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运动学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运动学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二定律,两类模型,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运动学问题 目录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考点四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出高分考点一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1.牛顿第二定律(1)表达式为F=ma.(2)理解:核心是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二者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2.两类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例题1] (2023•龙岩模拟)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C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底面粗糙,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相等的A、B两球连接。B球靠在挡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撤去挡板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A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 B.球B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C.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 D.地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例题2] (2023•蚌埠模拟)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B间拴接的轻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 B.A、B的质量之比为mA:mB:1 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 D.同时剪断两细线的瞬间,A、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例题3] (多选)(2023•鄱阳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gsinθ 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 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D.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不为0[例题4] (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它的左端与一劲度系数为800N/m的轻弹簧相连,右端连接一细线.物体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物体与水平面刚好接触但无作用力,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 B.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力为15N C.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D.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例题5] (多选)(2023•潮州二模)某高速公路上ETC专用通道是长为20m的直线通道,且通道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安装有ETC的车辆通过ETC专用道时,可以不停车而低速通过,限速为5m/s。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先减速,当车头到达通道口时立即做匀速运动,车尾一到通道末端立即加速前进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象可知,小汽车的车身长度为5m B.图象中小汽车加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为612.5m C.图象中小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25m/s2 D.图象中小汽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比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例题6] (2023•南宁二模)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当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d时,会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排斥的恒力作用。小球间距大于d时,相互排斥力消失。两小球始终未接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最终速度值为2v0 B.t2时刻a、b间距离最小 C.a、b质量之比为2:1 D.a、b两小球在t1到t3的相对位移比t3到t4的相对位移要大[例题7] (2023•通州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利用橡皮筋悬挂手机的方法模拟蹦极运动,并利用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研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手机保持静止时,图像显示的加速度值为0,自由下落时,图像显示的加速度值约为﹣10m/s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6s时,手机已下降了约1.8m B.t=0.8s时,手机正向上加速运动 C.加速度约为70m/s2时,手机速度为0 D.0.6﹣0.8s时间内,橡皮筋的拉力逐渐减小[例题8] 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jerk)的概念。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直线运动,选向下为正方向,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s内质点处于超重状态 B.1s~2s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 C.2s时质点速度方向改变 D.3s时质点的急动度为﹣2m/s3[例题9] (2023•河北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物体沿直线由静止开始运动的部分a﹣t图像,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 B.t0至2t0物体沿负向做加速运动 C.物体在t0和3t0两个时刻的速度相同 D.4t0时刻物体返回到出发时的位置[例题10]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可以灵活选取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 C.丙图中,物体在0~4s内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丁图中,t=3s时物体的速度为25m/s[例题11] 如图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s时物体的速度为25m/s考点三 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题12] (2023•盐山县二模)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A、B两个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外力F1、F2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中F1=10﹣t(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F2=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0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t=10s后物体B的加速度最小 C.t=10s后两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若仅将A、B位置互换,t=0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8m/s2[例题13] (2023•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A.P的位移大小一定大于Q的位移大小 B.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 C.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μg D.Q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例题14] (多选)(2023•滁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物块A、B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于原长,物块A的质量为1.5kg。t=0时对物块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t=1s时撤去,在0~1s内两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A.t=1s时物块A的速度为0.8m/s B.t=1s时弹簧弹力为0.6N C.物块B的质量为0.8kg D.F大小为1.5N[例题15] (多选)(2023•峡江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带有固定挡板P和定滑轮的木板垫高后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挡板P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与P、A不连接),细线跨过定滑轮,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B,另一端连接着轻质挂钩(细线在滑轮左侧部分与木板平行、右侧部分竖直),A、B处于静止状态。现将钩码C挂于挂钩上,静止释放后,发现C的速度最大时,A、B恰好分离。已知木板足够长,所有摩擦不计,弹簧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质量大小为m B.C轻挂于挂钩瞬间,A、B间挤压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C.细绳张力最大值为 D.只要C的质量足够大,就可以在C挂上去的同时A、B就分离考点四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例题16] (多选)(2023•海南一模)一种能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无人机如图所示,螺旋桨工作时能产生恒定的升力。在一次试飞中,无人机在地面上由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向上起飞,上升36m时无人机突然出现故障而失去升力。已知无人机的质量为5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10N,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失去升力时的速度大小为12m/s B.螺旋桨工作时产生的升力大小为60N C.无人机向上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 D.