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细胞学说,鱼和莲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 荷塘中的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参与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细胞和个体
C. 荷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D. 与鱼相比,莲没有系统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
【详解】A、依据细胞学说,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所以动物和植物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则依据细胞学说,鱼和莲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但不能说明鱼和莲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单细胞生物也能构成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所以研究草履虫,除了研究其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还可以研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B错误;
C、荷塘中有多种鱼,所有的鱼是不同的种群,C错误;
D、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故与鱼相比,莲没有系统层次,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对生物学实验相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④中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可看到16个
B. 若要将图②中c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将装片向右移动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图③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反
D. 将图①中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亮度将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图④所示放大倍数为100倍,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放大倍数变为400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2=16倍,此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是64÷16=4个,A错误;
B、若图②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呈倒立的虚像,物像实际位于视野的右方,故若要在高倍镜下位于视野左侧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下观察到图③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一致,C错误;
D、由图观察可知,a、b是物镜,b离玻片的距离比a近,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亮度将减小,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B. 脂肪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由于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乙液浓度较大,所以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脂肪颗粒位于细胞内,所以要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并水浴加热,C错误;
D、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均匀后,再滴加3-4滴双缩脲试剂B液,D错误。
故选B。
4.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一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抗寒能力提高
C. 水温的升高,要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
D. 水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详解】A、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生命活动离不开谁,故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A正确;
B、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抗寒能力提高,B错误;
C、水温的升高,要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因而需要能量,C正确;
D、水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中可充当反应物,即参与细胞中的某些化学反应,如自由水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可充当反应物,也可以充当生成物,D正确。
故选B。
5. 某兴趣小组将花生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B. 小麦种子萌发时种子干重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一致
C. 该花生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转化为脂肪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 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因为脂肪会转变成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A正确;
B、小麦种子萌发时种子干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减少后增加,与图中不一致,B错误;
C、等质量的脂肪中氢的含量远大于糖类中的,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因此该花生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转化为脂肪有利于能量的储存,C正确;
D、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D正确。
故选B。
6. 某四肽分子式是C18HYOWN5S2,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它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赖氨酸(C6H14O2N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四肽由3种氨基酸组成
B. 水解产物中只含1个赖氨酸
C. 该四肽中H原子数为33
D. 该四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该化合物为四肽,含有5个N,说明其中一个氨基酸为赖氨酸,含有一个二硫键,说明含有两个半胱氨酸,根据碳原子数可知,另外一种氨基酸含有碳原子数为18-6-2×3=6,即为亮氨酸,即该四肽由赖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3种氨基酸组成,A正确;
B、由A可知,该四肽水解产物为1个赖氨酸、2个半胱氨酸、1个亮氨酸,B正确;
C、该四肽的氢原子数为14+2×7+13-3×2(脱去3个水分子)-2(脱去一个H2)=33,C正确;
D、该四肽形成过程中脱去了3分子水和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18+2=56,D错误。
故选D。
7. 2023年1月,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为人类对付阿尔茨海默病带来一线曙光。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APOE基因主要负责编码APOE蛋白。APOE蛋白在人群中有APOE2、APOE3和APOE4等3种亚型。研究发现,APOE2的携带者,不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而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因此,找到APOE4的受体,可能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施一公团队从分子水平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
B. 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
C. APOE蛋白存在不同的亚型只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D. 这一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施一公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找到了可能触发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衰退的“机关”,A正确;
B、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APOE4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风险基因,施一公团队找到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强风险因子APOE4受体,APOE4的携带者,患病风险成倍增加,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APOE4受体有关,B正确;
C、蛋白质分子的种类与组成它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重大原创发现对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展针对性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8.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单体能构成许多不同的多聚体,模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多聚体为多糖,则构成它的单体一定是葡萄糖
