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学案
展开第 3 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知识解读
1. 古代天文学家 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 ”理论。
2. 波兰天文学家 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 ”理论。
3.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对比:
学说名称 | 地心说 | 日心说 |
天文学家 | 托勒密 | 哥白尼 |
示意图 | ||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 |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能 | 能 |
4. 1851 年,法国物理学家 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 。
5.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否定了 的说法。
二、实验重现
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再模拟实验
1. 实验 : 完善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
2. 实验 : 地球模型、铁丝、手电筒、反光的小圆片、记录纸等。
3. 实验 :
(1) 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 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代表地球上的观察点。
(3) 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绕地轴自转。
(4) 观察地球模型上的小圆片有无迎来亮和暗的变化,并记录。
自转半周前 自转半周后
4. 实验 :
(1) 通过转动地球模型,我们发现向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亮,代表这里是白昼;小圆片被慢慢转到背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暗,代表这里是黑夜。
(2) 几个小圆片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有早有迟。
5. 实验 :
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不一样, 有早有迟。
指点迷津
问题: 通过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放大镜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放大镜原卷板docx、第1课时放大镜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7课时能量从哪里来原卷版docx、第7课时能量从哪里来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导学案,文件包含第5课时电磁铁原卷版docx、第5课时电磁铁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