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文体知识,题目释义,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心亭看雪》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传世名作《江雪》,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傲岸不屈的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学习目标】1、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2、欣赏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掌握文中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3、感悟作者之痴,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文体知识】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其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时代。 【题目释义】 文题简洁明了,交代了地点“湖心亭”和中心事件“看雪”。 【读音停顿】 湖心亭看雪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nán)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疏通文意】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我 大雪:下大雪,名作动 俱:都 绝:消失 是:这 更定:初更以后 挐:撑(船) 拥:裹、围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冰花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一:全,都 惟:只 痕:痕迹 芥: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和云和山和湖水,上上下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对:面对,向着 沸:沸腾 焉得:哪能 更:还 强:尽力 白:酒杯 别:道别 客此:客居此地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译文: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仆在煮酒,炉上酒正沸腾着。(两个人)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就告辞了。(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小声念叨说:“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整体把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本文写了什么事情。 明确:张岱雪夜独自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客。 2、本文是一篇游记,请将文中能体现作者游踪的语句找出来。 明确:“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到亭上。” “及下船”。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合作探究】 1、作者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 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 2、作者为何选在“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 明确:特殊的时间段和独自一人,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确:表达怀念故国的深情。 4、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你认为雪景“奇”在哪里。 明确: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奇在万籁俱寂; ②游西湖时,先总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奇在天地一色; ③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奇在万物渺小。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意境: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一派肃杀,让人从听觉和心理上感受大雪的威严,自然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顿生孤寂之情。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三个“与”字,把四种景物相连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举目皆白、浑然一体、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雪景的痴迷,对山水之乐的陶醉。而且,叠用三个“与”字,衔接更加自然,语气更连贯,有一种音韵之美。 7、体会“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给人一种天地广大,万物渺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8、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语言华丽吗?这是什么写法? 明确:不华丽,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简练自然,不事雕琢,这是白描写法。 白底单线条墨线勾勒的画法叫白描,相应地,文学上,这种抓住事物特征寥寥几笔勾勒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也叫白描。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的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的情味。 9、下列写景句是白描手法还是渲染手法?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明确:(1)白描(2)渲染 10、下列人物描写是白描手法还是渲染手法?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 明确:(1)白描(2)渲染 1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除了白描手法,还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点面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点。 12、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明确:不多余。这是看雪事件的延续,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3、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试着用文言文说出来。 明确: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14、“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两句中“拉”“强”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拉”,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客人的喜悦和热情; “强”是“尽力”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15、“问其姓氏”,“客”却未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这是为什么? 明确:金陵,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迁都北京后,成了明朝的留都,在清朝时改称为“江宁”了。在此强调金陵人,客此,既有他乡遇知音的喜悦,又含蓄地表现对故国的思念。 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16、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明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7、作者的“痴”表现在何处?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痴”? 明确:痴行:雪夜独行; 痴景: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白描); 痴情: 醉情自然、知己之乐。 如此大雪天竟于初更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足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18、结尾为何借舟子之口点出自己的“痴”? 明确: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把一个“痴”字写透了。不仅表现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是将舟子与作者的高雅情趣形成鲜明对比,以他人之口隐隐道出世俗之人与高雅文人的判然之别,反衬作者的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结尾戛然而止、余韵不绝。 19、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 20、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写作特色】 (1)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事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蕴事。(2)运用白描手法,真实的简单的勾勒画面。用词精当,文笔简练。(3)文笔细腻,文虽短而内涵深,可挖掘的东西很多。 【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和柳宗元的《江雪》在描写手法和情感的不同之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比较阅读描写手法表达感情《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1)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2)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3)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答案:(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 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案: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双方都是喜出望外,都有“天涯遇知音”的喜悦。体现了率性豪爽的一面。 4、两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①比“相公”到得早;②铺毡对坐,准备久待;③煮酒赏雪;④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⑤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时近年关仍客居此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读音释义,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资料,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