B. 若图中多聚体为DNA,则参与其构成的脱氧核糖有4种
C. 若图中S1、S2、S3、S4……是同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可以表示脂肪
D. 若图中单体表示氨基酸,则形成长链时不是所有氨基和羧基都参与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其中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A、若图中多聚体为多糖,则构成它的单体不一定是葡萄糖,比如几丁质单体不是葡萄糖,而是乙酰葡萄糖胺,A错误;
B、若图中多聚体为DNA,则参与其构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糖只有一种,B错误;
C、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若图中S1、S2、S3、S4……是同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不可以表示脂肪,C错误;
D、若图中单体表示氨基酸,并非形成此长链时所有氨基和羧基都参与脱水缩合,R基中的一般不参与,D正确。
故选D。
9. 外泌体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能够分泌的一种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外泌体膜蛋白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是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前提
B. 外泌体膜可与靶细胞膜直接融合,释放其所含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物质
C. 外泌体的功能取决于来源的细胞类型,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的生理状况
D. 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外泌体,能通过信息传递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一些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结合;
(3)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通过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
2、由题干信息可知,外泌体是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
【详解】A、细胞可以通过膜上的糖蛋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外泌体具有与细胞膜相同成分的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可以与靶细胞膜蛋白结合,两者结合是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前提,A正确;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所以外泌体膜可以与靶细胞膜融合,将其内部的核酸、蛋白质等释放入靶细胞,B正确;
C、外泌体的功能与来源细胞息息相关,其分泌量可以反应细胞的生理状况,C正确;
D、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外泌体,会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生长,D错误。
故选D。
10.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图1和图2),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在高倍镜下观察其分裂情况
B. 正常情况下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数量,外围分裂会减少线粒体数量
C. 线粒体外围分裂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
D. 线粒体自噬过程需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的参与,利于物质重复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A错误;
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正确;
D、线粒体自噬需溶酶体参与,但其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 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 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乙含有膜结构,但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或液泡;细胞器丙不具有膜结构,其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应为核糖体。
【详解】A、根据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可以初步判断,甲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乙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液泡,丙是核糖体,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液泡,B错误;
C、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牛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正确;
D、丙这种细胞器最有可能是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的核酸是RNA,D错误。
故选C。
12. 为探究细胞降解或修复细胞核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机制。研究者在细胞中表达了一个融合蛋白L-G,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光
C. 图中虚线所示位置为该细胞的细胞膜
D. 核仁可能具有修复或降解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热胁迫导致L错误折叠,热胁迫后恢复正常温度的核仁已进行修复或降解。
【详解】A、融合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核孔是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A正确;
B、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在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B正确;
C、据图可知,虚线所示位置为核膜,C错误;
D、据图分析,热胁迫导致L错误折叠,热胁迫后恢复正常温度的核仁已进行修复或降解,D正确。
故选C。
13.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与草履虫一样可以独立生活。如图为变形虫的摄食、消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的细胞膜、食物泡膜与溶酶体膜的结构及组成成分相似
B. 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变形虫的胞吐、食物泡与溶酶体的融合均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D. 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在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与食物泡融合的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食物泡膜来自于细胞膜,细胞膜和溶酶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结构及组成成分相似,A正确;
B、溶酶体 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酶类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合成,溶酶体内不能合成这些酶,B 错误;
C、食物泡与溶酶体的融合、胞吞和胞吐过程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为基础,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都是在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14. 将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C.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使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D.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在清水中气孔开放,在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②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③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A错误;
B、清水的浓度小于保卫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B正确;
C、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C错误;
D、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中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B. 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 Ca2+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液泡中及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是l×106nmol/L。细胞质基质中Ca2+的浓度在20〜200nmol/L之间;钙离子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运输出细胞是主动运输。
【详解】A、Ca2+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A正确;
