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精练
展开9 屈原列传
【夯实基础】
1.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名属教坊第一部
2.微: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动刀甚微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信: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4.约: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约之以礼
③怀王与诸将约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聊斋志异》
⑤《三国志》
6.见:①信而见疑
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④公将战,曹刿请见
7.明:①明于治乱
②明道德之广崇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8.之:①王甚任之
②秦发兵击之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复之秦
⑤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9.以: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0.与: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②屈平不与
③齐与楚从亲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
1.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客人(总称)。
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3.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无理狡辩。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人则与王图议国事
2.出则接遇宾客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惠王患之
10.时秦昭王与楚婚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6.其后楚日以削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4.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破楚师于丹、淅。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以见放。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3.竟为秦所灭。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4.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
15.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16.《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全诗三百多句,二千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
17.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表示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种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便是氏。“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
18.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有官位者的通称。宋朝医官另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等,后因称医生为“大夫”(今读dài fu)。( )
19.“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联盟战略;后也用以泛指联合,或特指军事上的联盟战略。( )
20.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官衔,是掌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
21.叶企孙作为一位怀瑾握瑜、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为中国培养了数十名院士,被誉为“大师的大师”。( )
22.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
23.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如果只是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
24.儒家理论中,有许多深奥的道理是通过口说心授传下来的,这些微言大义是儒家学说的精义所在。( )
25.花开花落,与世推移,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将落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让我们为之奋斗。( )
26.名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实不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4.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言辞含蓄隐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题。
共12卷、560余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三代《史记》研究学人①______________二十余载取得的成果。
《史记》“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本书并不限于海量资料的汇聚,而是以汇校、汇注、汇评为其主体。“汇校”吸收校勘成果,以辑录他校为主;“汇注”罗列各家字词义诠释等,从不同角度予以申说;“汇评”涉及对文句文②_____________的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是以学术为导向,③_____________、守段的评价。这样的设置能够对正创新的深度融合。《集成》从《史记》文本中找到有价值的“点”,使其得到深入阐发,又通过“点”的连缀与组合,丰富对具体问题的阐释与补充,使考证更为精审,历史叙事更加鲜活。
2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B.《史记》“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历史。
C.“汇校”吸收校勘成果,以辑录他校为主。
D.《集成》从《史记》文本中找到有价值的“点”,使其得到深入阐发。
【核心素养】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留军壁邺,名为教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3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3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用于称诸侯或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亦可用来借指使者或官员。“盖”指车上用以避雨或遮阳的伞形篷子。
C.“约车骑百余乘”的“约”指约定,与《屈原列传》中“仪与王约六里”的“约”相同。
D.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秦攻打赵时,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兵救赵,实则观望。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肯听从。
B.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得侯嬴献计后,魏公子求助于魏王宠妃如姬,如姬感念公子报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秦国常出兵攻击魏,魏王感到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诸侯支援,率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魏公子威震天下,被秦陷害。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34.文中哪些事情能表现魏公子“能急人之困”的“高义”?请简要概括。
35.两千多年前的夏历五月,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抱石投江、以身殉国。西汉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屈原的才华与品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今天的我们,又如何来评价屈原这个人呢?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①撰写;②连接;③同“嘱”,嘱咐;④劝请;⑤类,等辈;⑥归属
2.①含蓄隐晦;②轻;③没有
3.①诚实;②相信,信任;③任凭,随意
4.①简约;②约束,节制;③约定,约会;④大概,大约
5.①志向;②记;③做记号;④记述,记载;⑤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
6.①被;②知道;③显现,出现;④谒见,拜见
7.①明白,懂得;②明确,阐明;③鲜明
8.①代词,他;②代词,楚师;③助词,的;④往,到……去;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拿,用;③介词,通过;④介词,因为
10.①介词,对,向,和;②给予;③连词,和,同;④亲附、亲近
2.答案:1.各诸侯国的使节
2.困厄,处于困境
3.第二年
4.假话
5.委婉得体
3.答案:1.名词作状语,对内
2.名词作状语,对外
3.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4.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
5.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6.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7.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8.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
9.意动用法,以……为患
10.名词作动词,通婚
11.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12.使动用法,使……灭亡;使动用法,使……破败
13.形容词作动词,诋毁
14.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5.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
16.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4.答案: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根本。
5.答案: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被”表被动。
译文: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移却被诽谤。
6.答案: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丹、淅大破楚师”。
译文:在丹水、淅水一带大败楚军。
7.答案: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于怀王之宠姫郑袖设诡辩”。
译文:让他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说假话。
8.答案: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
译文: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9.答案:特殊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句,应为“故内于郑袖惑,外于张仪欺”。
译文: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蛊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10.答案: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被天下人耻笑。
11.答案: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者乎”。
译文:高尚的人,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浑浊外物呢?
