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重要区域教师用书
展开
第一节 世界重要区域
考点(一) 东南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岛屿名称。
A中南半岛 B马来半岛
C海南岛 D苏门答腊岛
E加里曼丹岛 F新几内亚岛
G爪哇岛 H菲律宾群岛
(2)填写图中数字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
①北部湾 ②泰国湾 ③南海 ④安达曼海
⑤太平洋 ⑥爪哇海 ⑦马六甲海峡
2.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十字路口”
3.自然地理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地形复杂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显著地理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气候
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河流众多
多由北向南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贯通综合思维
1.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
气候
成因及特征分析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全年高温;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
每年5—10月,因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旱季
11月—次年4月,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2)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的影响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对植被的影响
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对农业的影响
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全年皆可种植与生长
旱季水量不足,雨季种植,旱季收获;旱涝灾害频繁
2.中南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3.马六甲海峡对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对本区域的影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地,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对本区域有重要的战略、经济价值
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原料以及出口商品都经由此地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中东及非洲进口的石油等资源以及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多,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该海峡对我国的发展日趋重要
练明命题热点
马来西亚的木屋种类繁多,一般房底都建有架空层。长屋顶房是当地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屋类型,主要由当年的富商赞助修筑。目前,在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主要是为了( )
A.疏洪、防潮 B.改善通风条件
C.遮阴、纳凉 D.扩大居住空间
2.与其他类型木屋相比,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摧毁 B.社会观念更新
C.受国家政策影响 D.历史数量有限
解析:1.A 2.D 第1题,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的架空层是非居住空间,所以遮阴、纳凉也非其主要目的,C、D错误;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丰富,故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的主要目的是疏洪、防潮和防范蛇虫,A正确;改善通风条件主要通过设置窗户等来实现,B错误。第2题,长屋顶房数量少主要是因为旧时经济基础较差,富商赞助修筑的长屋顶房数量少,D正确。
下图为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寒潮
C.泥石流 D.干热风
4.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机械化程度高
B.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C.科技发达,农产品单产高
D.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解析:3.A 4.D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为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A正确。第4题,中南半岛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农作物全年均可种植和生长,复种指数高,D正确。
考点(二) 中亚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天山山脉 B帕米尔高原 C哈萨克丘陵
D图兰平原 E卡拉库姆沙漠
①里海 ②咸海 ③巴尔喀什湖
④阿姆河 ⑤锡尔河 ⑥额尔齐斯河
2.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3.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气候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
多温带草原和荒漠
河流
大部分为内流河,地表径流少
4.人文地理特征
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大
农业
灌溉农业发达,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
环境问题
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贯通综合思维
1.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影响
要素
原因
影响
位置
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中亚干旱的根本原因
地形
山地比例小,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导致蒸发量增大,加剧旱情
气候
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并靠近热带沙漠气候
加剧旱情
植被
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
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弱
水资源
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湖泊多为咸水湖
地面水资源不足,且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
2.中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
(1)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自古以来一直是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
(2)古代的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贸易通道。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亚分为北、中、南三线,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往来最便捷的通道。
(4)中亚里海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
中亚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将资源出口至中国可以获得广阔、稳定的市场,将资源优势稳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对能源需求大,获取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的安全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练明命题热点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 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 ℃,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
A.淡水湖,水量大 B.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地形阻挡冷空气 D.板块交界,地热丰富
2.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聚落多,保护候鸟好 B.湖面不冻,鱼类丰富
C.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D.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3.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是( )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减少农药使用
C.提供候鸟栖息地 D.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解析:1.C 2.B 3.B 第1题,图中该湖紧靠天山山脉,是一个山间湖泊,山脉阻挡冷空气,终年不冻,C正确。第2题,该湖终年不冻,鱼类资源丰富,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B正确。第3题,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使生态环境变好,鸟类增多,利用候鸟作天敌,抑制害虫,可以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我国邻国,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达,以牧牛为主,牧牛业多采用农户家庭式经营,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只有近10%的农机设备可以算作现代化农机。受自然因素和谷物市场价格提升影响,近年来饲料种植面积和供应量大幅减少,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图为哈萨克斯坦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哈萨克斯坦牧牛业以农户家庭式经营为主的优势是( )
A.养殖技术优 B.生产成本低
C.养殖规模大 D.生产效率高
