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 《故都的秋》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歧(qí)韵 一 椽(y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 潭 柘(zhè)寺 落 蕊(ruǐ) 橄 榄(lǎn) 落 寞(mò)
C. 普 陀(tuò)山 房 檩(lǐn) 陪 衬(chèn) 夹 袄(ǎo)
D. 廿(niàn)四桥 着(zhuò)衣 混 沌(dùn) 椭(tuǒ)圆2. 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笼罩 湿润 姿态 寥寥数笔 B. 扭曲 芦花 平仄 疏疏落落
C. 喇叭 细腻 蟋蟀 缓慢悠闲 D. 啼唱 岐韵 橄榄 钓鱼台3. 《故都的秋》一文描绘了北国秋景。北国秋景,各处均有其特色,选出与下列五个景点配伍最恰当的一项( )a夜月 b钟声 c虫唱 d柳影 e芦花甲陶然亭 乙钓鱼台 丙西山 丁玉泉 戊潭柘寺 A. d b a e c B. e d c a b C. a c b d e4. 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在男乒世界杯决赛中,张继科由于夺冠后过于激动,以致踢坏了广告牌,遭到了国际乒联的处罚。对张继科的这种行为,媒体和网民纷纷指摘。虽然他的这种行为不能被容忍,但运动员参赛时,只要守住底线,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也无可厚非。让我们给张继科一些信任,对此事大而化之,选择宽容和谅解吧!A. 以致 B. 指摘 C. 无可厚非 D. 大而化之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都在不断提高。
B. 这届城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C. 国家如果有计划地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用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D. 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常抓不懈,抓出成效。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 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7.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 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
B.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C. 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8. 填空。
郁达夫,原名______,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______家、______家。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______”。1921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______》塑造了一个性格忧郁、心理变态的青年形象。1923年发表的小说《______》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文本一:清算月亮林语堂左派文人反对风月的文章,竟“把月亮一笔勾销”。因此我必须为月亮辩护。我生怕的是,如果中国人全部失去了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那么中国之为国也必将变得更为狭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现在竟有人把看中秋月与吃月饼,认为是“封建的”与“反革命的”,由于月饼是中国的,所以也便是旧式的,而与一个女学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却是“进步的”与“革命的”,因巧克力糖来自西方。让他们去吃巧克力糖吧,这些聪明的青年人他们可以不去理,但是月光却要照在他们身上,并且继续不断地照着他们,静寂无声,不图自卫,终有一天它会得到他们的心。除非他们确是迷失了灵魂!因此想把月亮清算,不能像那些青年作家想得那样容易。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甫虽为左倾分子所不容,不能就把他们一笔勾销。左倾分子称之曰“毒”,但是只要中国一日忠于自己,忠于它自己的天赋才智,那么陶渊明与苏东坡就一日不会被人勾销。据我所知道的,那些左倾分子,就连陶渊明或苏东坡的诗也没有读过。他们说这些作家是“封建的”“有闲阶级”“不面对现实的”士大夫。陶渊明歌曰:“采菊东篱下”,“鸡鸣桑树颠”。苏东坡歌曰:“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果也封建至极矣!江上清风与山头明月只属资本家有闲阶级所有乎?唯有资本家之鸡方立于桑颠上乎?雄鸡桑树果不属于“现实”之世界乎?事实是如此的,陶渊明与苏东坡已经进一步,不再去谈大众平民——他们自己已经变成平民,思想行动与农夫同感。因此,不能把月亮一笔勾销。还是让我们把月亮这问题,去一劳永逸地勾销了吧。中国的诗文与浪漫人物,和月亮全有连带关系。这派浪漫人物,西方尚未之闻。中国的浪漫人物与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西方的浪漫人物表示一种强烈冲动的情感,中国的浪漫人物则表示一种恬淡幽静的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中文名之为风雅,意思含有艺术化的培养,对诗歌的喜好,畅达无忧的人品,不贪钱财的心理,喜爱交游朋友,憎厌官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与他的朋友,在萧爽楼中就是最合风雅的人。沈复描写他的朋友如下: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之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第三,讨论科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禁止:宽宏、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静。这些朋友们都耽于诗赋、绘画、饮酒,但不行之过度,并且喜欢郊游谈话。他们最喜欢在月下小酌晩餐。他们虽然贫穷,不以错过为怀,但都是快乐的,并没有去做资本家的走狗。中国的浪漫人物对于财势,向来都感到强烈的厌恶,他们饱经世态炎凉,就连一个势利的和尚也不齿的。但是这种中国历史中的浪漫人物在国家危急之时,都是勇敢不屈出名的好汉。苏东坡、白居易、袁枚、郑板桥(那个怪才子),还有袁中郎——不一而同的,他们遗留下来史迹,比满口仁义的孔教徒要清白得多。他们执政为县吏之时,乃是人民的真正“父母”,离任之时,农民夹道跪,感激涕零。“嘿,你写的歌女诗赋如此之多,而人民诗赋则如此之少!”一个标榜孔教的人嘲笑着白居易这样说。在表面上看来,孔教徒关心于人民的福利,但是白居易为官清廉,孔教之徒则并不如此。十七世纪著名的批评家金圣叹、袁枚、郑板桥,犯有渎君之罪名。但是不能忍受贫民之被压迫者乃为金氏,当朝廷征收苛捐之时,鼓动农民造反与他的朋友在孔庙相对而哭者亦为金氏,是以终于就义就死。协助贫民反抗朝廷者为金氏,而非以“侮君之罪”置他于死地为高官。那个高官的灵魂征收苛捐,得以安然;皇帝死后之灵魂,亦得安然。不论在什么时候,我喜爱月亮而憎恶这种伪装忧国的孔教徒。