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1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2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29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32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35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38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5536/0-169371468641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共31页。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 册· 近代历史是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渐在全球扩张的时代。13—14世纪,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垦殖支配权富裕农民租地市场雇佣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化社会结构骑士行政商人政治权利1. ________印刷工场 2. 中世纪农民在耕种中世纪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指的是什么?14世纪前后,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都存在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由此可知,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指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了封建经济制度的逐渐衰落和瓦解。(2)阶级方面: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在积累财富和争取政治权利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新兴的政治力量。(3)社会方面: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社会的转型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一、选择题1. 【教材母题】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现象出现的实质是( )A.自营地收入大幅增加 B.垦殖运动的蓬勃兴起C.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D.富裕农民的地位提高C2. 据统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B.推广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D.稳定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农产品和畜产品更多地进入市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更易于推广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经济发展造成英国贫富分化加剧,不易抑制,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涉及城乡人口分布情况,排除C选项;农村的社会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不稳定,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3.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经济中,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趋势逐渐加剧,这种变化导致了农民与商品场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当货币地租占据主导地位时,西欧商品市场开始急剧扩大。该观点强调货币地租( )A.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保障了庄园制度的稳定C.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出现A4. (2023 南平模拟)14世纪,意大利的许多租地农场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牛奶生产和有利可图的食品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以供应日渐繁荣的地区性市场。材料表明这些农场的生产( )A.提升了食品价值 B.激发了庄园活力C.关注了市场需求 D.摆脱了领主控制C5. (2022南通)13世纪以来,欧洲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自己成立作坊,让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这说明当时社会生产中( )A.封君封臣关系确立 B.自然经济得到发展C.雇佣关系已经产生 D.失业现象极为严重C6. 在欧洲中世纪前期,一双鞋子的制作,是由一个匠人从头至尾完成的;中世纪后期,在手工工场里,一双鞋子的制作则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这种分工的变化可以(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城市需求C.缩小生产规模 D.扩大人口数量A7. 工场手工业通过长期的发展,生产日益专门化,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有熟练技术的工人,这就为18—19世纪产业革命的发生,为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材料旨在强调手工工场的出现( )A.提高了工人的综合素质 B.解放了社会生产力C.推动工业生产的规范化 D.确立了现代工厂制B8. 中世纪欧洲的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市民阶层。这表明欧洲( )A.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B.庄园制度解体C.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D.封建经济瓦解A9. 【历史解释】15世纪末,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下议院的力量逐渐增强,富裕农民和乡绅在议会中的席位逐渐增多;伊丽莎白时代的460个议席中,富裕农民和乡绅己经占据了绝大多数,造成了富裕农民和乡绅“侵占”议会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A.富裕农民成为英国议会的核心力量B.富裕农民和地方乡绅逐渐融合C.富裕农民由骑士和乡绅等群体构成D.富裕农民有能力参与国家管理D10. 【唯物史观】17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政治平衡逐步被打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步从封建贵族中分化出来,同时,农民被迫进入城镇手工工场,这表明封建制度正在瓦解。据此可知( )A.新贵族掌握了政治权力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的特色C.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D.阶级斗争促进社会的发展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7世纪,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步从封建贵族中分化出来,农民被迫进入城镇手工工场,从而使封建制度处于瓦解之中,这表明了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无法得出新贵族掌握了政治权力的结论,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B选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的作用,并未体现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发展,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二、非选择题11.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处于变革与转型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础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鄙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材料三 在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点。它们的出现对欧洲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都出现了雇佣关系,都为市场而生产。(2分)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商人的特点。(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能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4分,一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世纪末到14世纪中英国议会的发展体现了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的什么变化?(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市民阶层影响的扩大;国家机关逐渐完善;民族国家有所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意义、作用、评价类材料:16世纪末,英国的土地所有者、土地承租者、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估计,当时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的收入比是1 ∶10。设问:材料中所反映的经营方式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这种经营方式带来的影响。(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题思路:先审设问,通过圈画关键词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经营方式。根据“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知,新的经济关系和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形成;根据“收入比是1 ∶10”可知,新的经济关系和经营方式可使经营者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客观上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温馨提示:更多解题技巧请参考《综合题题型归纳及解题宝典》第四大项。租地农场。(2分)在生产中出现了雇佣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4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