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1 我国的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61 我国的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示信息反映出,据图推测新疆的主要水汽来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61 我国的气候
考点热度 ★★★★☆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 因
影 响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
时间
变化
季节
变化
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
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年际
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降水的
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
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考向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
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1)“三停”
①“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②“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
③“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东北、华北进入雨季。
(2)“两跳”
①“一跳”: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份)。
②“二跳”: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份)。
(3)“一退”
“一退”:即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是“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之一.这里水源丰富,物产富饶,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按照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有关宜居城市的评价内容,伊犁河谷与昆明宜居区、天府宜居区、中原宜居区、江南宜居区共称中国五大宜居区。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及周边区域。
(1)说明伊犁河谷水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气候的影响。
(3)与昆明宜居区相比,伊犁河谷突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周边高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丰富;河谷地区汇集山地降雨和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河流,地表水较丰富。
(2)地形向西开口,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三面环山,山脉阻挡了周边荒漠地区热浪的侵袭;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温夏凉;地形相对高度大,导致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3)伊犁河谷地广人稀,物价低,生活便宜;独特雪山草原景观,环境优美;农牧业发展优势显著,物产丰富;地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政策优惠,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潜力大。
【解析】本题以伊利河谷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伊犁河谷降水成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地区发展条件等相关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考查伊犁河谷地区水资源丰富原因,从图中所给的信息来获取,读图伊利河谷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周围高山冰川广布,河流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而山地西侧有开口,再观察纬度,地处中纬西风带,西风可以将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携带至此,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因此可以分析得到伊犁河谷地区汇集山地降雨和冰雪融水形成众多河流,因而地表水较丰富。
(2)先读图分析出礼盒河谷的地形特点,再结合伊利的气候特点降水充沛,气候宜人,即可分析地形对于气温和降水和风的影响,读图可以看出伊利河谷的地形呈喇叭口向西敞开,因而西风受地形阻挡形成丰富降水;北东南三面为山,则北部山脉可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冬季气温受冷空气影响小;南部高山可阻挡塔里木盆地内的风沙侵袭;地处内陆三面环山则可以减小周边荒漠的热浪侵袭;由于河谷周边高山环绕,使得气温年较差较小,且垂直差异明显。
(3)主要考查区城比较能力,从自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工业、交通、政策、劳动力等)各方面都可以比较;与昆明相此伊犁位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因而物价水平较低;具有独特雪山草原景观,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从农业工业方面看,伊利农牧业发展优势显著,物产丰富;从交通方面看伊利地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政策优惠,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潜力大。
反季节蔬莱是在热量条件限制蔬菜栽培的季节,从外地调入或利用先进技术种植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冬季有“天然温室”、夏季有“天然凉棚”露天种植蔬菜,是我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是云南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云南形成“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位置低②市场需求大③地势起伏大④科技投入多⑤水热较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2.云南冬季、夏季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分别来源的产区,最可能的是( )
A.II区、I区 B.I区、III区 C.III区、II区 D.II区、III区
3.云南反季节蔬菜的外调路线中,最可能的是( )
A.冬季“云菜入桂” B.夏季“云菜入黑”
C.冬季“云菜入琼" D.夏季“云菜入粤”
气温直减率是指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温降低值,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秦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我国大陆典型的气温直减率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两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信息反映出( )
A.南坡空气对流运动春季最明显 B.南坡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北坡
C.北坡气温直减率最低值出现在午夜 D.北坡受冷空气影响气温直减率较大
5.夏季,太白山南坡的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土壤 C.植被 D.坡度
6.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变化状况是( )
A.东坡夏季小于冬季 B.西坡冬季小于夏季
C.夏季东坡大于西坡 D.冬季东坡小于西坡
下图为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北大南小、东大西小 B.南大北小、东大西小
C.北大南小、西大东小 D.南大北小、西大东小
8.据图推测新疆的主要水汽来源是(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北冰洋
