转化演练1~3.解析:第1题,据图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Ⅰ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第2题,图Ⅳ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规模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故本题选D。第3题,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①城乡结合趋势;②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③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故本题选A。答案:1.B 2.D 3.A4~5.解析:第4题,工作日中0:0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00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0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C项正确。第5题,该城市地域结构大致以中心商务区为圆心向四周呈同心圆模式,形态为团块状;而山地、丘陵、河谷地区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4.C 5.B6~7.解析:第6题,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地价较低,该处人居环境较差。增建公园可以缓解以上现状,而且征地成本较低。第7题,该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图中乙地附近地价较高仅次于市中心,故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答案:6.A 7.D高考评价体系教材宏观把握四层:考什么1.结合实例,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四翼:怎么考1.结合城乡规划图,考查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频率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结合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考查不同区域城镇化的差异性,针对城镇化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考查频率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3.结合区域景观图,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考查频率较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有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高级居住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连原因:①环境优美;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普遍居住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连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区域认知图示我国中部平原某村庄的土地利用状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示①②③④为某农户分到的地块,从空间尺度认识区域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空综合维度推断该农户分到的四个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地块,并分析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种植农作物的原因和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对该村的影响,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的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成因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