5.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养牛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土壤出现板结
C.荒漠面积扩大 D.淡水资源短缺
6.“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 )
A.北京 B.罗马
C.莫斯科 D.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析:4.B 5.C 6.A 第4题,农户家庭式经营,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养殖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但所需投入的生产成本较低,B正确。第5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多为半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牧牛业发展对牧草需求量大,荒漠化加剧,荒漠面积扩大,直接导致牧草种植区域减少,牧草供应量下降,养殖生产成本上升,C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邻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中哈两国的经贸联系,北京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北京,A正确。
考点(三) 西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①土耳其 ②伊朗 ③阿富汗
④沙特阿拉伯 ⑤巴基斯坦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域名称。
⑥里海 ⑦黑海 ⑧地中海
⑨红海 ⑩阿拉伯海 ⑪波斯湾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
a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是亚欧两洲分界线;b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c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亚非两洲分界线;e底格里斯河;f幼发拉底河。其中,e、f河流流经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g曼德海峡,沟通红海和阿拉伯海,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2.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两洋三洲五海交界之地,战略位置重要
气候
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烈
地形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边缘分布着许多高大山系
植被
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少
水文
地表径流贫乏,河流短小、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网稀疏
资源
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多民族聚居,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
农业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工业
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落后
交通
东西方交通要道,海上石油运输的主要航道
贯通综合思维
1.西亚气候干热的原因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故气温高
地形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大气环流
1月,本区大部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干旱少雨,北部受西风影响范围小,降水较少;7月,本区受来自陆地到海洋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较少
海陆分布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阿拉伯半岛虽西邻红海,但红海面积小,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以色列农业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启示
(1)发挥政府调控机制,科学管理水资源。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配置水资源。
(3)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农业用水向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养殖产业转变。
(4)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
(5)促进科研应用结合,提高技术普及率。
(6)提高农民素质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练明命题热点
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比赛首次在冬天举行。读图,回答1~2题。
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选择在冬季举办的原因是该季节( )
A.气候温湿 B.气候湿热
C.气候干凉 D.气候干热
2.2021年卡塔尔总人口约293.05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推动人口向该国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经济因素
C.宗教信仰 D.教育水平
解析:1.C 2.B 第1题,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卡塔尔气候干凉,适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第2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向该国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下图所示区域长期为热点区域。据此回答3~4题。
3.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属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轻质木材作建筑材料——防震
D.窑洞——冬暖夏凉
4.该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资源贫乏 ④宗教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结合图示得知,该区为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此结构可以减少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达到防晒凉快的效果,故B正确。第4题,该区域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宗教矛盾尖锐,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故D正确。
考点(四) 非洲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阿特拉斯山脉 B德拉肯斯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南非高原
E东非高原 F埃塞俄比亚高原
G刚果盆地 H撒哈拉沙漠
⑧马达加斯加岛 ⑨索马里半岛 ⑩西奈半岛
(2)水域名称。
①尼罗河 ②尼日尔河 ③刚果河
④赞比西河 ⑤维多利亚湖 ⑥坦噶尼喀湖
⑦马拉维湖 I地中海 J大西洋
K几内亚湾 L印度洋 M亚丁湾
N红海 O苏伊士运河 P曼德海峡
Q直布罗陀海峡 R莫桑比克海峡 S好望角
2.自然地理概况
轮廓
北宽南窄,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和岛屿比较少
地形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干燥地区广,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植被
以热带荒漠、热带草原为主
3.人文地理概况
资源
植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多;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撒哈拉以南以黑种人为主,北部以白种人为主
经济
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贯通综合思维
1.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练明命题热点
博格利亚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在这腐蚀性极强的湖水中。下图示意博格利亚湖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描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B.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小火烈鸟脚上皮肤薄
2.根据湖泊成因,博格利亚湖属于( )
A.火山湖 B.冰川湖
C.构造湖 D.堰塞湖
解析:1.B 2.C 第1题,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湖泊受降水影响,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湖泊位于赤道附近,周边山峰不到2 000米,因此不可能有永久冰雪存在,从而判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C错误;此湖湖水腐蚀性极强,小火烈鸟在此栖息,脚上皮肤不可能薄,D错误;由于该湖泊所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疏林草原,因此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B正确。第2题,由于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该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可能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再加上该湖的形状比较狭长,也能反映地壳断裂特征,因此其成因是构造湖,C正确。
贝努埃河发源于喀麦隆,注入尼日尔河,为尼日利亚第二长河流,全流域水土流失严重。1978年,喀麦隆在贝努埃河干流上开工建设拉格都大坝,大坝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的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且尼日利亚的灌溉农业受到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贝努埃河流域拉格都大坝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拉格都大坝建成后,下游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 )
