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40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展开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预测正确的是( )
选项 | 化学方程式 | 已知条件 | 预测 |
A | A(s)===B(g)+C(s) | ΔH>0 | 它一定是非自发反应 |
B | A(g)+2B(g)===2C(g)+3D(g) | 能自发反应 | ΔH一定小于0 |
C | M(s)+aN(g)===2Q(g) | ΔH<0,自发反应 | a可能等于1、2、3 |
D | M(s)+N(g)===2Q(s) | 常温下,自发进行 | ΔH>0 |
2.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发生四个不同的反应,平衡常数与压强随反应进行变化情况合理,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的是( )
3.一定温度下,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和O2的浓度都为0
C.若起始时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 kJ
D.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2 min时生成a mol SO3,则4 min时生成2a mol SO3
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的转化率相等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c1∶c2=3∶1
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1<c1<0.14 mol·L-1
5.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B.升高温度,K变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K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既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也可以改变平衡常数K
6.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
2NO(g)+Cl2(g)2ClNO(g) K2 ΔH2<0。
则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是( )
A. B.2K1-K2
C. D.K-K2
7.利用CO2和CH4反应制备合成气(CO、H2)的原理是CH4(g)+CO2(g)2CO(g)+2H2(g) ΔH>0。温度为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大,说明反应速率、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K都增大
D.加入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气的平衡产率
8.在一容积不变、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s)Y(g)+Z(g),以下说法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9.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H2(g)+I2(g)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②一个H—H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断裂;③百分含量w(HI)=w(I2);④反应速率v(H2)=v(I2)=v(HI);⑤c(HI)∶c(H2)∶c(I2)=2∶1∶1;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①②③④ B.②⑥⑨
C.②⑥⑨⑩ D.③⑤⑥⑦⑧
10.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1.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CO2(g)H2O(g)+CO(g) ΔH>0,已知H2(g)和CO2(g)的初始浓度均为0.01 mol·L-1,测得H2的平衡转化率为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D.若初始H2(g)、CO2(g)、H2O(g)、CO(g)的浓度均为0.01 mol·L-1,则反应逆向进行
12.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发生下列两个反应:①2A(g)2B(g)+C(g);②A(g)C(g)+D(g)。当达到平衡时,测得c(A)=2.5 mol·L-1,c(C)=2.0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A的总转化率为40%
B.达到平衡时K1=0.5 mol·L-1
C.达到平衡时c(B)=2c(D)
D.达到平衡时K2=1.2 mol·L-1
13.已知在100 kPa、298.15 K时,石灰石发生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 ΔH=+178.3 kJ·mol-1 ΔS=+160.4 J·mol-1·K-1,则
(1)该反应____(填“能”或“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2)若温度能决定反应方向,则该反应正向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
14.(1)工业上,裂解正丁烷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反应1:C4H10(g,正丁烷)CH4(g)+C3H6(g) ΔH1
反应2:C4H10(g,正丁烷)C2H6(g)+C2H4(g) ΔH2
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正丁烷,假设控制反应条件,只发生反应1,达到平衡时测得CH4的体积分数为。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甲烷、丙烯的生成速率相等
C.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丙烯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2)深入研究碳、氮元素的物质转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l) ΔH=-87.0 kJ·mol-1
若向某恒温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断裂6 mol N—H的同时断裂2 mol O—H
B.压强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3)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恒温恒容情况下,下列说法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气体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D.容器内NaNO3的浓度保持不变
15.已知:CO(g)+2H2(g)CH3OH(g) ΔH
(1)经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mol-2·L2) | 2.041 | 0.270 | 0.012 |
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250 ℃时,某时刻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为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则此时v正________(填“>”“=”或“<”)v逆。
(3)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 L密闭容器中将1 mol CO和2 mol H2混合,使反应达到平衡,实验测得平衡时与起始时的气体压强比值为0.7,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精梳精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精梳精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新教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内容索引,专项突破,归纳整合,问题导学,盐桥工作示意图,各类电池,燃料电池,固体燃料电池,改变燃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7章 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7章 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必备知识,应用举例,关键能力,常见化学电源,真题演练明确考向,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7章 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7章 第40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7章第40讲原电池化学电源pptx、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7章第40讲原电池化学电源docx、第7章第40讲原电池化学电源docx、第7章第40练原电池化学电源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