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案例点评 看孙老师教学案例的同时,在自己脑中不断搜索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研究的记忆,回忆着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环节的安排基本相仿,都是先用小棒摆三角形,然后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但孙老师的设计却令我有种新的感觉,不同的感觉,再经过细细地品读,我发现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于课堂中不断地促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冲突一,3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6根小棒自然能够围成两个三角形。可事实是只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怎么回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于是打破了学生原认知的平衡,激活了认知冲突。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冲突二,经过探索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是在不能围成的三角形中也存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又该如何解释呢?再一次引发学生的思考,于是在揭示知识的本质中,制造了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开困惑,在解开困惑的过程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可谓两全其美。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外,练习环节的安排也非常精彩,如姚明身高腿长,他的腿长约1.2米,有人说,姚明一步就能迈三米,你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吗?能不能用今天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呢?再如对角斑马线的出现,使得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有新的感悟、有新的问题、有新的追求,这也是数学教育者的追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关注学生亲身经历,练习设计层层深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引发冲突,积累数据,初步发现,深入探究,完善结论,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总结收获,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