A.河床淤积抬高 B.枯水期流量增大
C.输沙总量增加 D.丰水期时间延长
4.推测拉格都大坝对尼日利亚灌溉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
①河水输沙量增大 ②部分灌溉取水口废弃
③下游径流量减小 ④径流稳定性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为降低拉格都大坝给尼日利亚带来的不利影响,拉格都大坝应( )
A.拆除坝体 B.降低水位
C.筑高坝体 D.发展养殖
解析:3.A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贝努埃河全流域(包括大坝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大坝截流后,大坝下游径流量减小,侵蚀能力减弱,河床淤积抬高,导致洪水泛滥的频率增大,A正确。第4题,大坝建成后,其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输沙总量减小,①错误。大坝截流后,由于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位降低,部分灌溉取水口及配套设施超出水位之上而被废弃,农业灌溉水源不足,②③正确。大坝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变小,稳定性增强,④错误。第5题,大坝适当降低水位可以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源,协调上、中、下游水源分配,B正确。
考点(五) 欧洲西部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比利牛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勃朗峰
E亚平宁山脉 F西欧平原
G波德平原 H东欧平原
I冰岛 J爱尔兰岛
K大不列颠岛 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M伊比利亚半岛 N亚平宁半岛
O巴尔干半岛 P小亚细亚半岛
(2)水域名称。
Q波罗的海 R北海 S比斯开湾
T地中海 U英吉利海峡 V直布罗陀海峡
①多瑙河 ②莱茵河
2.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以平原、山地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
典型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河流
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是世界白种人主要分布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也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农业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
工业
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
旅游业
旅游业繁荣。欧洲西部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贯通综合思维
1.欧洲西部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本身
因降水量丰沛,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而且水流平缓,便于发展航运;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易淤积
地形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流速稳定
运河沟通
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欧洲西部发达的内河运输网
经济发达
货运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练明命题热点
读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对当地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气温的年较差变小 B.使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C.导致夏季降水量更大 D.导致冬季降水量更小
2.圣马洛湾沿岸潮水水位总是比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稳定的西风 B.受东侧半岛阻挡
C.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 D.海湾处海水较深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破碎,有利于西风气流的深入,扩大了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范围,受海洋影响大,所以会导致气温的年较差变小,A正确。第2题,圣马洛湾沿岸与周边地区同样都受稳定的西风和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的影响,A、C错误;受西风影响的潮水因东侧半岛的阻挡会使潮水的水位升高,B正确;海湾处海水不一定深,有河流注入的海湾可能海水较浅,D错误。
下图是一组世界某区域地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降水、光照 D.地形、河流
4.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解析:3.B 4.C 第3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乙位于中亚,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则导致土地盐碱化,C正确。
考点(六) 两极地区
明晰地理要素
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
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中国科考站
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建)
d黄河站
贯通综合思维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南极洲的严寒性可与西伯利亚的冬季相比,降水量与北非相当,因此,可概括出南极洲的气候有酷寒、干燥的特征;联系其地表状况和气压状况可知,南极洲多大风。
(2)分析影响南极洲气候的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
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从海拔看
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从地表状况看
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从气压状况看
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练明命题热点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小天体闯入地球,受地磁引力大量落入该地
B.因洋流、海浪搬运作用富集该区域山脉附近
C.落到南极的陨石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
D.因板块运动,落入海洋的陨石不断汇入该地
2.相对于其他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
C.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
D.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
解析:1.C 2.B 第1题,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川之下保存了大量陨石,冰雪融化后,陨石裸露,受重力作用影响,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C正确。第2题,南极地区冰雪覆盖,陨石不易风化,保存年代久远,B正确。
格莱斯村位于加拿大北部海岛,是人类最北端的居住区,距北极点约1 160千米。该村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1953年,为巩固国防,加拿大政府承诺为8户因纽特人在格莱斯村建设永久住房和提供燃料。目前,格莱斯村旅游业有所发展,但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投入大、成本高
C.技术难度较大 D.海上交通不便
4.格莱斯村现代旅游业有所发展,但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来此游客多 B.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C.增大旅游吸引力 D.降低旅游环境污染
解析:3.A 4.C 第3题,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只有因纽特人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的寒冷环境,在这里生存了下来,A正确。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海上交通不便,要为他们运送物质和修建房屋的技术难度较大,投入大,成本高, 这些都是由直接原因衍生出来的,B、C、D错误。第4题,该村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保持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增大旅游吸引力,C正确。
一、选择题
老挝是东南亚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中老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2021年12月3日,该铁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最初设计时速为200千米,后中国铁路专家建议降为160千米。下图为中老铁路及周边区域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中老铁路设计时速降低主要是考虑( )
A.运输需求量小 B.地势起伏大
C.雨雾天气多 D.技术难度大
2.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可以( )
A.提高运营安全性 B.减少人工投入
C.降低建设难度 D.缩短线路里程
3.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 )
A.农产品 B.手工制品
C.工业机械 D.电子产品
解析:1.B 2.A 3.A 第1题,中老铁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从铁路安全运行的角度采取降低时速的做法,B正确。第2题,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无论从设备的安全性,还是从设计建造的整体性,都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 A正确。第3题,老挝是传统的农业国,铁路修通后可以促进中老之间的农产品货物运输,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农产品,A正确。