B、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能催化ATP水解和协助Ca2+运输,B正确;
C、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影响Ca2+吸收,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Ca2+进细胞为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故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6. 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甲——戊为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性激素进入组织细胞; 乙: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
丙:植物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丁:人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戊: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内流(此过程利用钠离子通道)形成动作电位
A. 甲和乙都涉及的图有①、③ B. 丙和丁都涉及的图有②、④、⑥
C. 乙和戊都涉及的的图有②、③、⑥ D. 丁和戊都涉及的图有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气体、小分子脂质;
(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据图分析: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②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③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⑤表示载体蛋白不影响该物质运输,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胞吞胞吐;
⑥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载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可以用①、③、⑤表示,协助扩散用②、③、⑥表示,主动运输用②、④、⑥。
A、性激素进入组织细胞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可用③表示,A错误;
B、植物根毛细胞吸收水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人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可用②、⑥表示,B错误;
C、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内流(此过程利用钠离子通道)形成动作电位为协助扩散,可用②、③、⑥表示,C正确;
D、人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内流(此过程利用钠离子通道)形成动作电位为协助扩散,可用②、⑥表示,D错误。
故选C。
17. 根系吸水有两种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当蒸腾作用很弱或停止时,由于根能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离子并将其运输到木质部,于是木质部细胞的离子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便向皮层吸收水分。这种靠根部渗透压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称为根压。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这一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压的存在说明植物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
B. 图中越靠近木质部的皮层细胞细胞液浓度越低
C. 水分可通过胞间连丝在根部相邻细胞间运输
D. 植物根毛吸收离子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详解】A、根压是指植物通过消耗能量,通过主动吸收离子,水分顺浓度差往上沿木质部运动的生理过程,是一个渗透的过程,A错误;
B、正常生长的植物根细胞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细胞在蒸腾拉力的作用下向植物的叶运输,最后进入叶肉细胞。说明根毛区细胞中细胞液浓度最低,叶肉细胞中细胞液浓度最高,B错误;
C、胞间连丝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并连接两个原生质体的胞质丝,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的功能,C 正确;
D、植物的根毛对离子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吸收离子的速率与土壤中离子浓度不成正比,D错误。
故选C。
18. 膜脂中的蛋白质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膜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间的结合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一定参与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过程一定会消耗ATP
C. 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会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 蛋白A、B和C嵌膜区段的氨基酸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若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与某种信号分子结合的受体,可能参与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若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该蛋白可能为转运蛋白,在转运蛋白的协助下完成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前者不消耗ATP,B错误;
C、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则该蛋白为某种酶,酶的活性的高低会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性的,所以蛋白A、B和C嵌膜区段的氨基酸可能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这样才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D错误。
故选C。
19. 下表是某同学进行酶相关特性探究实验的记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
底物
检测试剂
观察指标
一
?
胰蛋白酶和蒸馏水
蛋白块
?
蛋白块是否消失
二
专一性
蔗糖酶
麦芽糖和蔗糖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三
温度影响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
产生气泡的快慢
四
pH影响
淀粉酶、盐酸和氢氧化钠
淀粉
斐林试剂
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A. 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酶有催化作用 B. 实验二底物麦芽糖选用不合理
C. 实验三中实验试剂和底物选择不合理 D. 实验四实验设计方案合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①高效性;②专一性;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实验一中的试剂为胰蛋白酶和蒸馏水,底物为蛋白块,通过有无酶的对照,可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A正确;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麦芽糖和蔗糖、蔗糖为底物都加入蔗糖酶,由于麦芽糖无论水解与否都具有还原性,故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正确;
C、一般不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做温度实验,原因是高温下过氧化氢会被分解,干扰实验结论的得出,C正确;
D、实验四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斐林试剂中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实验的pH值,且酸性条件下会催化淀粉的分解,D错误。
故选D。
20.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可用于合成ATP
B.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磷酸化
C. 蛋白质活性的改变可能是通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
D.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当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可见ATP水解的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1 mol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所以说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详解】A、由图可知,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没有产生ATP,A错误;
B、在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中,ATP水解产生ADP和磷酸,磷酸分子来自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B正确;
C、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活性的改变可能是通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C正确;
