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帮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帮,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风的三种力,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判断南、北半球,判断风力大小,判断季节,判断天气状况,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有关此时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
考点热度 ★★★☆☆
1.影响风的三种力
| 方向 | 大小 | 对风的影响 | |
风速 | 风向 |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 等压线越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地转 偏向力 | 始终 与风向垂直 |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 | 不影响 风速的大小 |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摩擦力 | 始终与 风向相反 |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 使风速减小 |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 高空风 | 近地面风 |
图示 (北半球) | ||
受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
风向 | 与等压线平行 |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
考向一 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读
1.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如何根据风向判断气压高低和南北半球
(1)根据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可知:图中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水。
(3)从图中可知风向比F水偏右,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并在风向的右侧绘出地转偏向力F地,并且垂直于风向。
(4)根据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绘出摩擦力F摩。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
2.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1.D 2.A
【解析】
1.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时刻表示冬季夜晚,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为气温相对较低为高压,湖泊为低压,空气由陆地吹向湖泊,同时向右发生偏转,甲地吹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湖水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因此白天相比而言,湖泊附近上空气温较低,同海拔陆地气温较高;夜晚湖泊附近上空气温较高,陆地同海拔气温较低。
考向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等压线图中,同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的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图1 气压场类型图(单位:hPa) |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符合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并适用于等值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转风向(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下图示意春季某时亚洲部分地区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乙地的风为( )
A.偏东风 B.偏北风 C.偏西风 D.偏南风
2.当日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差异及其成因( )
A.甲地气温日较差大,地势较高
B.乙地气温日较差大,大陆性强
C.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云层较厚
D.乙地气温日较差小,纬度较低
3.甲地所在区域春季天气多变,是因为该地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水热循环的速度快
B.春季气温回升快,南北之间温差缩小
C.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D.海陆热力差异大,大气垂直运动明显
【答案】
1.D
2.C
3.C
【解析】1.此时,乙地处于高压中心附近,依据北半球风向向右偏,且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可知乙地的风向为偏南风。故选D。
2.当日甲地处于低压中心附近,阴雨天气多,气温日较差小,云层较厚,C正确,A错误;乙地处于高压脊,天气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大,因为位于朝鲜半岛上,三面环海,海洋性强,B、D错误。故选C。
3.甲地所在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C。
【点睛】
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
考向三 等压(温)面图的判读
1.等压面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大小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乙地。
2.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
(1)随着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2)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如上图中甲地为低温中心,乙地为高温中心。
(3)夏季: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海洋上等温面向下凹;城市市区等温面一般向上凸。
2019年9月25日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线贯通。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曾因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原因被称为“建桥禁区”。下图为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平潭岛大风天气最频繁的地点位于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区域气压差变小 B.台风等天气变少
C.抗风灾能力增强 D.沿海防护林建设
【答案】1.A 2.D
【解析】1.平潭风频和风速玫瑰图显示,当地北偏东22.5°风频最大,图中①地东北方向为广阔的海洋,对东北风阻挡小,摩擦力小,因此大风天气最频繁,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②地的北偏东22.5°方位附近有半岛阻挡,大风天气相对①地会较少,大风天气的频率相对较低,排除B。图中③地和④地为当地盛行风的背风海岸,大风天气相对较少,频率相对较低,排除C、D。故选A。
2.没有材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表明当地近年来区域气压差变小和台风等天气变少,因此这些原因导致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B。抗风灾能力增强与当地大风日数递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营造沿海防护林,对风力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弱风速,使得当地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因此沿海防护林建设最有可能是导致近年来平潭岛大风日数呈递减趋势的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影响风力的主要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离风源的远近)、摩擦力(下垫面性质和起伏程度)、地形因素(峡口效应等)等。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架飞机从图中a地越过低压槽飞往b地的过程中( )
A.气压高低不变 B.风速由大变小
C.天气现象不变 D.西北风转东南风
2.图中a点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 )
A.东风 B.西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 C.夏季柏油路面 D.冬季暖流海面
4.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下左图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下右图示意左图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6.左图所示时刻( )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 B.①地风力较④大
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 D.②地的光照较④低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8.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有关此时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B.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天气
C.我国东海海域风大浪高 D.华北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10.有关图中各点天气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甲地气温下降,气压降低 B.丁地出现强降水
C.丙地天气晴朗转阴雨 D.乙地风向为偏北风
读澳大利亚大陆某月等值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11.图示月份及其表示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A.1月等压线 B.7月等压线
C.1月等温线 D.7月等温线
12.图示月份,达尔文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3.图示月份,对下列各地所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正值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小麦生长的农闲季节
