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夯实基础】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函梁君臣之首____________
2.负而前驱____________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_____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_________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5.岂非人事哉____________
6.与其所以失之者____________
7.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楚兵惧,自秦归
2.告: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③告之于帝
3.恨: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4.盛:①盛衰之理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5.困: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6.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④其皆出于此乎
7.而: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及凯旋而纳之
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8.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可以知之矣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④而皆背晋以归梁
10.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井翻译。
1.梁,吾仇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吾所立。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三者,吾遗恨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岂独伶人也哉?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能力】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1.伶官:古代宫廷中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12.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欧阳修、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13.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4.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是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15.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6.太庙:天子的祖庙。最早太庙是供奉皇帝和皇后先祖的地方,后来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1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
D.举天下之豪杰 举:全,整个
18.名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这样就把“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道理表达得更明确、充分。
2.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借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对比庄宗极盛、极衰时的两种情形,得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今天读来,依然有现实意义,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力戒骄奢。
【核心素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有删改)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古代泛指有道德的人,常与“小人”对举,文中的“君子”与《论语》“君子喻于义”中的“君子”意思相同。
B.“以同道为朋”中的“道”与成语“志同道合”中的“道”意思一样,都指“志趣”。
C.太庙是天子的祖庙,最初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经皇帝批准也可被供奉在太庙。
D.《书》即《尚书》,儒家“四书”之一。“尚”即“上”,《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划清君子和小人的界限,紧接着剖析“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最后指出朋党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B.乙文通过叙述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过程,先盛赞其成功,继而感叹他的迅速衰败,从而强调成败皆由人事的道理。
C.两文均使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也使事理在正反对比中显得更加明白清楚。
D.两文均借前朝旧事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23.历史总能给人以启迪,请简要概括两则选文在国家治理方面给予后人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2.答案:名词作状语,向前
3.答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4.答案:形容词作名词,极小的事;形容词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
5.答案:人的作为
6.答案:两个词,“与”,连词,和;“其”,代词,他
7.答案: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8.答案:毋;不要
9.答案:1.①归向,归附;②返回
2.①祭告;②告诉;③上报,报告
3.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4.①兴旺,旺盛;②把东西放到器皿中
5.①围困;②被难住;③艰难,窘迫
6.①副词,表示祈使语气;②助词,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之前,起加强形容、表示状态的作用;③代词,他的;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7.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②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连词,表并列
8.①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②介词,凭借③介词,拿,用;④连词,表并列
10.答案: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
2.特殊句式:判断句。
译文:燕王是我扶立起来的。
3.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庄宗受而于庙藏之”。
译文:庄宗接了箭,在祖庙里收藏它们。
5.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6.特殊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还矢(于)先王,而以成功告(之)”。
译文: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告诉先王。
7.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被天下人耻笑。
8.特殊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文: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
9.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岂……哉”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吗?”
译文:难道只限于伶人吗?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解析:最早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17.答案:A
解析:原:推其根本。
18.答案:1.满招损;谦得益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9.答案:B
解析:“暂相党引以为朋者”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见利而争先”与“利尽而交疏”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由“或”连接,应在“或”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0.答案:D
解析:“儒家‘四书’之一”错误,《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1.答案:C
解析:“两文均使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错误,甲文并未使用引用论证。
22.答案:(1)可是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有道德的人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2)(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
解析:(1)“用”,表示原因,相当于“以”“因”;“兴”,兴盛;“厌”,满足。(2)“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组系燕父子”;“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23.答案:①要能分辨君子与小人,重用君子,远离小人。②要使君子形成一个同心共济的整体,充分发挥团队中君子的才能。③要有忧患意识,勤勉为政,不可耽于享乐。
解析:结合“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可知,国君治国时要能分辨君子与小人,重用君子,远离小人。结合“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始终如一”可知,国君用人时要使君子形成一个同心共济的整体,充分发挥君子的才能。结合庄宗李存勖兴国亡国的历史以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等内容可知,君王要有忧患意识,不可耽于享乐。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类,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