C.北冰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9.近年来新疆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这说明近年新疆气候变化趋势为( )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
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的水层。夏季,黄海海水在水深20米左右的地方,水温突然降低到10°C以下,垂直温差可达到20°C,出现了一个延伸至海底的巨大冷水团,图1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研究证明,黄海冷水团与“跃层”同步消长,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其范围与超前其6个月的风速相关。下2图示意25米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变化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对照(经向风,北为正、南为负;纬向风,西为正、东为负)。据此完成10-12题。
10.25m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的变化( )
A. 与冬季西北风相关 B.与冬季东南风相关
C.与夏季东南风相关 D.与夏季西北风相关
11.黄海“跃层”夏季最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气温高,降水多,表层增温减盐 B.暖流势力强,对黄海的影响更大
C.盛行东南季风,与低纬度海水交换多 D.沿岸盛行离岸风,使深层冷海水上泛
12.地处黄海之滨的日照市,海产品因冷水团的存在而格外鲜美,原因是( )
A.冷水团水质好,无污染 B.冷、暖水团相遇,形成水障
C.冷水团透光好,藻类繁盛 D.冷水团水温低,水产生长慢
2021年入秋以来北方多地秋雨连绵不休,降水异常增多,与此同时南方多地气温却较往年异常偏高,据此回答13-14题。
13.造成今年南北方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偏强 B.副高位置偏北
C.台风频频登陆 D.日本暖流异常
14.有关北方秋雨连绵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利于农业生产②可能会诱发滑坡③局部出现洪涝灾害④导致北方迅速降温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此刻图中城市的天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寒冷阴雨 B.哈尔滨微风习习 C.南京阴雨潮湿 D.广州狂风暴雨
16.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 )
A.1中旬 B.4月中旬 C.9月上旬 D.12月上旬
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读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分界线相近的是( )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③常绿硬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虽然网上对于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实际中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集中供暖,下列分析正确是( )
①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②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③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④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江南地区主要包括介于雪峰山、南岭和武夷山之间的“江南丘陵”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江南地区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和特大暴雨日数时间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
19.1978-2018年,我国江南地区( )
A.特大暴雨的日数多于大暴雨 B.大暴雨发生日数年际变化最大
C.不同类型暴雨都集中于夏季 D.夏季各月暴雨日数都比春季多
20.影响我国江南地区暴雨日数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夏季风 C.纬度位置 D.洋流
21.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0℃等温线东段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向南弯曲,原因是什么?
(3)图示地区的河流冬季是否会结冰,请说明理由。
1.(2020·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风 D.台风
2.(2019·北京·高考真题)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2017·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2013·福建·高考真题)(2013高考题福建卷)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 B.b C.c D.e
7.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3、4 B.5、6 C.7、8 D.9、10
(2012·安徽·高考真题)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9-10题。
9.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10.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11.(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 (填类型),夏季盛行 (填风向)风,降水较多。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
12.(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3.(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考点冲关
【答案】1.B 2.C 3.D
【解析】1.题目问的是“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形成原因,应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不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排除含②④的选项。ACD错误。云南纬度低,冬季气候温和(气温16-20度),可生长蔬菜,形成“天然温室”;云南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夏季高原山地气候凉爽(气温16~25度),适宜喜凉蔬菜生长,形成“天然凉棚”,B正确,故选B。
2.因III区为南部河谷盆地,纬度低、河谷盆地空气下沉增温、北部山地对冬季风阻挡等原因,冬季气温较高,应为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生产地。Ⅱ区为高海拔山地产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适宜喜凉蔬菜生长,成为夏季反季节蔬菜种植产区。C正确。故选C。
3.云南、广西和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故冬季不需要“云菜入桂” 、“云菜入琼",A、C错误。黑龙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B错误。广东夏季气候炎热,台风灾害较多,无法种植喜凉的蔬菜,而云南有“天然凉棚”,能为广东提供喜凉蔬菜;广东城市人口多,蔬菜的市场需求大。D正确。故选D。
【答案】4.A 5.C 6.B
【解析】4.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只能判断白天气温直减率大于晚上,不能直接判断午夜的气温直减率是否最小,C错误;4-10月北坡气温直减率大于南坡,D错误;当南坡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时,南坡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北坡,B错误;图中3-5月,即春季,南坡气温直减率最高,而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南坡春季太阳辐射强,大气受热明显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明显,A正确。故选A。
5.夏季,太白山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且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与人类活动、土壤相比,植被遮蔽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由材料无法判断南坡和北坡的坡度信息,故选C。