咸海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湖水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1987年咸海分裂为南咸海和北咸海。下图为1990—2015年南咸海水量平衡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水量亏损 B.湖泊水量盈余
C.湖区降水量减少 D.湖盆沉积物增多
5.据地下水变化量推测,1990—2015年南咸海区域地下水位( )
A.持续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持续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4.A 5.D 第4题,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咸海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考虑。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咸海水位下降,水量亏损,A正确。第5题,据图可知,1990年和2000年地下水水量均减少,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下降;2010年和2015年地下水水量均增加,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上升,D正确。
斯里兰卡是闻名遐迩的“宝石王国”,宝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当地多采用人工淘洗的方式分选砂矿,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宝石产量很不稳定。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主要宝石产区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从气候角度,推测斯里兰卡宝石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冬冷夏热,温差大 B.全年多雨,水灾频发
C.海拔高,多冻害 D.纬度低,全年炎热
7.在矿产资源机械化开采盛行的时代,斯里兰卡依旧坚持采用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的原因是( )
A.资源保护性开采 B.国家经济实力弱
C.矿区交通条件差 D.避免失业率上升
解析:6.D 7.A 第6题,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该区域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A错误;该地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B错误;斯里兰卡纬度低,且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基本不会发生冻害,C错误;该地纬度低,全年炎热,对宝石开采有不利影响,D正确。第7题,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更多地适用于可以批量化开采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宝石作为一种较为稀缺的矿产资源,大规模机械化开采会加速其枯竭,斯里兰卡的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是一种资源保护性开采方式,故A正确。
坦桑尼亚的莫希小城地处乞力马扎罗山南麓,是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每年有大量外国游客到此停留。乞力马扎罗区也是坦桑尼亚咖啡最大产区,莫希周围就遍布着众多咖啡种植园。咖啡园里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木,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乘,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海拔一般在500~2 000米,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据此完成8~10题。
8.每年大量外国游客在莫希停留的主要目的是( )
A.品尝和购买当地咖啡
B.感受当地独特文化
C.到热带雨林进行探险
D.前往乞力马扎罗山
9.莫希当地咖啡园里种植高大乔木,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白天遮荫降温
C.增加土壤肥力 D.减少水土流失
10.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土壤肥沃 ③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④采用混合种植技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8.D 9.B 10.C 第8题,由于莫希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南麓,且为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游客在此停留的目的是前往乞力马扎罗山旅游,D正确。第9题,由于咖啡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所以高大乔木起到白天遮荫降温的作用,B正确。第10题,莫希位于热带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加上处在火山地区,土壤肥沃,因此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②③正确,C正确。
南极是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南极时如何立足成为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图1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图2示意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昼长利于考察 B.风力小地带处
C.房屋地基稳定 D.方便物资补给
12.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 ②防止野兽侵袭 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 ④采用混凝土浇筑,坚固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1.D 12.C 第11题,南极科考站的物质补给主要来自海运,科考站建在南极大陆沿岸,方便物资补给以及工作人员的往来,D符合题意。第12题,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可以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①③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耳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农牧、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年来受“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土耳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伊安高铁(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是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于2014年建成通车。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简述伊安高铁对土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1)土耳其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扼守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航道,东部和东南部与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接壤。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了伊安两地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促进了中国钢铁、机械、列车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铁路的修建加强了土耳其海峡两岸的交通联系,刺激沿线农矿资源的开发,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同时激活土耳其内陆消费,为中国商品提供销售市场;加强了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转移,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创新提供空间。
1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被誉为“玉米的故乡”“仙人掌的国度”。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折射出墨西哥人的性格特征。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图1)及大草帽(图2)。
(1)判断A、B、C三地夏雨率最高的地点,并阐述原因。
(2)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A、B、C三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可。第(2)题,分布特点:从海陆位置来看,墨西哥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其中部城市相对较多;从地形角度来看,在高原山地城市分布相对较多,沿海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墨西哥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更加湿热,不适宜大规模建城;而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更偏向于凉爽,适宜大规模建城。第(3)题,根据墨西哥气候特点及大草帽的用途、制作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B地。A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少雨,夏季降水比例小;C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夏季降水比例小;B地位于墨西哥高原,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海洋水汽受山地和高原阻挡难以到达高原面上,降水较少,夏季降水比例大。
(2)分布特点: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区)。原因:纬度低,沿海低地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3)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降水丰富,戴大草帽可以避雨;纬度低,气温高,草帽通风散热性好;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
