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与环境——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展开(1)生物与环境
1.【2023年内蒙古通辽】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猎豹追捕羚羊 B.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C.母鸡找草丛下蛋 D.钟乳石慢慢长大
2.【2023年湖北十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3.【2023年江西】典籍《齐民要术》中有“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的记载。“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肥沃的土壤
4.【2023年山东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
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
5.【2023年山东潍坊】在农田休耕时,农民常在田里种植绿肥植物,复耕前将它们翻入土壤内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若夏季处于休耕期,下列适合北方作为绿肥植物的是( )
A. 豆科植物埃及三叶草,不耐霜生长
B. 菊科植物波斯菊,耐旱生长
C. 菊科植物向日葵,适应温带少雨
D. 豆科植物田菁,适应热带多雨
6.【2023年北京】“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7.【2023年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8.【2023年湖南长沙】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9.【2023年湖南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0.【2023年贵州贵阳】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 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 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 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11.【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12.【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 )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3.【2023年江苏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4.【2023年湖北十堰】“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5.【2023年山东潍坊】水稻田是典型的人工湿地,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除藻类、水稻、鱼和微生物外,人们在水稻田里还放养青蛙、泥鳅、黄鳝等动物,并围绕水稻田栽种植物,供鸟类栖息、迁徙等。
(1)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水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水稻田成为鸟类迁徙、栖息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______。
(2)人们在水稻田放养的青蛙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在水稻田放养动物的目的有______。
A.延长食物链,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C.复杂食物网,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增加物种数目,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______的过程。只考虑水稻、杂草和鱼三者之间构成的食物网,若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a,杂草固定的太阳能为b,鱼从水稻和杂草中摄入的能量为c,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e,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______×100%。
(4)若稻农在水稻田中放养了甲、乙、丙、丁4种鱼,已知这4种鱼既有草食性,又有杂食性和肉食性的鱼,且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一段时期后,经测量鱼体内物质(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X、Y、Z的含量(ng·g-1)如表所示。
| 甲 | 乙 | 丙 | 丁 |
X | 7.5 | 14.2 | 13.9 | 27.8 |
Y | 25.1 | 66.3 | 68.1 | 109.1 |
Z | 16.3 | 51.6 | 50.2 | 139.0 |
据表分析,甲、乙、丙、丁4种鱼中,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猎豹追捕羚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 B、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命现象; C、母鸡找草丛下蛋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D、钟乳石不属于生物,钟乳石慢慢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故选:D。
2.答案:D
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防厚实,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是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蚯蚓能疏松土壤,体现了蚯蚓影响了土壤的结构,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B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柳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柳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以及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故选:C。
5.答案:D
解析:适合北方夏季处于休耕期作为绿肥植物应该具备的特点有:适于高温多雨季节生长,生长速度快,且植物体内含水分较多。“豆科植物埃及三叶草,不耐霜生长”、“菊科植物波斯菊,耐旱生长”和“菊科植物向日葵,适应温带少雨”,这些植物生长速度较慢,且体内水分较少,不适合北方夏季处于休耕期作为绿肥植物。豆科植物田菁,适应热带多雨,生长速度快且体内含水分较多,是适合北方夏季处于休耕期作为绿肥植物。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海洋牧场”包括了特定海域内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藻类属于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正确; D、“海洋牧场”具有一定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但自我(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草→虫→鸟、草→鸟,2条食物链,错误; B、鸟和虫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存在捕食关系;鸟和虫都以草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正确;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正确; D、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是因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现象,根向有水的土壤生长,吸收生长所必须的水分而得以存活,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之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A错误。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可见,“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能够体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正确。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谚语中的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水中植物为食,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植物,所表现出来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在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物积累最多,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以小鱼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属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说明是环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对生物的影响。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树是影响降水的原因,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A、该稻虾田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极环境中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自动调节能力减弱,C错误;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D正确。
故选:C。
15.答案:(1)水稻田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先天性行为
(2)消费者;BD
(3)输出、传递、转化和散失;(d+e)/(a+b)
(4)甲;甲中X、Y、Z的含量都最少,由此可以推断它是草食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第二营养级
解析:(1)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水稻田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是一个生态系统。水稻田成为鸟类迁徙、栖息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人们在水稻田放养的青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在水稻田放养动物的目的有BD。
A、水稻田放养动物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会使能量流失,错误; B、水稻田放养动物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正确; C、水稻田放养动物复杂食物网,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错误; D、水稻田放养动物增加物种数目,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确。故选:BD。
(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等于下一营养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生长发育繁殖,所以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d+e/a+b×100%。
(3)水稻田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草食性鱼→杂食性鱼→肉食性鱼。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甲中X、Y、Z的含量都是最少,由此可以推断它是草食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第二营养级。
(1)生物与环境——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这是一份(1)生物与环境——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共11页。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