B.达尔文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
C.珀斯受西风带控制,潮湿多雨
D.悉尼受偏东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2.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2017年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3.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2016年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5.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球上的大气】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
6.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考点冲关
【答案】 1.D2.A
【解析】
【分析】
1.一架飞机从图中a地越过低压槽飞往b地的过程中,气压应选变低后变高,不会气压高低不变,A错误;图中显示,图中a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图中b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因此从图中a地飞往b地风速由小变大,B错误;天气现象包括气压、风力等要素,前面分析可知,飞行途中天气现象会有明显变化,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线表示高空气压形势,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北半球),因此在a处附近应为西北风,超过低气压槽转为东南风,D正确。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空气压形势与低空大致相反,图中a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则低空水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近地面的风向要考虑摩擦力影响,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大致形成偏东风,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
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答案】
3.A
4.B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和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3.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对;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B、C、D错。
4.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故选B;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错;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错;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错。
【点睛】
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地表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近地面,受热上升的地区形成低压,冷却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在高空则相反;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环流。因此对该原理的运用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差异,解题时运用“热升冷降”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和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5.C
6.B
【解析】5.O到P气压由低到高,说明左图为低压中心,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再按从高压到低压向左偏判断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选C。
6.结合上题可知,该图为南半球的气旋。②地位于暖锋的后面,③地位于暖锋的前面,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小,A错;从右图中看①地较④地气压变化大,①地风力较④大,B对;④地纬度高,气温较②低,C错;②地位于暖锋锋后,降水少,光照较④强,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
【答案】
7.A
8.B
【解析】7.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故选A。
8.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故选B。
【考点定位】大气运动
【答案】
9.C
10.D
【解析】
9.图中我国东海海域等高线密集,风大浪高,故C正确。图中信息显示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夏季;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天气应在6月份;华北小麦正值收获季节应在夏季。故A、B、D正确。
10.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偏南部位,因此风向为偏北风,故D正确。一般而言,气温下降,气压应升高,故A错误。丁地位于暖锋前,暖锋降水位于锋前,为连续性降水,强降水多受冷锋影响,故B错误。丙地位于冷锋后,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因此丙地天气阴雨转晴朗,故C错误。
【点睛】
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夏季升温快,形成低压;冬季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冷锋降水位于锋后,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
11.C
12.B
13.D
【解析】本题组考查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不同季节气温、气压分布特征和气候、混合农业特征,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季节的判断,再结合到澳大利亚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1.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以分析得知该线应为等温线,因为近地面等压线的值一般为1000百帕,再结合图中显示,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分析应为澳大利亚的夏季1月份,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2.由图可知,达尔文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南侧有一个高温(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考虑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此处风向应为西北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3.澳大利亚的小麦1、2月份犁地,3、4、5月份播种,6、7、8、9、10月份生长,11、12月份收割,1月份为小麦种植的忙季,6、7、8、9、10月份为小麦种植的闲季,A错误;达尔文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为当地的雨季,降水较多,B错误;珀斯为地中海气候,1月为当地的夏季,珀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C错误;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到内陆的东南风,降水较多,D正确。
【点睛】
本题组一个常见的易错点在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需要重视。表现在澳大利亚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实际和北半球一致,冬小麦都是秋播、冬长、初夏收,从月份来看南北半球由于季节相反,农事安排的月份是不一致的。本题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是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与我国东部沿海盛行风从月份、方向来看都完全一致,只是盛行风带来的降水多少不一样,需要总结记忆。
直通高考
【答案】1.B
【解析】1.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且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
【答案】2.D
【解析】2.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故选D。
【答案】3.C
【解析】3.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故选C。
【答案】4.D 5.A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都是受高压脊控制,A错误;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高压及高压脊控制下,降水较少,B错误;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比昆明小,C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判断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走向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故选D。
5.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方没有山脉的阻挡,寒冷气流可以直接到达,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故选A。
【答案】6.C
【解析】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4页。
这是一份考点1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影响风的三种力,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判断风力大小,判断季节,判断天气状况,关于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乙、丁两处风速不同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9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个来源,两大过程,两大作用,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使辐射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