考点(一) 东南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半岛、岛屿名称。
A中南半岛 B马来半岛
C海南岛 D苏门答腊岛
E加里曼丹岛 F新几内亚岛
G爪哇岛 H菲律宾群岛
(2)填写图中数字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
①北部湾 ②泰国湾 ③南海 ④安达曼海
⑤太平洋 ⑥爪哇海 ⑦马六甲海峡
2.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十字路口”
3.自然地理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地形复杂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显著地理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气候
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河流众多
多由北向南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贯通综合思维
1.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
气候
成因及特征分析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全年高温;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
每年5—10月,因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旱季
11月—次年4月,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
(2)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的影响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对植被的影响
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对农业的影响
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全年皆可种植与生长
旱季水量不足,雨季种植,旱季收获;旱涝灾害频繁
2.中南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3.马六甲海峡对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对本区域的影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地,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对本区域有重要的战略、经济价值
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原料以及出口商品都经由此地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中东及非洲进口的石油等资源以及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多,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该海峡对我国的发展日趋重要
练明命题热点
马来西亚的木屋种类繁多,一般房底都建有架空层。长屋顶房是当地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屋类型,主要由当年的富商赞助修筑。目前,在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主要是为了( )
A.疏洪、防潮 B.改善通风条件
C.遮阴、纳凉 D.扩大居住空间
2.与其他类型木屋相比,马来西亚很少发现旧的长屋顶房,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摧毁 B.社会观念更新
C.受国家政策影响 D.历史数量有限
解析:1.A 2.D 第1题,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的架空层是非居住空间,所以遮阴、纳凉也非其主要目的,C、D错误;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丰富,故推测马来西亚平原地区木屋房底建架空层的主要目的是疏洪、防潮和防范蛇虫,A正确;改善通风条件主要通过设置窗户等来实现,B错误。第2题,长屋顶房数量少主要是因为旧时经济基础较差,富商赞助修筑的长屋顶房数量少,D正确。
下图为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寒潮
C.泥石流 D.干热风
4.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机械化程度高
B.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C.科技发达,农产品单产高
D.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解析:3.A 4.D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为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A正确。第4题,中南半岛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农作物全年均可种植和生长,复种指数高,D正确。
考点(二) 中亚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天山山脉 B帕米尔高原 C哈萨克丘陵
D图兰平原 E卡拉库姆沙漠
①里海 ②咸海 ③巴尔喀什湖
④阿姆河 ⑤锡尔河 ⑥额尔齐斯河
2.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3.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气候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
多温带草原和荒漠
河流
大部分为内流河,地表径流少
4.人文地理特征
矿产资源
种类多,储量大
农业
灌溉农业发达,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
环境问题
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贯通综合思维
1.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影响
要素
原因
影响
位置
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中亚干旱的根本原因
地形
山地比例小,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导致蒸发量增大,加剧旱情
气候
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并靠近热带沙漠气候
加剧旱情
植被
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
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弱
水资源
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湖泊多为咸水湖
地面水资源不足,且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
2.中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
(1)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自古以来一直是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
(2)古代的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贸易通道。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亚分为北、中、南三线,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往来最便捷的通道。
(4)中亚里海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
中亚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将资源出口至中国可以获得广阔、稳定的市场,将资源优势稳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对能源需求大,获取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的安全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练明命题热点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 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 ℃,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
A.淡水湖,水量大 B.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地形阻挡冷空气 D.板块交界,地热丰富
2.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聚落多,保护候鸟好 B.湖面不冻,鱼类丰富
C.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D.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3.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是( )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减少农药使用
C.提供候鸟栖息地 D.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解析:1.C 2.B 3.B 第1题,图中该湖紧靠天山山脉,是一个山间湖泊,山脉阻挡冷空气,终年不冻,C正确。第2题,该湖终年不冻,鱼类资源丰富,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B正确。第3题,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使生态环境变好,鸟类增多,利用候鸟作天敌,抑制害虫,可以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我国邻国,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达,以牧牛为主,牧牛业多采用农户家庭式经营,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只有近10%的农机设备可以算作现代化农机。受自然因素和谷物市场价格提升影响,近年来饲料种植面积和供应量大幅减少,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图为哈萨克斯坦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哈萨克斯坦牧牛业以农户家庭式经营为主的优势是( )
A.养殖技术优 B.生产成本低
C.养殖规模大 D.生产效率高
5.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养牛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土壤出现板结
