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展开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设计
课题名 |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
教材分析 |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它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意境、形神、感性与理性等失系的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 |
学情分析 | 作为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凭借自己对专业的热爱与执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在美术世界里找到乐趣,在教学工作中一直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在工作中和学生们找到乐趣。本节课着重把握以下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有意识的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 1.审美感知目标: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艺术表现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创意实践目标: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4.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尝试以诗作画和以画作诗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同为荷花题材,中国画和油画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俗话说,“书画同源”,在绘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古已有之。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本课我们将从绘画与诗词、书法、篆刻之间的密切关联,初步了解中国画艺术。引入新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探索新知 1.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诗、书、画、印各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们的完美结合又使中国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审美享受。 2.欣赏下面几幅作品,用心体会诗与画的关系。 江干雪霁图卷(中国画)[唐代] 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潇湘竹石图(中国画)[北宋] 苏轼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总结:诗与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结合。一般来说,绘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现,因此,具有静态、直观、具体的特点。而诗词是语言艺术,具有动态、抽象的特点,更容易引导人的思维超越具体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 3.二羊图(中国画)[元代] 赵孟頫 开题款先河的作品 (1)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写款又叫“落款”。 写款可大有讲究,首先是签名,这表明了作品的著作权和所有权。其他的题字,可以写题目,或以散文、诗的形式书写自己想说的话。 (2)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题款的长短与字数的多少,应符合构图及主题的需要。文字内容随画面的需要可长可短,但是必须与画面有内在联系,能让欣赏者依此感悟。 4. 浅谈印与画的关系 印章本来和绘画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有人开始把印盖在画上。到了元代,水墨画成了文人画的主流,画面上只是水墨的黑白浓淡变化,常显得画面单调、沉闷,于是红颜色的朱文印章出现了。一点红色起到了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5.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竹石图(中国画)[清代] 郑燮 不倒翁(中国画)[现代] 齐白石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大量图片范例展示中国画形式美的丰富内容,对中国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东汉至唐朝,尚无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作品,北宋后期,许多文人画家如苏轼、米芾等活跃画坛,倡导诗书画印相结合,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认识从诗画结合、书画结合、印章结合到逐步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特点,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
板书设计 |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词 款识 印章 |
课后作业 | 1.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中国画,尝试从诗书画印结合的角度进行评价。 2. 寻找具有诗书画印的中国画作品进行赏析。 3.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
教学反思 | 通过课内观察和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明显,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达成明显,初步了解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国画的概念、历史、题材、构图形式等相关知识,较好地纠正了一些错误观念,本节课有其成功的地方,是在于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前做了预习,充分的弥补了对知识的欠缺,为学生把握和深入领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人教版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人教版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及反思,共4页。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借物寓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 借物寓意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