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李白①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②。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
唐 ·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 (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 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 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
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重”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16. 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李 端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
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
【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寄”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
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
C.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D.尾联借一“愁”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16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6分)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赠王友道
苏轼
谁道东阳①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②。
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③。
【注】①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②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因“消渴症”而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
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
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
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
16.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辽宁省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初春元美①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李攀龙
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道鹿门②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③。
【注】①元美: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②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汉末隐士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于此。③燕关:燕地的关塞,代指北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谢朓西园未拟还”一句以“谢朓”比谢茂秦,既切合其姓,又符合其诗人的身份。
B.颔联中“满”用字精巧,巧妙地表现了谢茂秦因久客他乡、年事已高,思乡之情十分浓烈。
C.颈联中写谢茂秦身处清明盛世,却沦为布衣,未得重用,暗含了作者对谢茂秦遭遇的同情。
D.尾联中写谢茂秦虽已偕妻子归隐,但作者仍希望其能够在京城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16.此诗虽为席间酬赠之作,但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3-2024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堂
司马光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窥园
王安石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
B. 《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
C. 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
D. 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
16. 《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
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李白①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②。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
唐 ·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 (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 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 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
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重”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16. 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5.(3 分)C(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
16.(6 分)①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
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②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④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每点 2 分,概述和分析各1分,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其他答案有理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李 端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
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
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
【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寄”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
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
C.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D.尾联借一“愁”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16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此处表现的是友人们尽兴游玩的场景,而非描写诗人。故选C。
16.颔联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
(1)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上:精心选择竹、云、地、僧、月、田等意象,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
(2)词语锤炼上:“垂”“满”富有表现力。“垂”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云的动态美;“满”写出了月光笼罩田野的优美意境。
(3)情感表达上:“看竹”“寻僧”,寻常动作却写出了作者的意趣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歆羡之情。
(每点2分,没有观点扣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价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当针对人们的评论,指出自己是否认可,然后给出自己的理由。
本诗首联写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而他们宿于前川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了呢?诗歌于颔联“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中紧随其后加以说明。作者在这里写了友人们在云雾垂地时欣赏苍苍竹林,在月色洒满大地时寻僧畅叙,精心选择竹、云、地、僧、月、田等意象,描写一种追求闲适自在生活的情趣,也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
其次,在用字上,作者用“垂”字展现白云随风慢慢飘向远处的场景,化静为动,写出了云的动态美。而“满”这一形容词,用以表现月光照亮田野的场景,展现月光笼罩田野的优美意境。因此,“垂”“满”的使用也非常富有表现力。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赠王友道
苏轼
谁道东阳①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②。
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③。
【注】①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②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因“消渴症”而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
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
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
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
16.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15.C 16.①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词的上片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则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
②道学色彩浓郁:词的上片中“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词的下片中“省可清言挥玉麈”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中的“真气”乃是道家思想之精髓;“风流何似道家纯”则认为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
③富含哲理: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错误。词的下片中“真须保器全真”为词人的劝诫之语,目的是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而并非“赞颂”之语。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思想内涵的能力。
词的上片: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麈尾拂尘;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上道家纯真?不应该像蜀客司马相如那样,过分贪爱卓文君。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
全词的道学色彩浓郁。从友人的名字“王友道”到诗词中道家风范的词语都显示了全词道风仙骨的一面。“瑶林”仙界的美景;“披鹤氅”鹤毛制作的斗篷也是道家的服装;“谪仙人”被谪到人间的神仙;“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省可清言挥玉麈”描绘了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中“真气”“全真”都是道家的词汇和思想精髓;最后认为道家的纯真气节是最风流的韵事,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
“琼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这里连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风尘外物”,“琼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鹤氅裘”,洁如鹤羽的“真神仙人”之气质;李白之典,喻示友道从仙界贬到人间,成为尘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当。以典赞美友道之情,恰到好处。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
辽宁省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初春元美①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李攀龙
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道鹿门②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③。
【注】①元美: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②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汉末隐士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于此。③燕关:燕地的关塞,代指北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谢朓西园未拟还”一句以“谢朓”比谢茂秦,既切合其姓,又符合其诗人的身份。
B.颔联中“满”用字精巧,巧妙地表现了谢茂秦因久客他乡、年事已高,思乡之情十分浓烈。
C.颈联中写谢茂秦身处清明盛世,却沦为布衣,未得重用,暗含了作者对谢茂秦遭遇的同情。
D.尾联中写谢茂秦虽已偕妻子归隐,但作者仍希望其能够在京城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D 【答案解析】尾联是说谢茂秦虽然目前游走京师,最终仍然要像隐士庞德公一样,偕妻子高隐故乡。
16.此诗虽为席间酬赠之作,但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为:①首联写京城初春,又到折柳送人之际,此时谢茂秦还未打算归乡;颔联却又渲染谢茂秦的乡思之愁,以此表现谢君眷恋友人,表达同道之欢的可贵。②颈联点明谢茂秦“明时抱病风尘”,以“短褐”布衣身份广交天下之士,既是为友人鸣不平,也暗含对友人高贵品格的欣赏与钦佩。③尾联说知道你终究要归隐山林,但你我志同道合,还是暂且留在京城,与大家一起吟诗作赋吧,流露出挽留之意,更写出朋友间深情厚谊。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译文】
京城里的杨柳又可以折攀,谢榛你仍出入西园还不打算南还。
由于苦吟和久居他乡,两鬓已生白发,春天到来梦中的故乡也是青翠满山。
你生当清明盛世,却甘愿托病不起,埋没在风尘里,穿着短布衣结交遍天下,声名籍籍。
听说故乡的妻子正在等你一起归隐,而你如今只是暂且吟诗作赋滞留燕关。
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3-2024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堂
司马光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窥园
王安石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
B. 《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
C. 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
D. 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
16. 《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
【答案】15. A 16. ①司马光倡导读书应该深入钻研经典,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要厚积薄发。②王安石反对读书时拘经泥古,还应该走出书斋、了解现实,不断增长新的见识。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错。“三年不游目”意思是为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可看出并不是为了表达“艰辛”,而是表达专心致志。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写作者欣赏董仲舒耐得住寂寞钻研经典的做法;“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写董仲舒专心一念做学问,三年时间都没有去到花园中游览。
据此可分析出,司马光倡导读书应该深入钻研经典,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要厚积薄发。
②“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作者认为扶着拐杖,也要时常去花园中走走,在品花赏草中,其实会有很多新发现,有些其实根本不是书本上所能学得到的。“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运用典故,是说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作者觉得像董生那样,整日沉迷于一部公羊作品,竟然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三年不入花园一步,其实并不可取。
据此可分析出,王安石反对读书时拘经泥古,还应该走出书斋、了解现实,不断增长新的见识。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六两句,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答题方法,如何鉴赏?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