C.荒漠面积扩大 D.淡水资源短缺
6.“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 )
A.北京 B.罗马
C.莫斯科 D.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析:4.B 5.C 6.A 第4题,农户家庭式经营,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养殖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但所需投入的生产成本较低,B正确。第5题,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多为半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牧牛业发展对牧草需求量大,荒漠化加剧,荒漠面积扩大,直接导致牧草种植区域减少,牧草供应量下降,养殖生产成本上升,C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邻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中哈两国的经贸联系,北京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哈萨克斯坦牛肉市场最有可能先扩展到北京,A正确。
考点(三) 西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①土耳其 ②伊朗 ③阿富汗
④沙特阿拉伯 ⑤巴基斯坦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域名称。
⑥里海 ⑦黑海 ⑧地中海
⑨红海 ⑩阿拉伯海 ⑪波斯湾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
a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是亚欧两洲分界线;b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c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亚非两洲分界线;e底格里斯河;f幼发拉底河。其中,e、f河流流经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g曼德海峡,沟通红海和阿拉伯海,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2.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两洋三洲五海交界之地,战略位置重要
气候
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烈
地形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边缘分布着许多高大山系
植被
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少
水文
地表径流贫乏,河流短小、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河网稀疏
资源
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多民族聚居,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
农业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工业
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落后
交通
东西方交通要道,海上石油运输的主要航道
贯通综合思维
1.西亚气候干热的原因
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故气温高
地形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大气环流
1月,本区大部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干旱少雨,北部受西风影响范围小,降水较少;7月,本区受来自陆地到海洋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较少
海陆分布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干旱性;阿拉伯半岛虽西邻红海,但红海面积小,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以色列农业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启示
(1)发挥政府调控机制,科学管理水资源。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配置水资源。
(3)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农业用水向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养殖产业转变。
(4)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
(5)促进科研应用结合,提高技术普及率。
(6)提高农民素质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练明命题热点
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比赛首次在冬天举行。读图,回答1~2题。
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选择在冬季举办的原因是该季节( )
A.气候温湿 B.气候湿热
C.气候干凉 D.气候干热
2.2021年卡塔尔总人口约293.05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推动人口向该国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经济因素
C.宗教信仰 D.教育水平
解析:1.C 2.B 第1题,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卡塔尔气候干凉,适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第2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向该国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下图所示区域长期为热点区域。据此回答3~4题。
3.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属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轻质木材作建筑材料——防震
D.窑洞——冬暖夏凉
4.该地区是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水资源贫乏 ④宗教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结合图示得知,该区为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此结构可以减少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达到防晒凉快的效果,故B正确。第4题,该区域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宗教矛盾尖锐,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发生冲突的热点地区。故D正确。
考点(四) 非洲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阿特拉斯山脉 B德拉肯斯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南非高原
E东非高原 F埃塞俄比亚高原
G刚果盆地 H撒哈拉沙漠
⑧马达加斯加岛 ⑨索马里半岛 ⑩西奈半岛
(2)水域名称。
①尼罗河 ②尼日尔河 ③刚果河
④赞比西河 ⑤维多利亚湖 ⑥坦噶尼喀湖
⑦马拉维湖 I地中海 J大西洋
K几内亚湾 L印度洋 M亚丁湾
N红海 O苏伊士运河 P曼德海峡
Q直布罗陀海峡 R莫桑比克海峡 S好望角
2.自然地理概况
轮廓
北宽南窄,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和岛屿比较少
地形
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干燥地区广,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
植被
以热带荒漠、热带草原为主
3.人文地理概况
资源
植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多;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撒哈拉以南以黑种人为主,北部以白种人为主
经济
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贯通综合思维
1.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练明命题热点
博格利亚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在这腐蚀性极强的湖水中。下图示意博格利亚湖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描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B.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小火烈鸟脚上皮肤薄
2.根据湖泊成因,博格利亚湖属于( )
A.火山湖 B.冰川湖
C.构造湖 D.堰塞湖
解析:1.B 2.C 第1题,该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湖泊受降水影响,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湖泊位于赤道附近,周边山峰不到2 000米,因此不可能有永久冰雪存在,从而判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C错误;此湖湖水腐蚀性极强,小火烈鸟在此栖息,脚上皮肤不可能薄,D错误;由于该湖泊所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疏林草原,因此湖岸有矮树林和草地,B正确。第2题,由于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该湖泊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可能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再加上该湖的形状比较狭长,也能反映地壳断裂特征,因此其成因是构造湖,C正确。
贝努埃河发源于喀麦隆,注入尼日尔河,为尼日利亚第二长河流,全流域水土流失严重。1978年,喀麦隆在贝努埃河干流上开工建设拉格都大坝,大坝建成后,下游尼日利亚的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且尼日利亚的灌溉农业受到严重影响。下图示意贝努埃河流域拉格都大坝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拉格都大坝建成后,下游洪泛平原面积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 )
A.河床淤积抬高 B.枯水期流量增大
C.输沙总量增加 D.丰水期时间延长
4.推测拉格都大坝对尼日利亚灌溉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