6.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故太行山东西坡气温直减率均是夏季大于冬季,A错误、B正确;夏季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西坡,C错误;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东坡,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根本上看,山地的气温直减率主要受近地面气温状况和空气升降热力过程的影响。近地面气温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大。空气升降过程中,湿度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小。其他因素大多通过影响这两个方面间接对气温直减率起作用。如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进一步可以推出,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夜晚。
【答案】7.C 8.B 9.D
【解析】7.由图可知,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北大南小、西大东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新疆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北大南小、西大东小,说明新疆的主要水汽来源是大西洋和北冰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近年来新疆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说明近年新疆气候变暖,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这说明近年新疆降水增多,气候变湿,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它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而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地形: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比较多,背风坡降水比较少。洋流: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答案】10.B 11.A 12.D
【解析】10.由材料可知,经向风,北为正,南为负;纬向风,西为正,东为负。那么由数据图可以看到经向风和纬向风都为负,得出风向为东南,根据图中水温可以判断黄海此时为夏季,而风向为超前其6个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在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海洋表层水温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夏季太阳辐射更强,表层水温更高。“跃层”是海水在垂直方向出现突变,是密度突然变低的情况,而影响海水密度的诸多因素中,淡水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海水密度越低,出现跃层最盛,而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A正确。流经黄海的沿岸流是寒流,B错误。夏季的东南季风对我国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夏季沿岸盛行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向岸风,D错误。故选A。
12.题目所涉及的是海产品因冷水团的存在而格外鲜美,肉质好与其生长周期有关,气温越低,生命活动越缓慢,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营养含量高,更为鲜美,D正确。冷水团不一定水质好,无污染,A错误。冷、暖水团相遇,形成水障,一般是渔场形成的原因之一,与海产品格外鲜美无关,B错误。海水透光性与冷水、暖水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我国的季风:1.源地:冬季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国的蒙古高原一带。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2.风向:冬季风:偏北(东北或西北) 夏季风 :偏南(东南或西南)。3.性质: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 :温暖湿润。4.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寒冷干燥,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风 :温暖湿润,为东部地区带来降水形成雨季。
【答案】13.B 14.A
【解析】13.由材料“入秋以来北方多地秋雨连绵不休,降水异常增多,与此同时南方多地气温却较往年异常偏高”,可知,造成今年南北方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副高位置偏北,锋面雨带南撤的晚,北方多地降水 。而南方此时还在暖气团控制下。B正确;冬季风势力偏强,会使锋面雨带迅速南撤,并冷空气影响到南方地区,北方受冷高压控制,降水减少,南方受冷气流的影响,气温会下降,A错误;秋季后,台风频次减少,并且台风会给南方也同样带去降水天气,气温不会异常偏高,C错误;日本暖流对我国大陆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4.北方秋雨连绵,会影响北方秋收,不利于农业生产,①正确;降水过多,可能诱发滑坡现象,②正确;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③正确;此时南方多地气温仍较往年异常偏高,因此此次的秋雨不一定带来北方迅速降温天气。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为五个阶段,分为登陆-梅雨-伏旱、南撤-结束,具体如下:1、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5、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答案】15.A 16.B
【解析】15.我国北方存在一个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控制下的冷锋后、暖锋前、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可能降水.北京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水,受冷气团控制,可能是寒冷阴雨,A正确。哈尔滨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B错误。南京位于冷锋前,此时受暖气团控制,没有降水,C错误。广州东南有台风,但是此时距离较远,广州没有狂风暴雨,D错误。故选A。
16.根据图中某日8时哈尔滨气温是14.6,太原气温是7.6,北京11.3,广州19.9,说明此时的气温既不是夏季的高温,也不是冬季的寒冷,应该在春、秋季节,4月下旬是春季的第二个月,该日最可能在4月下旬,B正确。1月中旬一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A错误。9月上旬是初秋,气温仍然较高,C错误。12月上旬北方气温一般在0℃以下,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雨的降水范围主要集中于冷气团范围内,所以就会有冷锋主要是锋后降雨,暖锋主要是锋前降雨。而所谓的锋前雨即暖锋降雨,锋后雨即冷锋降雨,两者同属锋面雨。
【答案】17.A 18.C
【解析】17.由图可知,图中的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冬季1月份0℃等温线(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8.我国南方地区能源相对短缺,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①正确;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③正确;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④正确;南方冬季气温较高,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高是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集体供暖的原因,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集中供暖,指集中集团式供暖的一种形式,与分户式取暖相比,集中供暖比较经济节能、安全环保。
【答案】19.C 20.B
【解析】19.据图中信息可知,不同类型的暴雨都集中于夏季,C正确;根据坐标轴数值可知特大暴雨的日数少于大暴雨,A错误;图中只有暴雨日数的月份变化,没有年际变化,无法判断大暴雨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B错误;7~8月份的暴雨日数小于5月份,D错误。故选C。
