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文艺复兴运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文艺复兴运动》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文艺复兴” “但丁”“达·芬奇”及“莎士比亚”四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航路的开辟,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运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及影响;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阅读,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提高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培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洞察力。通过学习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生平经历,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
【难点】
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问答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美丽的佛罗伦萨》。并介绍: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世界资本主义时代的序幕,那么文艺复兴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有着怎样的内涵?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文艺复兴运动》。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下转移到课上,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和新课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
这一部分为本课的重点知识,主要包含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内涵及其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史实的理解和掌握,我将通过展示刘明翰主编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史料片段,并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思考,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及课本得出答案,之后我会进一步明确: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
2.内涵
在背景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文艺复兴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其内涵,我将采用问答法进行处理。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内涵何在?学生自然得出为:人文主义。
3.影响
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我将展示课本上材料研读的诗,提问学生:通过这首诗,想必同学们对文艺复兴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结合这首诗想一想,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我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在此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有人说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对此你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从而得出,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巨人辈出的光辉时代,产生了许多文学、思想及艺术界的大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文艺复兴史实的感知,对于这部分,我将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首先我会展示但丁、达·芬奇及莎士比亚的头像,引领学生分角色扮演,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理解分别展示,之后我会对学生在语言以及知识层面上的讲解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最后总结得出:但丁和达·芬奇都是意大利人,莎士比亚为英国人;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评级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和理想;达·芬奇的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为《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作品从真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内涵的理解,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也彰显了新课改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课下观看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篇观后感,下节课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将课上有序的延续到课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直观、简洁为原则,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获奖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