12.答案: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因此被放逐。
13.答案:特殊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终究被秦国消灭了。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解析:《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17.答案:×
解析:“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18.答案:×
解析:由高到低应是“卿、大夫、士”。
19.答案:√
20.答案:√
21.答案:×
解析: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不能作定语。
22.答案:√
解析: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3.答案:√
解析: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24.答案:√
解析: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25.答案:×
解析:与世推移:指能够随着时间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26.答案:1.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5.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离骚’者;犹离忧也
7.其文约;其辞微
27.答案:①呕心沥血;②浩如烟海;③博采众长
解析:第①空,此处形容研究学人花费二十余载心血才编成此书,应填“呕心沥血”之类的成语。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第②空,结合前面的“海量资料”可知,这里说的是资料繁多,应填“浩如烟海”之类的成语。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第③空,结合“汇校”“汇注”“汇评”的具体内容可知,《集成》这本书吸收了各家的长处,故应填“博采众长”之类的成语。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
28.答案:《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解析:画框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为基础”结构混乱,可改成“以……为基础”;二是语序不当,应是先“探索……内涵”,然后再“发掘……价值”。
29.答案:A
解析:A项中的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其余三项中的引号均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译为“秦王派使者告诉魏王说”,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而诸侯敢救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
3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指约定……相同”错误。“约车骑百余乘”的“约”意为“准备、具办”;“仪与王约六里”的“约”指约定。
3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秦王害怕魏强大”错误,魏公子才是秦王的心腹之患;另外,“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与原文有出入,“得立为魏王未也”,意为是否已经立为魏王。故选D。
33.答案:(1)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积蓄三年,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她父亲的仇,但没有人能做到。
(2)公子知道自己再次遭到诽谤而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日夜取乐饮酒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去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资:积蓄,准备。莫:没有人。(2)毁:诽谤。谢:推托。竟:终于。
【参考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昭王死后,魏安釐王即位,赐封公子为信陵君。各诸侯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不敢出兵谋犯魏国有十多年。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在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向魏国请求救兵。秦王派使者告诉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早晚将要攻下,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在(我)攻下赵国后,一定要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持游移不定的态度来观望形势。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指责魏公子说:“赵胜之所以自愿依附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够急人所难。”公子担忧这件事,多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一百多辆战车,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共存亡。公子带着车队走过夷门时,去见侯赢,把打算同秦军决一死战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赢。侯赢说:“我听说魏王经常将晋鄙的兵符放在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出入魏王的卧室,有能力偷出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积蓄三年,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她父亲的仇,但没有人能做到。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她的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如果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赢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进军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担忧此事,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嘱咐车夫赶快驱车回去救魏国。诸侯们得知公子领兵,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假装不知情地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领兵。公子知道自己再次遭到诽谤而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日夜取乐饮酒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去世。
34.答案:①接见平原君使者后,为救援赵国多次请求魏王,又让宾客辩士游说魏王。②请求救援未果,自己请来宾客,置办车马,奔赴战场。③统率了晋鄙的军队后立即率兵进军攻打秦军,解去了邯郸之困。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可概括出:接见平原君使者后,为救援赵国多次请求魏王,又让宾客辩士游说魏王。由“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可概括出:请求救援未果,自己请来宾客,置办车马,奔赴战场。由“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可概括出:公子统率了晋鄙的军队后,立即率兵进军秦军,解去了邯郸之困。
35.答案:示例:屈原一生胸怀大志,却因黑暗的乱世而屡遭流放不得志,满腔爱国热情却始终报国无门,最后在忧郁悲愤和绝望中抱石投江,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为国舍身”的家国情怀最让人感动。屈原在举世皆浊的社会中没有融入大环境同流合污,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清白,屈原是在坚持他“正道直行的精神”。屈原绝望中的坚守,举世污浊中的正道直行,正是屈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屈原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屈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屈原的爱国主义超脱于时代,永恒于千古。因此,我认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4 *树和天空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4 *树和天空课堂检测,共9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2* 致大海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2* 致大海课时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