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6m[例题17] (2023•山西模拟)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其配备有三条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可额外为飞机提供恒定的推力助其短距离起飞,从而极大提升航空母舰的打击力。某舰载机,在地面测试时,发动机打开,飞机由静止匀加速滑跑距离为L时达到升空速度v,离地起飞。若该型飞机同等条件下,在福建舰弹射器的恒定推力辅助作用下仅需滑跑即可起飞,且知该型舰载机的质量为m,则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弹射器为其提供的推力大小为( )A. B. C. D.[例题18] 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上有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在t=0时,A、B两滑块相距1m,它们在斜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两滑块均只受重力和斜面作用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滑块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在t=1s时,滑块A追上滑块B D.在滑块A追上滑块B之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例题19] (2023•涟源市二模)如图甲所示,一质量m=5kg的粗细均匀的圆木棒竖直放置,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下端距水平弹性地面的高度为H=5.25m,与地面相碰的物体会以原速率弹回,木棒上有一质量为2m的弹性小环。若t=0时刻,小环从木棒上某处以竖直向上v0=4m/s的初速度向上滑动,并对小环施加竖直向上的如图乙所示的外力F,与此同时撤去作用在木棒上的外力。当木棒第一次与弹性地面相碰时,撤去施加在小环上的外力。已知木棒与小环间的滑动摩擦力f=1.2mg,小环可以看作质点,且整个过程中小环不会从木棒上端滑出,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当小环和木棒最初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2)木棒第一次与弹性材料碰撞时的速度的大小;(3)若木棒恰好与地面第4次碰撞时弹性小环从木棒底端滑落,求小环开始运动时距木棒下端的距离l(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练出高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潮阳区模拟)宇航员在图示的天宫空间站内将冰墩墩抛出,则( )A.冰墩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因为其不受重力 B.冰墩墩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它的惯性没有发生变化 C.冰墩墩在飞行过程中,因为不受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D.抛掷瞬间,宇航员对冰墩墩的作用力大于冰墩墩对宇航员的作用力2.(2023•汕头一模)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已知返回舱总质量约为3100kg。快到地面时,返回舱的缓冲发动机向下喷气,落地时速度恰好为0。返回舱落地前最后一秒的v﹣t图像如图,g取10m/s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返回舱距离地面1.2m时,缓冲发动机启动 B.最后一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C.返回舱减速过程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D.缓冲发动机对返回舱的作用力约为3.2×105N3.(2023•嘉定区二模)小明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动作,如图所示是力传感器所受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设该同学在下蹲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取g=10m/s2,则由图线可知他在8s内共完成( )A.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4m/s2 B.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6m/s2 C.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4m/s2 D.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6m/s24.(2023•河东区一模)我国空降部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多次建立功勋,这与伞兵们平时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一伞兵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上无初速度下落,5s后打开降落伞。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s内伞兵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5~9s内,伞兵处于超重状态 C.伞兵下落50m时速度小于20m/s D.5~9s内伞兵所受的合力越来越大5.(2023•市中区校级模拟)图甲为门式起重机,它可以从列车上将静止的集装箱竖直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若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测得集装箱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a随位移x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4m内,集装箱运动的时间为4s B.在x=4m时,集装箱的速度为4m/s C.在4m~6m内,集装箱处于超重状态 D.集装箱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m6.(2023•咸阳模拟)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手掌从静止开始迅速上下运动,得到如图所示的竖直方向上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此可判断出( )A.手机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B.手机在t1时刻对手的压力最大 C.手机在t2时刻运动到最高点 D.手机在t1~t3时间内,受到的支持力先减小再增大7.(2023•重庆模拟)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8.(2023•平谷区一模)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37°。一物块以初速度v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 )A.传送带的速度为16m/s B.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 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D.传送带转动的速率越大,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就会越大9.(2023•平谷区一模)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问题,某同学静止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观察示数变化。在电梯运动的某阶段,他发现体重计的示数大于自己实际体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B.此时电梯可能正在匀速上升 C.此时电梯可能正在加速上升 D.此时电梯可能正在加速下降10.(2023•重庆模拟)如图甲为某风景旅游区的观光索道。某段时间其运行的简化示意图如图乙,缆索倾角为37°,缆车通过卡扣固定悬挂在缆索上,在缆索的牵引下一起斜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缆车和卡扣的总质量为m,运行过程中缆车始终处于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缆索对卡扣的摩擦力为0.6mg B.缆索对卡扣的作用力为0.8mg C.卡扣受到的合外力为mg D.运行过程中缆车处于超重状态二.计算题(共3小题)11.(2023•重庆模拟)如图(a)所示,相距L=11.5m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10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5.0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10m/s2(1)若v=4.0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3)载物箱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是有关系的,在图(b)中大致画出载物箱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v′与传送带速度v的关系图像,并标出重要点的坐标。12.(2022•湖南模拟)如图(a)所示,与长木板质量相等的小铁块位于长木板的最左端,t=0时刻开始二者以v0=8m/s的初速度一起向右运动,t=0.5s时长木板与右侧的挡板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之前的运动过程中小铁块与长木板通过锁定装置锁定,碰撞前瞬间解除锁定,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长木板运动的部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在运动过程中小铁块刚好没有从长木板上滑下。小铁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长木板与水平地面之间以及小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长木板的长度。13.小韩同学在自建住房施工工地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简易升降机,升降机由固定架、运动箱、两段足够坚韧的轻绳a和b、轻质滑轮和配重等构成。工作过程中通过调整轻绳b的松弛与张紧,可以使运动箱呈现4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向下加速、向下减速、向上加速和向上减速。轻绳a左端固定在固定架的顶端,绕过轻质滑轮,右端与装有不同质量沙子的塑料袋所构成的配重连接,配重1和配重2之间通过一段轻绳b连接。为了研究运动箱的运动,在运动箱内放置重物、电子压力计、固定的手机等,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手机拍摄电子压力计的示数变化,同时可利用相关软件将拍摄到的示数同步投影到屏幕上。已知配重1和配重2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不计轻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1)运动箱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若先后经历向下加速和向下减速两个过程落到底板上,求运动箱及内部所有物体的总质量m的取值范围(用m1、m2表示);(2)若运动箱及内部所有物体的总质量为m=2.4kg,其中重物的质量为,将运动箱拉至底板由静止释放,运动箱向上运动过程中手机拍摄的电子压力计的示数先后为和;求配重1的质量m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运动学问题(原卷版+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二定律,两类模型,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6讲 物理实验(一)-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26页。
这是一份第38讲 物理实验(三)-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