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第1页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第2页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共11页。


    【思维导图】
    【导语阐述】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社会情形和大的生活发生改变,未随变化的礼,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老子》里所攻击的礼便是伪礼。
    一直以来,礼乐并称,但实际上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乐本。
    【内容概括】
    本章内容清晰明了,从日常生活写起,先介绍“礼”,分别介绍了宗教的礼,和普通人事的礼,然后介绍“乐”,最后介绍三礼的内容和发展。
    朱自清在写关于礼这一篇的内容时,体现着辩证的思想,强调要看到礼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如果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就是“伪礼”,所谓“吃人的礼教”,但是又不像一些人全面地否定和扫除礼的思想,这里不仅介绍关于礼的发展变革,更宝贵的是提出了对古代文化继承的看法,就像我们现在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
    主要内容:1、礼2、乐3.三礼
    【原文+批注】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批注:供奉“天地君亲师原因】荀子只称这些为礼的三本①;大概是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师。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却都加以合理的说明。从那“三本说”,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做礼治主义。【礼治主义:以礼治礼】
    怎样叫做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批注:用设问开头,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你争我争,社会就乱起来了。那时君师们看了这种情形,就渐渐给定出礼来,让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分儿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一分儿工作。【批注: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礼治”的初步雏形】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际;若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任性儿贪多务得,偷懒图快活,这种人就得受严厉的制裁,有时候保不住性命。【批注:举例说明“礼治”具有惩戒作用,“保不住性命”意为最高处罚是“死刑”。】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批注:社会混乱,所以需要排列次序,制定礼法,人人各得一份应有的。揭示“礼治”的本质是一种政治制度】
    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这个天是个能视能听的上帝,管生杀,管赏罚。在地上天的代表,便是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地生万物是个事实。【批注:如果违背了礼与规矩,就应受法。其实,就像如今的法律与社会秩序,是稳定社会的政治制度。】人都靠着地里长的活着,地里长的不够了,便闹饥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这个来由。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的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按儒家说,这些信仰都是“报本返始”②的意思。报本返始是庆幸生命的延续,追念本源,感恩怀德,勉力去报答的意思。但是这里面怕不单是怀德,还有畏威的成分。感谢和恐惧产生了种种祭典。儒家却只从感恩一面加以说明,看作礼的一部分。但这种礼教人恭敬,恭敬便是畏威的遗迹了。儒家的丧礼,最主要的如三年之丧,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却因恩谊的亲疏,又宣出等等差别来。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批注:古人出于自然灾害,且信仰天与地的力量,有感恩,有恐惧,敬畏,形成祭典。但儒家只看感恩,这种智慧大多不过是宗教仪式,并非科学。】
    居丧一面是宗教仪式,一面是普遍人事。普通人事包括一切日常生活而言。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以外,如婚姻、宴会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度和规矩。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按着尊卑的分际,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批注:无论什么事都各有程序规定,代表着人们的敬重。】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着旁人,反正诸事都记得着自己的分儿。【人人各有秩序规定称“礼”但人人都遵守,才算“治”】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着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批注:确实,儒家的思想虽因古时科技水平不高,但有宗教信仰,且与人为善,有礼、有归的道理确是好的愿望。】
    王道不外乎人情,礼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说的是通乎人情的③。既通乎人情,自然该诚而不伪了。但儒家所称道的礼,并不全是实际施行的。有许多只是他们的理想,这种就不一定能通乎人情了。就按那些实际施行的说,每一个制度,仪式或规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义。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人的喜、怒、爱、恶,虽然还是喜、怒、爱、恶,可是对象变了。那些礼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这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需要,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老子》里攻击礼,说“有了礼,忠信就差了”④;后世有些人攻击礼,说“礼不是为我们定的”⑤;近来大家攻击礼教,说“礼教是吃人的”。这都是指着那些个伪礼说的。【批注:礼仪秩序都应根据社会人民的发展更新改变,礼教并不吃人,只是人的思想社会进程变化了,成了伪礼。】
    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⑥。不但是“人情之所必不免”,而且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⑦。这便是乐本。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批注:其实,无论是礼、祭、规,目的都是使人人和谐有爱,社会团结一心,从而实现“治”。与前文说礼是政治手段制度的相应】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按儒家说,礼、乐、刑、政,到头来只是一个道理;这四件都顺理成章了,便是王道。这四件是互为因果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⑧。“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⑨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乐工奏那一国的乐,他就知道是那一国的;他是从乐歌里所表现的政治气象而知道的⑩。歌词就是诗;诗与礼乐也是分不开的。孔子教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那时要养成一个人才,必需学习这些。这些诗、礼、乐,在那时代都是贵族社会所专有,与平民是无干的。到了战国,新声兴起,古乐衰废,听者只求悦耳,就无所谓这一套乐意。汉以来胡乐大行,那就更说不到了。【批注:此段又与上边《诗经》相应,因当时音乐是贵族的专有,所以“乐”一定程度表现了一个国家的风气形象,所以后来音乐普及,贫民便再无这套乐意。事物并不恒定,要根据历史实际分析】
    古代似乎没有关于乐的经典;只有《礼记》里的《乐记》,是抄录儒家的《公孙尼子》等书而成,原本已经是战国时代的东西了。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礼仪》、《礼古经》、《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但据近来的研究,这两部书实在是战国时代的产物。《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但多半只是士的礼。那些礼是很繁琐的,踵事增华的多,表示诚意的少,已经不全是通乎人情的了。【批注:古乐经典少】《仪礼》可以说是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混合物;《周礼》却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那些制度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战国时代;但组成了整齐的系统,便是著书人的理想了。【批注:“礼”我认为莺做到“诚”,“繁”不一定“诚”】
