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68383/0-16931581302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68383/0-16931581303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共4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程标准】知道肥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1.史料实证:结合教材与材料,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史实。2.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3.时空观念:通过观看地图,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2.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图片和史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教师讲授】学生依托教材,根据教师讲解,备注好相应笔记。一、淝水之战自主学习:淝水之战的过程时间: ;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特点: ;典故: ;影响: ; 自主学习:东汉末年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概况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肥水之战: , 自主学习:淝水之战中东晋取胜的原因 前秦: ,东晋: , 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自主学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生产生活方面: ;政治制度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 自主学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 影响: ; 【自主探究】问题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材料1:材料2: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纪》材料3: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遇到什么问题? 问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材料1: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材料2: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皆译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教师讲解的史学素养,合作探究材料,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探究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材料1: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魏书.任城王传》材料2:(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材料3: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材料4:材料5: 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当堂练习】1.当你回到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列现象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姓元的学生2.下列朝代或历史阶段排列中,其关系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西周、东周 B.西汉、东汉 C.西晋、东晋 D.南朝、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4.《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