D、蛋白质磷酸化过程吸收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ATP变为ADP,故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正确。
故选A。
21. 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NTP和dNTP。ATP是NTP家族中的一员,dATP是dNTP家族中的一员。每个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而每个d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NTP和dNTP都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B. dN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可能含尿嘧啶
C. ATP失去离腺苷最远的磷酸基团可得到ADP
D. 每个NTP分子中都含有3个磷酸基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NTP是核苷三磷酸,它的五碳糖是核糖,dNTP是脱氧核苷三磷酸,它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详解】A、NTP和dNT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dN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该碱基可能是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或胞嘧啶,但一定不是尿嘧啶,B错误;
C、ATP失去离腺苷最远的磷酸基团可得到ADP,C正确;
D、每个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中含有1个磷酸基团,故每个NTP分子中都含有3个磷酸基团。
故选B。
22. 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无显著变化,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B. 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
C. 玉米品系A被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
D. 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B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但不释放能量,因为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玉米品系A的根细胞能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品系B的根细胞将丙酮酸分解为乙醇。但玉米品系A和B的根细胞中都有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因此细胞呼吸的途径不完全相同,B错误;
C、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品系A根系中含有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因此在被水淹后,进行无氧呼吸既能产生乳酸也能产生酒精和CO2,C正确;
D、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23. 细胞呼吸过程中形成的NADH 等物质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并偶联ATP合成的过称为氧化磷酸化,如图为细胞呼吸过酸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已知人体棕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内膜上有一种特殊通道蛋白UCP。ATP合成酶竞争性地将膜间隙高浓度的H⁺回收到线粒体基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膜间隙高浓度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B. NADH中的能量可通过H-的电化学势能转移到ATP中
C. 蛋白复合体运输H+和ATP合成酶运输H+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D. 寒冷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膜间隙高浓度的H+来自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来自有机物和水,A错误;
B、图中NADH中H+和电子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的H+浓度升高,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个质子跨膜梯度,NADH中的能量变为H+电化学势能,再通过H+向膜内运输变为ATP中的能量,B正确;
C、蛋白复合体运输H+是逆浓度的,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TP合成酶运输H+是顺浓度的,因此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
D、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通过UCE酶转运修低了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电化学势能,有氧呼吸不能合成ATP,以热能形式散失所占比例明显增大,D正确。
故选A。
24. 如图表示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一定的密闭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某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B. 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 若将该植物从L点条件下突然转移至M点条件下,则短时间内C3含量将下降
D. 若每天光照8小时,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则平均光照强度应大于6k1x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中M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P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其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L点达到光饱和点。
【详解】A、P点没有光照,吸收O2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则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A正确;
B、图中M点时,O2释放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则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正确;
C、若将该植物从L点条件下突然转移至M点条件下,光照变弱,则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还原C3的量减少,则C3含量将增多,C错误;
D、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该植株只进行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氧气为2mmol,该植株一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为 2×24=48mmol。实验条件下,每天进行8小时光照,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必须大于 48÷8=6mmol,净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速率应该大于6-2=4mmol,植株才能积累有机物,正常生长,则光照强度应该大于6klx,D正确。
故选C。
25. 如图①~⑨表示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所需还原剂氢不能由过程⑧供给
B.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红光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可通过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 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过程③的中间产物C3含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水分吸收的过程,②是光反应过程,③是暗反应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⑤是丙酮酸分解成酒精的过程,⑥是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⑦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第三阶段,⑧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A、③是暗反应过程,⑧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③所需还原剂氢来自光反应,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剂不能用于光合作用,A正确;
B、②是光反应过程,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了氧元素证明了光反应过程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能吸收红光,C错误;
D、③是暗反应过程,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NADPH和ATP的合成减少,二氧化碳固定后形成的C3不能被还原,则所以短时间内③过程的中间产物C3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26. 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不可能是( )
A. 大熊猫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 病毒无细胞结构,脱离细胞的病毒也能进行生命活动
C. 缩手反射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D. 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发生在每个细胞内
