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
这是一份23.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沙尘暴,西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十三章 中国地理23.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中国的地形(一)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1)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我国主要地形分布第一阶梯高原、山地为主,4000米以上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高原、盆地为主,1000~2000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平原、丘陵为主,500米以下【探究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①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东西交通;③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水能丰富;④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2.地形特征:(1)特征:类型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2)山区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在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探究2】我国的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青藏高原的纬度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相当,但地势却高出4 000米以上,因此,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2)影响降水: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地降水比平原多,是因为山地的一侧多迎着夏季风的来向,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反之,背风坡一侧则降水较少,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降水明显多于西侧。(3)影响气流运动:我国许多高大山脉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如秦岭东西横亘在陕西南部,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使其南面的汉中盆地与北面的渭河平原在气温、降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而秦岭是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3.我国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复杂多样的地形,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山区资源丰富,发展林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有优势;山区面积广大,平原比重小,耕地面积少,对农业生产不利;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不利于开发,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二)我国主要地形区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3)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阿尔泰山。(4)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1)四大高原:①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a.地势高,多雪山冰川;b.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1/4;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②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草原辽阔a.地势起伏和缓,地形平坦开阔,山脉少;b.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③黄土高原a.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b.黄土深厚,植被较少④云贵高原a.地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即坝子);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南部面积最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②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北部a.多风蚀地貌,戈壁、沙漠广布;b.受西北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从西北向东南减少③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a.地势最高,多戈壁沙漠;b.盆地物产丰富,石油、有色金属、盐矿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位于四川东部,紫色砂岩广布,有“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沃野千里,黑土广布;地势坦荡,多沼泽②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多盐碱低产田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鱼米之乡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我国的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分布:1.地震灾害: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分布:多沿断裂带分布,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原因:多沿断裂带分布,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分布: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为重灾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二、中国的气候(一)气温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的分布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南___北___ ;②南北温差____.(2)成因:①纬度因素:北方纬度高,北方太阳高度_____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_____,日照时间_____,获得的太阳热量____;②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寒冷;③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2.夏季气温的分布(1)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成因:全国普遍高温:①纬度位置:夏季太阳直北半球,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多;②亚欧大陆位置:亚欧大陆面积大,夏季增温快南北温差不大: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随比南方的小,北方昼长大于南方3.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1)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温度带积温(≥10℃)范围作物熟制及品种热带>8000℃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水稻一年三熟亚热带4500—8000℃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暖温带3400—4500℃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后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中温带1600—3400℃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寒温带<1600℃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高原气候区<2000℃青、藏、川西青稞(二)降水和干湿地区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1)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2)原因 ①海陆位置(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②地形地势的影响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山脉阻拦,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3)干湿地区的划分① 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② 四类干湿地区:降水量>蒸发量:湿润地区;半湿润区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区;干旱地区③ 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等降水量线;400㎜等降水量线;200㎜等降水量线2.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及成因(1)季节变化特点及成因① 季节变化特点A.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多集中在5~9月)B. 雨季时间-南方长北方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② 成因: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2)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① 正常移动规律:月份雨带位置4、5月雨带位于华南,北方春旱6、7月雨带在江淮之间徘徊不前,形成梅雨天气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北方地区进入雨季,江南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开始快速南撤,北方秋高气爽10月撤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② 反常情况: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北移快—北涝南旱;副高势力弱则相反。③ 产生影响。A.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量地区差异大;B.锋面雨带经过地区降水量大,导致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并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伏旱等天气;C.雨带的反常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许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扩展】【春旱的形成】华北“春旱” (1)出现时间:春末夏初 (2)原因: ①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 ③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三)气候特征及评价1.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高山气候。(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特点:①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3.雨热同期表现: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原因: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1.寒潮:每年秋末、冬季、初春,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国的强冷空气。严寒、大风、霜冻。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区影响小2.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强热带气旋 影响我国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利: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 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3.水旱灾害:夏季风进退及进退反常造成。4.沙尘暴:冬春季节北方的冷锋造成 三、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一)河流概况1.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内外流区概况:(1)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较大,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2)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较小。注: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3.主要河流分布:(1)外流河。流入太平洋: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内流河:塔里木河等。 (二)中国分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1.东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1)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2)水文特征:①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②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③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 ④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变化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来源:学科网](3)航运价值:季节性航运(夏季) 水能资源贫乏(地势落差小) 2.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1)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2)水文特征:①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②水位变化大: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③汛期较短,季节变较大:降水季节短 ④含沙量大: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⑤结冰期较短:冬季较短 ⑥水能资源:中上游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形成梯级开发(3)航运价值低: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平坦,但泥沙淤积严重,加之水量小3.秦-淮以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长江、珠江
(1)流向及归属: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2)水文特征:①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雨季长,流域面积广)②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③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④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⑤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⑥水能资源丰富:中上游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大、落差大)(3)航运价值高: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量大) 4.西南地区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1)流向及归属:自北向南流入太平洋或印度洋 (2)水文特征:①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②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③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④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⑤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⑥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低:山高谷深,多峡谷
5.西北地区河流(多内流河)水系水文特征(1)流向及归属:流向不定,流入内陆湖或自动消失(2)水文特征:①流量小;②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③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较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或时令河④汛期:短(夏汛) (3)航运价值低: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都较低 (三)我国湖泊的分布:1.青藏高原湖区:东南部多外流湖.西北部多内流湖。--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2.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淮河下游.山东南部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来源:学&科&网Z&X&X&K] 1.我国主要能源的特点与分布能源主要特点中国煤炭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方便,灰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分布较丰富石油[来源:学科网ZXXK]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源;会产生污染,储量远比煤炭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能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能源,但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制约显著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珠江中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太阳能能量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占地广、储能难,但有广阔的前景,属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核能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运转费用低,收益大;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大亚湾岭澳一期岭澳二期、田湾、江门、秦山二期、秦山三期、三门、海阳等核电站;在建的有连云港、阳江等2.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①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平衡;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使得我国污染物排放量大,控制难;③人均能源消费量低;④单位产值耗能高;⑤能源需求增长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石油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受到威胁。[来源:学,科,网Z,X,X,K](2)解决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调配工作;[来源:学|科|网Z|X|X|K]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⑥加快能源储备体系建设。 【课堂练习】(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答案】16.D 17.D 18.B【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18.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草原。故选B。(2019年江苏卷)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答案】17.B 18.C【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故选B。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C正确。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7.4 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3 中国地理分区(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中国地理分区,地形;2,水文,植被、土壤,民俗点滴,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辽阔的疆域,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蒙古,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