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85185/0-1693478045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85185/0-16934780452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785185/0-16934780453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学案
展开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生物的变异:
(1)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① 基因突变
② 基因重组
③ 染色体变异
【注意】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否能够遗传,取决于是否因此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 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结果:(一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可能)出现新的性状
(3)条件: ① 诱发突变:物理因素(射线、太空)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提高突变频率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② 自发突变:DNA复制偶尔出错
(4)特点:
① 普遍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② 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时间随机)
可发生在任何DNA的不同部位上(位置随机)
③ 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④ 低频性;发生频率很低
⑤ 利害相对性:突变基因的利/害与所处环境有关
(5)意义:
①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②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补充】
① 基因突变中“一定”会改变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对应mRNA的碱基序列
“不一定”会改变的:蛋白质的结构、生物体的性状
② 发生在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基因突变一般不可遗传,发生在配子中
(减数分裂)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的(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注意】
(1) “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如下图所示),而不是指基因片段/DNA片段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因此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
(2)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原因:
① 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即密码子的简并性)
② 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③ 改变蛋白质个别氨基酸,但蛋白质的功能也可能不变(如同工酶)。
④ 某些环境中,改变了的基因可能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3. 镰状细胞贫血的成因:
(1)直接原因:
血红蛋白中的1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谷氨酸→缬氨酸)
(2)根本原因:
基因中的1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基因突变)
4. 癌细胞:
(1)成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多基因突变,而非单个基因的突变!!)
(2)特点: ① 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②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
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治疗:通过放疗或化疗的手段,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分裂间期)过程。
【补充】
① 原癌基因的作用:调控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
抑癌基因的作用: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② 以上两种基因均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原癌/
抑癌基因(该细胞无细胞核)。
5. 基因重组:
(1)定义: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基因才可发生此过程)
(2)时间:(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
(3)类型:
① 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② 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4)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性状,不产生新的基因!!
(5)意义:
① 使配子种类多样化;
②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 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辨析】 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 VS基因重组:
第五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一)
- 染色体变异:
(1)定义: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类型: ① 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见第2条)
② 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见第4条)
(3)特点:大多有害,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 染色体数目变异: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减少:
例: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
(2)以染色体组为基数的增加/减少。
- 染色体组:
(1)定义:细胞内每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即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一个染色体组中,
① 所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均不相同;
② 包含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
③ 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
【补充】 “染色体组”相关图形题:
(1)(不区分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有几种形状出现,每个染色体组就含几条染色体。
(2)(不区分大小写)同一英文字母(基因)出现几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有几种英文字母(基因)出现,每个染色体组就含几条染色体。
【练习】★★★★
a:3组,3条 b:3组,2条
c:2组,4条 d:1组,4条
e:4组,3条 f:4组,2条
g:1组,4条 h:2组,2条
【辨析】 “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例:动物(几乎全部)、高等植物(超过半数)
(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例:马铃薯(四倍体)、香蕉(三倍体)
(3)单倍体: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与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例:雄蜂(二倍体蜂王的单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含2个染色体组
六倍体小麦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
【补充】
(1)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① 优点: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都有所增加。
② 缺点:生长缓慢,结实率低。
(2)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
植株弱小,一般高度不育
- 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
(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
(3)染色体片段的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
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染色体片段的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补充】
① 染色体片段的重复
②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③ 染色体片段的易位
④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
【辨析1】 染色体的“易位”与“互换”:
(1)所属变异类型不同: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发生位置不同: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观察难度不同:易位光镜下可见,互换光镜下不可见
【辨析2】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指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 →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2)基因重组:指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 不产生新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型
(3)染色体变异:指染色体上(基因)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倒位,或染色体
数目的变化→不产生新基因,但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
第五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二)
【辨析3】 某些遗传病所属的变异类型:
① 镰状细胞贫血:属于基因突变,是相关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
② 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引起的;
③ 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是21号染色体
多一条引起的。
1. 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方法: ① 低温诱导
② 秋水仙素诱导(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机制:两种方法均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
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实例】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1)第一年得到的西瓜:
果实为四倍体,种子为三倍体。原因:果实由四倍体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三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来。
(2)第二年得到的西瓜:
果实为三倍体,无种子。原因: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
(3)第一次传粉的目的:
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
第二次传粉的目的:
用花粉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
【补充】
① 获得四倍体植株的方法:将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滴在二倍体幼苗的芽尖
理由:幼苗芽尖的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② 无子西瓜偶尔会有少量发育不成熟的种子。
③ 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后,也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量繁殖。
(无性繁殖)
2. 单倍体育种:(以最终获得二倍体纯合植株为例)
(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方法:先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可育的二倍体纯合植株。
【实例】 矮杆抗锈病小麦的培育(“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
如图所示:
①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快速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② 单倍体育种的缺点:
技术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补充】
①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的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单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也是单倍体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辨析4】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
【补充】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会用到秋水仙素处理,但秋水仙素的作用对象不同:
① 单倍体育种: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因为单倍体通常无种子)
② 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第五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三)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 实验原理:
用低温(4℃)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 实验步骤:
(1)低温(4℃)诱导培养大蒜/洋葱根尖;
(2)固定细胞形态: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用95%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显微镜观察:“先低后高”
3. 相关试剂及作用:
①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② 95%酒精(冲洗):洗去卡诺氏液,防止细胞破裂
③ 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使细胞相互分离
④ 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4. 实验结果:
① 最终观察的细胞是死细胞,原因:卡诺氏液、解离液等会将细胞杀死。
② 视野中多数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少数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原因:
多数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尚未进入前期),且诱导率并非100%!
第五章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1. 人类遗传病:
(1)定义: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 ① 单基因遗传病
② 多基因遗传病
③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实例:
(1)常染色体: ① 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② 隐性:白化病、镰状细胞贫血、苯丙酮尿症
(2)伴X染色体: ① 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② 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
(3)伴Y染色体:外耳道多毛症
3. 多基因遗传病: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通常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实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青少年型糖尿病
4.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引起。
实例:① 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 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变异
【辨析】
① 先天性疾病 ≠ 遗传病:
遗传病不一定会表现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造成的。
② 家族性疾病 ≠ 遗传病:
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造成的,可能由相同的环境引起。
③ 遗传病 ≠ 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由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不可遗传;
由配子中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可以遗传。
④ 遗传病 ≠ 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致病基因
5. 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1)遗传咨询;
(2)产前诊断:
① B超检查: 检查胎儿整体外观
② 羊水检查: 检查胎儿的染色体
③ 孕妇血细胞检查:检查胎儿的染色体
④ 基因检测: 检查胎儿的基因
【注意】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方式,但不能完全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补充】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调查某病的“发病率”: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注意】
通常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原因: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常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6. 基因治疗: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