①河水输沙量增大 ②部分灌溉取水口废弃
③下游径流量减小 ④径流稳定性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为降低拉格都大坝给尼日利亚带来的不利影响,拉格都大坝应( )
A.拆除坝体 B.降低水位
C.筑高坝体 D.发展养殖
解析:3.A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贝努埃河全流域(包括大坝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大坝截流后,大坝下游径流量减小,侵蚀能力减弱,河床淤积抬高,导致洪水泛滥的频率增大,A正确。第4题,大坝建成后,其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输沙总量减小,①错误。大坝截流后,由于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位降低,部分灌溉取水口及配套设施超出水位之上而被废弃,农业灌溉水源不足,②③正确。大坝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变小,稳定性增强,④错误。第5题,大坝适当降低水位可以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源,协调上、中、下游水源分配,B正确。
考点(五) 欧洲西部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地形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比利牛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勃朗峰
E亚平宁山脉 F西欧平原
G波德平原 H东欧平原
I冰岛 J爱尔兰岛
K大不列颠岛 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M伊比利亚半岛 N亚平宁半岛
O巴尔干半岛 P小亚细亚半岛
(2)水域名称。
Q波罗的海 R北海 S比斯开湾
T地中海 U英吉利海峡 V直布罗陀海峡
①多瑙河 ②莱茵河
2.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以平原、山地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
典型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气候
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河流
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以白种人为主,是世界白种人主要分布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也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农业
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
工业
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
旅游业
旅游业繁荣。欧洲西部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贯通综合思维
1.欧洲西部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本身
因降水量丰沛,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而且水流平缓,便于发展航运;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易淤积
地形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河流流速稳定
运河沟通
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欧洲西部发达的内河运输网
经济发达
货运需求量大,促进航运发展
练明命题热点
读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对当地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气温的年较差变小 B.使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C.导致夏季降水量更大 D.导致冬季降水量更小
2.圣马洛湾沿岸潮水水位总是比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稳定的西风 B.受东侧半岛阻挡
C.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 D.海湾处海水较深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北海以东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破碎,有利于西风气流的深入,扩大了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范围,受海洋影响大,所以会导致气温的年较差变小,A正确。第2题,圣马洛湾沿岸与周边地区同样都受稳定的西风和英吉利海峡的狭管效应的影响,A、C错误;受西风影响的潮水因东侧半岛的阻挡会使潮水的水位升高,B正确;海湾处海水不一定深,有河流注入的海湾可能海水较浅,D错误。
下图是一组世界某区域地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降水、光照 D.地形、河流
4.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解析:3.B 4.C 第3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乙位于中亚,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条件。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则导致土地盐碱化,C正确。
考点(六) 两极地区
明晰地理要素
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
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中国科考站
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建)
d黄河站
贯通综合思维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1)南极洲的严寒性可与西伯利亚的冬季相比,降水量与北非相当,因此,可概括出南极洲的气候有酷寒、干燥的特征;联系其地表状况和气压状况可知,南极洲多大风。
(2)分析影响南极洲气候的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
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程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从海拔看
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从地表状况看
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从气压状况看
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练明命题热点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 )
A.小天体闯入地球,受地磁引力大量落入该地
B.因洋流、海浪搬运作用富集该区域山脉附近
C.落到南极的陨石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
D.因板块运动,落入海洋的陨石不断汇入该地
2.相对于其他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
C.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
D.臭氧层薄,坠落的陨石多
解析:1.C 2.B 第1题,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川之下保存了大量陨石,冰雪融化后,陨石裸露,受重力作用影响,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C正确。第2题,南极地区冰雪覆盖,陨石不易风化,保存年代久远,B正确。
格莱斯村位于加拿大北部海岛,是人类最北端的居住区,距北极点约1 160千米。该村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1953年,为巩固国防,加拿大政府承诺为8户因纽特人在格莱斯村建设永久住房和提供燃料。目前,格莱斯村旅游业有所发展,但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投入大、成本高
C.技术难度较大 D.海上交通不便
4.格莱斯村现代旅游业有所发展,但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来此游客多 B.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C.增大旅游吸引力 D.降低旅游环境污染
解析:3.A 4.C 第3题,加拿大政府的承诺仍未兑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年均气温-16.5 ℃,最低气温-65 ℃。只有因纽特人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的寒冷环境,在这里生存了下来,A正确。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海上交通不便,要为他们运送物质和修建房屋的技术难度较大,投入大,成本高, 这些都是由直接原因衍生出来的,B、C、D错误。第4题,该村居民的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变,主要是为了保持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增大旅游吸引力,C正确。
一、选择题
老挝是东南亚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中老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2021年12月3日,该铁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最初设计时速为200千米,后中国铁路专家建议降为160千米。下图为中老铁路及周边区域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中老铁路设计时速降低主要是考虑( )
A.运输需求量小 B.地势起伏大
C.雨雾天气多 D.技术难度大
2.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可以( )
A.提高运营安全性 B.减少人工投入
C.降低建设难度 D.缩短线路里程
3.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 )
A.农产品 B.手工制品
C.工业机械 D.电子产品
解析:1.B 2.A 3.A 第1题,中老铁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从铁路安全运行的角度采取降低时速的做法,B正确。第2题,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无论从设备的安全性,还是从设计建造的整体性,都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 A正确。第3题,老挝是传统的农业国,铁路修通后可以促进中老之间的农产品货物运输,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农产品,A正确。
