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四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展开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解决实际问题 | 单元 | 四 | 学 科 | 数 学 | 年 级 | 五 |
学习 目标 |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重点 | 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难点 | 指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找寻并学会利用必要的信息或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师:老师带了50元钱去书店买了3本书,一本书8元,一本书14元,一本书10元,你能算出应找老师多少元吗? 学生思考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50-18-14-10=8(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整数问题,还有很多小数计算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问题。 |
利用生活中的整数问题引出生活中的小数问题,学生复习旧知,围绕自主思考展开。 | 引入案例,使学生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
讲授新课 | 一、生活中的应用 1、例1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个和1支,她的钱够吗? 1)教师提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说一说,帮老师提取数学信息。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三分钟。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通过审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主思考并做题。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做法。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题目。 ①方式一:先求小丽买一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价钱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 10-6.8=3.2(元) 2.5+0.6=3.1(元) 所以3.2>3.1,小丽的钱够。 ②方式二:求小丽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用三种文具的总价与小丽有的10元钱进行比较,最后判断。 10-6.8=3.2(元) 3.2-2.5=0.7(元) 所以0.7>0.6 ,小丽的钱够。 ③方式三:先求小丽买一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剩下的钱买完笔记本后,所剩下的钱和铅笔的价钱作比较,最后判断出够不够买这一支铅笔。 6.8+2.5+0.6=9.9(元) 所以9.9<10,小丽的钱够。 2、教师提问:通过例一的三种解决方式,你发现了什么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3、如果把换成,钱够吗? 学生自主思考并做题。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做法。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题目。 教师总结: ①方式一:10-6.8=3.2(元) 2.5+1.2=3.7(元) 3.7>3.2,不够。 ②方式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1.2,不够。 ③方式三:6.8+2.5+1.2=10.5(元) 10.5>10,不够。 二、合作探究 1、 教师提问:保温杯比水壶便宜多少元?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和同桌交流你为什么这么做。 教师总结:这是()比()少多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减法,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保温杯比水壶便宜4.5元。 教师提问:热水瓶比铁锅贵多少元?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和同桌交流你为什么这么做。 教师总结:这是()比()多多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减法,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热水瓶比铁锅贵15.7元。 教师提问:妈妈买一个保温杯和一口铁锅,付出40元,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和同桌交流你为什么这么做。 教师总结:这道题目涉及把数合起来和从总数里去掉,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加法和减法,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应找回6.7元。 教师设疑: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嘛? 教师提示:可以先算买保温杯剩下多少钱,再算买铁锅剩下多少钱。 学生自主思考并完成题目。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40-10.5-2.8=6.7(元) 教师提问:哪一种算法正确呢? 学生思考。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两种做法,明确解决上述问题的两种方法。 教师提问: 比较:40-10.5-22.8=6.7,40-(10.5+22.8)=6.7。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和同学交流一分钟。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两种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总数中连续两次减去一定的数目;后者是先算出该减的数目是多少,再从总数中减去这个数目。但是,两种算法都包括两个计算步骤,而且计算果是一样的。 同样的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用处,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教师提问:遇到这种题要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三分钟。 思路分析:可以先求出原小数,再进行正确的运算。 邀请学生回答提问。 教师总结:遇到这种问题,我们首先找到其根本,然后再进行正确的运算即可求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3、教师提问:你还能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邀请同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自主完成。 教师巡视,对做错题目的同学及时指导。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数学问题和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 三、课堂练习 1、丽丽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和一本《海底世界》,一本《童话故事》12.36元,一本《童话故事》的价钱比一本《海底世界》的价钱贵4.25元,丽丽共需要付给售货员_____元。 2、小雪带15元钱,她想买1千克黄瓜、1千克油菜和1千克胡萝卜,够吗? 3、一根3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在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5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6米。求池水深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A.3-0.5-0.6 B.3-0.5+0.6 C.3+0.5-0.6 D.3+0.5+0.6 4、一瓶油连瓶重4.3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共重2.7千克。原来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5、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96公顷,下午比上午少耕地1.22公顷。这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 |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指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和同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使用其他算法完成题目。指明学生回答提问。
教师总结两种算法,学生认真听讲。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进一步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指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思考并交流三分钟。教师引导。邀请学生上台做题。
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利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自主出题并完成。指明学生分享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题过程。
|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和做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通过自主思考和做题,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巡视,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
通过自主思考,和同桌交流。有利于提高思考做题能力以及团队和做能力。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归纳。
教师设疑,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归纳知识点。
通过自主思考,和同桌交流。有利于提高思考做题能力以及团队和做能力。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归纳。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算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设疑,通过分析对比,从解题方法及结果上引导学生对比。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归纳知识点。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归纳知识点。
学生通过自己出题,自己完成题目,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
|
|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小数的减法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会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向生活延伸,将静态的方法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态策略。 3.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
|
|
板书 | 解决实际问题 方式一: 10-6.8=3.2,2.5+0.6=3.1,3.2>3.1,够 方式二: 10-6.8=3.2,3.2-2.5=0.7,0.7>0.6,够 方式三: 6.8+2.5+0.6=9.9,9.9<10,够 比较: 40-10.5-22.8=6.7 40-(10.5+22.8)=6.7 |
|
|
数学五年级上册八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八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随堂练习,实践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合作,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苏教版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苏教版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