文本二:文学革命以后,既以说话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闲谈说理笔调一派,在谈话之中夹入闲情及个人思感,此即吾所谓个人笔调。但吾不大与时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唯有哈尔滨小品才算小品。于是此小品文遗绪之问题便发生了。中国古文中虽少好散文,却也有不少个人笔调之著作。若用另眼搜集,倒也有趣。在提倡小品文笔调时,不应专谈西洋散文,也须寻出中国祖宗来,此文体才会生根。其搜集标准,亦不尽以古时所谓小品为标准(如柳宗元之讽喻小品《三戒》等),而当纯以文笔之闲散自在,有闲谈意味为准。如屠隆《冥寥子游》一类,与十八世纪之Sterne相同,叙事夹入闲情,说理不妨抒怀,便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呜。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此量吾所谓理想散文。(有删改)【注】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兼通中西文化,擅长幽默散文。文本均选自他的散文集《给思想一个高度》。 9.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必须为月亮辩护”的原因,是担心中国人如果缺少浪漫情怀,中国社会将变得更为物质和粗劣。
B.月亮是中国诗文中常见的经典意象,既有自然之美,又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专供“有闲阶级”欣赏的风雅之物。
C.作者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西方的浪漫人物情感强烈冲动,中国的浪漫人物情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
D.作者《论幽默》一文指出幽默广义上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狭义上与讽刺、揶揄有别。本文幽默中有酸辣讽刺、无情揶揄。10.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引用陶渊明、苏轼的名句并进行连续追问,是要指出两人在远离官场后已经成为大众平民,所写诗歌与平民无异。
B.沈复《浮生六记》记载了与友交往“四禁止”和“四不禁止”,说明中国浪漫之士淡泊名利,清高自守,追求个性自由。
C.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挺身为民的行为令人敬佩,而“孔教徒”口头上假装忧国忧民,令人愤慨。
D.屠隆《冥寥子游》将叙事、说理和抒情自然融为一体,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鸣,是古代最佳小品文。11. 作者以“清算月亮”为题,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12. 如欲以“林语堂散文的‘个人笔调’”为题写一篇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不过, ① 。所谓“秋后一伏”,意思就是立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酷热天气。立秋其实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而确定的秋季起始日,所以,立秋虽然表示季节开始转换,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人们有时难免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从这个角度来看, ② 。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种种习俗之外,大家盘算的大多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准备尽情享受丰收之乐。而如今,二十四节气作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等问题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依然可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比如,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对比立夏时的体重。这是因为人们经历“苦夏”后很容易变瘦,所以要在立秋时进补,这叫做“贴秋膘”。对每个人来说, ③ ,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 1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14.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浪线部分所使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5.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郁达夫笔下抒写故都秋的特点是“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通过对故都秋景、秋境细腻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清”“静”“悲凉”的秋味。
①请你仿照“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个句子,在以下句子横线处填空。
“家乡的______(季节名称)特别地来得______,来得______,来得______”。
要求:请选取四季中的一个季节,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此季节在你心里留下的印象。
②写一段描写性文字,充分表现第①小题所填写的家乡季节的三个特点。
要求:语言流畅、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1、B; 2、D; 3、B; 4、D; 5、C; 6、C; 7、B8、郁文 小说 散文 创造社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9~12、C、B、①“清算”一词有彻底计算、算账之意,“月亮”在文中代指美好风物及其所引起的浪漫主义情感。②以“清算月亮”为题,含蓄讽刺了左派文人想要清除文学作品中的所有浪漫主义事物或情感的观点。批判了激进的教条主义和物质主义思想。③暗示了作者的观点,即不能“清算月亮”,不要伪装忧国。、①闲谈式的说理和抒情,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独特见解。②看似散漫无章,实则紧扣中心话题的结构特点。③个性化的闲适、幽默的语言风格。13~14、.[示例]①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②立秋节气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③顺应自然规律,依循自然时序、①运用了引用的手法,引用民间谚语,说明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对农事有重要意义。②使表达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5、春天,慢,美,灿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语言文字运用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拓展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