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课题 | 《上去高山望平川》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音乐 | 年级 | 五年级 |
教材分析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在汉族和回族中广泛传唱。 歌曲音域宽广,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旋律音调以5、6及高音1、高音2之间的级进为基础,由5与高音2分别往下、往上作四度扩展。尤其是由高音2往上作四度跳进后在高音5音长时间延长,并用假声演唱,听起来格外高亢嘹亮,展现出内心的无限热情。 | ||||||
学习 目标 |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风格特点,了解民间歌手朱仲禄。 艺术表现目标:熟悉《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了解旋律音调高低音的跨度变化。 创意实践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编创、表演简单的歌舞剧等,做到有主题、有情节、有基本的结构和逻辑,音乐编配得当。 文化理解目标:聆听音乐,学习音乐知识“花儿”;学会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现象,能联系课堂知识表明自己的理解。 | ||||||
重点 | 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 ||||||
难点 | 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学们思考这些图片在是什么地区拍的? (西北地区的风景) 师:对的,这些图片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片土地上的民歌。
板书课题:《上去高山望平川》 | 观察图片
思考交流
齐读课题 |
通过西北的壮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下面课程的讲解。 |
讲授新课 | 一、初步了解“花儿”。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会唱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几类?请说出每种体裁一两首歌曲的曲名。 (小调:《茉莉花》《孟姜女》 山歌:《放马山歌》《信天游》 劳动号子:《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师:同学们举出这些歌曲有仔细听过他们的区别吗?请同学们说一说民歌的三种体裁分别具有怎样的音乐特点。 小调:节奏规整、旋律委婉曲折、感情细腻 山歌:节奏自由、旋律高亢嘹亮、即兴抒发感情 劳动号子:节奏性强
思考: 根据题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你能说出它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吗? “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 课件展示,花儿简介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一种山歌。 音乐具有高亢、奔放、粗犷、刚健的风格。 唱词有两种格式: 1、单套,每首三句,每句是以七字为基础的比较自由的句式; 2、双套,每首四至六句,根据音乐风格和演唱形式有南派和北派之分。
二、初听歌曲 播放视频 欣赏并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边看歌词边听音乐,并思考: 这首歌曲的音调、歌词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歌曲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倾慕之情。 (2)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拓展延伸: 介绍作品的背景 陇中高原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唱“花儿”的人大多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沟里。他们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地上,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由不得自己”是对“花儿”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 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图片 拓展延伸: 介绍西北地区“花儿”这种类型音乐形成的原因和相关因素。
三、听歌曲录音,感受歌词和唱腔。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辨别演唱者的方言,感受歌词的特点。 注意歌词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双句双字尾”的格式,即它的一、三句基本上是“2+2+3”式的七言“奇数句”,而二、四句则是“3+3+2”式的八言“偶数句”,这样的句格在各族民歌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演唱者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填写老师列出的问题。 旋律:(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 速度:(自由) 唱法:(原生态) 发声方法:(真假声混合) 民歌种类:(花儿)
课件展示 音乐家相册——朱仲禄
四、欣赏歌曲《阿哥的白牡丹》 播放视频 歌曲介绍 《阿哥的白牡丹》是青海与甘肃一带,回族民间脍炙人口的花儿民歌,歌词诙谐淳朴,寓意生动鲜活,给你一股饱尝泥土香的酣畅与享受。 白牡丹,是回族民族爱情的圣洁与向往,是对心爱女人最美的比喻与赞美。
师:和《上去高山望平川》对比,这首宁夏“花儿”有什么不同呢? (宁夏花儿的语言采用了不少阿拉伯,波斯等外来语汇,同时大量使用地区色彩很浓的方言,土语。以“泵”字为例,本是小的意思,回族“花儿”多用此字,如“孕妹子”,“孕花儿”,“泵脸儿”,“泵畦里”,“泵牡丹”,“孕马儿”,“示勺子”等等。唱、读都觉格外亲切。)
|
学生阅读课件通过歌曲名称猜测体裁类型。
小组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考交流
阅读了解“花儿”这一音乐形式。
观看视频 欣赏歌曲,同时思考问题 感受歌曲抒发的情感
阅读了解
小组讨论 思考交流 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展示的西北地区猜想形成原因。
和老师互动,听老师播放的歌曲录音,辨别方言。
注意感受歌曲演唱过程中的音调。
阅读了解关于朱仲禄的生平事迹。
观看视频 欣赏宁夏“花儿”歌曲
仔细聆听歌曲 和之前学的歌曲进行对比学习 |
加强学生对“花儿’整体音乐风格的认识。
由歌曲名称入手,了解“花儿”在民歌中所属类别。
引导学生在欣赏歌曲时需要注意和了解的方面,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了解作品背景更有助于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感情,能更好地辅助欣赏,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与理解能力。
欣赏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形成的背景,让学生对民歌特色的形成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从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言入手,在辨别方言的同时聆听歌曲,一举两得,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感受歌曲音调特征之后,探索与实践“花儿”的音乐风格,能加深学生的内在体验程度。
通过活动可以更加了解“花儿”这一形式的形成和流传。
通过宁夏歌曲的欣赏,学生有对比性,更加了解“花儿”这一歌曲形式。
|
课堂练习 | 请同学们根据民间格律诗的格式,结合日常生活与学习即兴创作一句“花儿”歌词。 如: 蜜蜂 采蜜 好辛苦,(2+2+3) 这工作 只有它 清楚。(3+3+2) | 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灵活掌握“花儿”的民歌形式。 | 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创作,引导学生更加了解“花儿”民歌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灵活掌握。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会。 |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思考。 |
板书 |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 朱仲禄 即兴创作: 蜜蜂 采蜜 好辛苦,(2+2+3) 这工作 只有它 清楚。(3+3+2)
|
|
|
小学欣赏 春天的故事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欣赏 春天的故事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唱歌 卢沟谣优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唱歌 卢沟谣优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唱歌 留给我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唱歌 留给我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