咸海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湖水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1987年咸海分裂为南咸海和北咸海。下图为1990—2015年南咸海水量平衡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水量亏损 B.湖泊水量盈余
C.湖区降水量减少 D.湖盆沉积物增多
5.据地下水变化量推测,1990—2015年南咸海区域地下水位( )
A.持续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持续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4.A 5.D 第4题,咸海分裂为两个湖泊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咸海水量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考虑。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咸海水位下降,水量亏损,A正确。第5题,据图可知,1990年和2000年地下水水量均减少,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下降;2010年和2015年地下水水量均增加,此阶段南咸海地下水位上升,D正确。
斯里兰卡是闻名遐迩的“宝石王国”,宝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当地多采用人工淘洗的方式分选砂矿,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宝石产量很不稳定。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主要宝石产区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从气候角度,推测斯里兰卡宝石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冬冷夏热,温差大 B.全年多雨,水灾频发
C.海拔高,多冻害 D.纬度低,全年炎热
7.在矿产资源机械化开采盛行的时代,斯里兰卡依旧坚持采用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的原因是( )
A.资源保护性开采 B.国家经济实力弱
C.矿区交通条件差 D.避免失业率上升
解析:6.D 7.A 第6题,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该区域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A错误;该地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B错误;斯里兰卡纬度低,且海拔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基本不会发生冻害,C错误;该地纬度低,全年炎热,对宝石开采有不利影响,D正确。第7题,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更多地适用于可以批量化开采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宝石作为一种较为稀缺的矿产资源,大规模机械化开采会加速其枯竭,斯里兰卡的小规模传统开采方式是一种资源保护性开采方式,故A正确。
坦桑尼亚的莫希小城地处乞力马扎罗山南麓,是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每年有大量外国游客到此停留。乞力马扎罗区也是坦桑尼亚咖啡最大产区,莫希周围就遍布着众多咖啡种植园。咖啡园里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木,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乘,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海拔一般在500~2 000米,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据此完成8~10题。
8.每年大量外国游客在莫希停留的主要目的是( )
A.品尝和购买当地咖啡
B.感受当地独特文化
C.到热带雨林进行探险
D.前往乞力马扎罗山
9.莫希当地咖啡园里种植高大乔木,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白天遮荫降温
C.增加土壤肥力 D.减少水土流失
10.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土壤肥沃 ③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④采用混合种植技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8.D 9.B 10.C 第8题,由于莫希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南麓,且为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游客在此停留的目的是前往乞力马扎罗山旅游,D正确。第9题,由于咖啡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所以高大乔木起到白天遮荫降温的作用,B正确。第10题,莫希位于热带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加上处在火山地区,土壤肥沃,因此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②③正确,C正确。
南极是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南极时如何立足成为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图1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图2示意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昼长利于考察 B.风力小地带处
C.房屋地基稳定 D.方便物资补给
12.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 ②防止野兽侵袭 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 ④采用混凝土浇筑,坚固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1.D 12.C 第11题,南极科考站的物质补给主要来自海运,科考站建在南极大陆沿岸,方便物资补给以及工作人员的往来,D符合题意。第12题,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可以避免下雪时建筑被积雪掩埋,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①③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耳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农牧、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年来受“一带一路”建设影响,土耳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伊安高铁(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是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于2014年建成通车。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简述伊安高铁对土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中国在该地区参与承建的高速铁路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1)土耳其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扼守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航道,东部和东南部与石油资源丰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接壤。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了伊安两地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促进了中国钢铁、机械、列车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铁路的修建加强了土耳其海峡两岸的交通联系,刺激沿线农矿资源的开发,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同时激活土耳其内陆消费,为中国商品提供销售市场;加强了土耳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转移,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创新提供空间。
1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被誉为“玉米的故乡”“仙人掌的国度”。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折射出墨西哥人的性格特征。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图1)及大草帽(图2)。
(1)判断A、B、C三地夏雨率最高的地点,并阐述原因。
(2)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A、B、C三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可。第(2)题,分布特点:从海陆位置来看,墨西哥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其中部城市相对较多;从地形角度来看,在高原山地城市分布相对较多,沿海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墨西哥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更加湿热,不适宜大规模建城;而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更偏向于凉爽,适宜大规模建城。第(3)题,根据墨西哥气候特点及大草帽的用途、制作成本等方面分析。
答案:(1)B地。A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少雨,夏季降水比例小;C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夏季降水比例小;B地位于墨西哥高原,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海洋水汽受山地和高原阻挡难以到达高原面上,降水较少,夏季降水比例大。
(2)分布特点: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区)。原因:纬度低,沿海低地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3)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降水丰富,戴大草帽可以避雨;纬度低,气温高,草帽通风散热性好;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