    “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又叫作《礼记》;这《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戴德的侄儿。相传他们是这两部书的编辑人。但二戴都是西汉的《仪礼》专家。汉代有五经博士;凡是一家一派的经学影响大的,都可以立博士。大戴仪礼学后来立了博士,小戴本人就是博士。汉代经师的家法最严,一家的学说里绝不能掺杂别家。但现存的两部“记”里都各掺杂着非二戴的学说。所以有人说这两部书是别人假托二戴的名家纂辑;至少是二戴原书多半亡佚,由别人拉杂凑成的,——可是成书也还在汉代。——这两部书里《小戴记》容易些,后世诵习的人比较多些,所以差不多专占了《礼记》的名字。【批注:因流传历史久远,书与书间混合,也许并不是当时的版本了。这好像也是中国古代作品流传的一个特点,出现缺损、混合、重编。】
    注释:
    ①《礼论篇》
    ②《礼记·郊特牲》。
    ③《礼记·乐记》。
    ④《老子》三十八章。
    ⑤阮籍语,原文见《世说新语·任诞》
    ⑥《荀子·乐论篇》,《礼记·乐记》
    ⑦⑧⑨《礼记·乐记》
    ⑩《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⑾《论语·泰伯》。 [参考资料]洪业《礼记引得序》,《仪礼引得序》。
    【阅读导引】
    分为三个部分
    礼(礼治主义)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作礼治主义。(第1段)怎样叫作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你争我争,社会就乱起来了。那时的君师们看了这种情形,就渐渐给定出礼来。(第2段)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以外,如婚姻、宴会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序,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按着尊卑的分际,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着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第4段)
    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人的喜怒爱恶虽然还是喜怒爱恶,可是对象变了。那些礼的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
    二、乐(改善人心,移风易俗)
    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第6段)
    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那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姬旦)作的。
    ……………
    《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那些礼是很繁琐的,踵事增华的多,表示诚意的少,已经不全是通乎人情的了。
    《周礼》却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又叫作《礼记》:这《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三十八篇《大戴记》(西汉·戴德)和四十九篇《小戴记》(戴圣)。
    【阅读训练】
    原文填空
    1.三礼是指( )、( )、( )。
    2.儒家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 )、( )等。
    3.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 )所作的《 》
    4.礼乐并称,乐是( )的一部分。乐包括( )和( ),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乐本。
    5.《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 )和( ) 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
    C.“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D.《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7.什么是礼的“三本”
    答:
    阅读语段
    (一)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只称这些为礼的三本①;大概是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师。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却都加以合理的说明。从那“三本说”,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做礼治主义。
    怎样叫做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你争我争,社会就乱起来了。那时君师们看了这种情形,就渐渐给定出礼来,让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分儿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一分儿工作。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际;若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任性儿贪多务得,偷懒图快活,这种人就得受严厉的制裁,有时候保不住性命。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这个天是个能视能听的上帝,管生杀,管赏罚。在地上天的代表,便是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地生万物是个事实。人都靠着地里长的活着,地里长的不够了,便闹饥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这个来由。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的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按儒家说,这些信仰都是“报本返始”②的意思。报本返始是庆幸生命的延续,追念本源,感恩怀德,勉力去报答的意思。但是这里面怕不单是怀德,还有畏威的成分。感谢和恐惧产生了种种祭典。儒家却只从感恩一面加以说明,看作礼的一部分。但这种礼教人恭敬,恭敬便是畏威的遗迹了。儒家的丧礼,最主要的如三年之丧,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却因恩谊的亲疏,又宣出等等差别来。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
    居丧一面是宗教仪式,一面是普遍人事。普通人事包括一切日常生活而言。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以外,如婚姻、宴会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度和规矩。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按着尊卑的分际,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着旁人,反正诸事都记得着自己的分儿。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着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
    王道不外乎人情,礼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说的是通乎人情的③。既通乎人情,自然该诚而不伪了。但儒家所称道的礼,并不全是实际施行的。有许多只是他们的理想,这种就不一定能通乎人情了。就按那些实际施行的说,每一个制度,仪式或规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义。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人的喜、怒、爱、恶,虽然还是喜、怒、爱、恶,可是对象变了。那些礼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这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需要,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老子》里攻击礼,说“有了礼,忠信就差了”④;后世有些人攻击礼,说“礼不是为我们定的”⑤;近来大家攻击礼教,说“礼教是吃人的”。这都是指着那些个伪礼说的。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8.第1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答:
    9.“礼”最初是如何产生的?“礼”包括哪些内涵?
    答: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当今“礼”的认识。
    答:
    (二)汉代有五经博士;凡是一家派的经学影响大的,都可以立博士。大戴仪礼学后来立了博士,小戴本人就是博士。汉代经师的家法最严,一家的学说里绝不能掺杂别家。但现存的两部"记"里都各掺杂着非二戴的学说。所以有人说这两部书是别人假托二戴的名字慕辑的;至少是二戴原书多半亡供,由别人拉杂凑成的一一可是成书也还在汉代。
    11.上面文段选自著名学者___ (填人名)的《经典常谈》;文段中的"记"是指《_ 》。
    12."二戴"分别有一部"记",是什么?哪一部被更多的人诵习?为什么?根据名著内容回答。
    答:

    【参考答案】
    1.《周礼》、《仪礼》、《礼记》
    2.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3.戴圣、《小戴记》。
    4.礼;歌;舞
    5.《大戴记》和《小戴记》
    6.【答案】B. 】【解析】是“儒家”,不是“道家”
    7.“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旬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
    8.由家里中堂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谈起,引出文章谈论的话题;联系生活场景,使读者对“礼”有所认识,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9.“礼”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避免因为利益分配引起社会动乱。
    “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对天地自然的信仰;生活仪式;人与人相处的规矩。
    10.当今社会上也有很多通行的礼节,如,学生与老师见面要问好,客人离开要起身相送,吃饭时不在菜碗里东挑西拣等等。不论礼仪的节目如何变化,我们尊重他人的心意是不变的,此之谓“礼之本”。当今的“礼”应该摒弃落后陈腐的内容,我们可对礼仪进行甄别取舍。
    11朱自清 礼记
    12.两部"记"是《小戴礼记》和《大戴礼记》,《小戴礼记》被更多的人诵习,因为它更容易。

    相关试卷

    《诗》第十二-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这是一份《诗》第十二-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共21页。

    《诸子》第十-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这是一份《诸子》第十-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共19页。

    《诗经》第四-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这是一份《诗经》第四-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共1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三礼》第五-名著《经典常谈》高效阅读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