20.我国江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而该地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根据夏季风和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分析可知:4~5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江南地区,该地区暴雨日数开始增多;随着夏季风及锋面雨带向北推移,暴雨日数在6~8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开始,夏季风影响减弱,江南地区的暴雨日数开始减少。因此影响我国江南地区暴雨日数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B正确,排除ACD,选B。
21.【答案】(1)呈东西延伸,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2)图中-3℃等温线向南有弯曲表示该地气温比两侧低,是由于该地为山脉,海拔高所致。
(3)图中河流冬季都会结冰。该地区纬度高,冬季各月均温远低于0℃,寒冷而漫长,故河流结冰。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东北北部地区气温的时空分布知识及其影响。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读图可知,图中0℃等温线在该区东部大致呈东西走向,主要由于该地地形比较平坦,所以气温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
(2)由于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图中-3℃等温线向南即向低纬度弯曲,表示该地气温比两侧低,根据中国地理内容可知,该地是大兴安岭为山地,由于山地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3)我国自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北方大多数河流都有结冰期。据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由此可以推测该地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应远低于0℃,且该地属于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河流的结冰期长。
直通高考
1.【答案】D
【详解】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地区表示的实际范围不是很大,纬度位置差异不是很大。同时,大气环流、海陆风等对大尺度范围内的降水差异影响较大,排除ABC;图中该区域南北降水量差异很大,最可能受台风的影响,北部受台风影响更强,降水量更多,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降水量的相对较少,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不对;平顶山市南部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B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市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地势落差比较大,对海洋水汽抬升作用明显,降水多,故导致该市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大气环流是主要因素,决定着降水多少的大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影响着降水的地方性分布规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答案】3.B 4.A 5.C
【解析】3.春分(3月21日)之后为清明节,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多为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的长江中游地区。故选B。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故选A。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答案】6.C 7.C 8.B
【解析】6.根据题目叙述: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D为一般区,a、e纬度高,气温相对地,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b为舒适区,c有长江流经湿度大,两侧有低山阻挡,河谷地区温度适宜,风速较小。所以图中c为最舒适区。所以选C项。
7.根据图示:甲为最不舒适区。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甲处海拔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湿度有明显变化,C正确。所以选C项。
8.该地位于江淮地区,3、4月份受冬季风影响,温度偏低;7月份出现伏旱天气,空气湿度小;9、10月份可能受台风天气影响,风速大。故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5、6月份,B正确。所以选B项。
【答案】9.D 10.C
【解析】9.青海省东南边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主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导致降水较多。故选D
10.Ⅱ温度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最高,Ⅰ、Ⅲ为山区,气温低,结合选项,则可知C符合条件。故选C。
11.【答案】(1)山地 东南
(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解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洪峰流量等值线及夏季暴雨出现频率随日期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读图根据经纬网和等高线判断,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
(2)本题考查中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季节变化大,另外,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多,因而更易爆发山洪。
12.(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13.【答案】(1)乙 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乙 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河湖之间的补给关系及减轻旱灾危害的措施等知识点。注意读图,提取有用信息解题。
【详解】(1)据图分析,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是4-6月份,4-6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4-6月份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位置,鄱阳湖流域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江。
(2)华北春旱出现在春季,华北春季是3-5月份,据图2分析,此时是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时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时间一般是7、8月份,从图2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高。农业抗旱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可以使用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蒸发;实行跨区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量;利用利用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点睛】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甲位置),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4页。
这是一份考点64 我国的工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集分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近年来我国服装业迁移路径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63 我国的农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我国三大棉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