【答案】BD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大熊猫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即多种细胞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支持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脱离细胞的病毒不能进行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缩手反射需要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协调配合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支持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C不符合题意;
D、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是在细胞内进行,如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在消化道内进行的,D符合题意。
故选BD。
27. 阿胶被称为“中药三宝”之一,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材料热制而成的,呈暗红的凝胶状,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对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阿胶能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是因为阿胶中含有Fe、Zn、Ca等微量元素,并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
B. 由驴皮熬制出来的阿胶呈凝胶状,说明驴皮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 驴体内的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
D. 驴皮细胞内的某种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由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水是组成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详解】A、Ca是大量元素,A错误;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B错误;
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取决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表现在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
D、由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所以肽键数为m-n,每个肽键中只有1个氧,n条链肽,每条链至少有一个羧基,既至少有2n个氧,所以蛋白质中氧原子至少含有(m-n)+2n=m+n,D正确。
故选ABC。
28. 图A是将菠菜叶肉细胞进行差速离心的过程,图B是细胞中部分结构的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P2、P3、P4中均含图B中⑥结构
B. 图AP2中含图B中④,④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图AP1中细胞壁的形成与图B中③、⑤有关
D.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图B中的②,且存在于图A中的S1、S2、P3中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图A,P1、P2、P3、P4中分别含有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和核物质沉淀、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分析图B,①-⑥分别表示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膜。
【详解】A、图A所示,P2、P3、P4中分别含有的细胞结构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故P2、P3、P4中均不含⑥细胞膜,A错误;
B、图A中P2中椭球形或球形颗粒是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图A中的P1中有细胞壁,其形成与图B中的①高尔基体有关,C错误;
D、图B中的②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存在于图A的P3中,S1离心得到的S2再经过离心即可得到P3,因此,图A中的S1、S2、P3中均有线粒体的分布,D正确。
故选BD。
29.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右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只有线粒体
B. 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h)
C. 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 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
D.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向右移动,C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时光照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对应的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温度改变时,温度改变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
【详解】A、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所以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0时A点对应的值即为呼吸速率,是5mg/(100cm2叶•h),B正确;
C、图中可得,在C点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0mg/(100cm2•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光照时净光合作用总量-黑暗时呼吸作用量=10×11-5×13=45mg,C正确;
D、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作用酶活性上升,呼吸速率上升,因此要达到光补偿点,必须光照增强,即B点右移,而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此值将减小,C点左下移,D正确。
故选BCD。
30. 盐胁迫是指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盐胁迫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是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以大豆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盐胁迫下,盐敏型大豆C3还原所需的能量仅由ATP水解提供
B. 在盐胁迫的第15天,盐敏型型大豆和耐盐型大豆的总光合速率相等
C. 在盐胁迫的第3~9天,耐盐型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与盐敏型不同
D. 盐胁迫可能导致盐敏型大豆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固定CO2的能力减弱
【答案】CD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有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有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叶绿体的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囊状的结构堆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详解】A、盐敏型大豆C3还原所需的能量由ATP和NADPH水解提供,A错误;
B、在盐胁迫的第15天,盐敏型大豆和耐盐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不知道两者的呼吸速率,因此无法比较两者的总光合速率,B错误;
CD、该实验的主要自变量为是否进行盐胁迫和大豆的品种,光照强度和外界CO2浓度都是适宜的,因此可以先排除光照强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直接吸收的CO2是来自于胞间,根据图3可知,盐胁迫组盐敏型大豆的胞间CO2浓度和对照组基本相当,说明其CO2的供应是充足的,因此推测盐胁迫可能导致盐敏型大豆固定CO2的能力减弱,或是固定后不能有效还原即光反应速率减慢而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由此推测盐胁迫可能导致盐敏型大豆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固定CO2的能力减弱,也可能是使其光合色素分解加快且同时抑制其合成,从而降低其光能吸收传递效率。在盐胁迫的第3~9天,和对照组相比,盐敏型和耐盐性的气孔导度均明显下降,但盐敏型胞间CO2浓度与对照组相当,而耐盐性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推测盐胁迫下耐盐型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孔导度下降致使CO2的吸收速率下降,进而导致暗反应速率减弱,与盐敏型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不同,C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31. 回答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问题:
(1)青苹果果汁遇碘液显蓝色,如上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曲线。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_____,该物质普遍存在于_____细胞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在于_______。
(3)“瘦素”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激素,它能控制人的食欲。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从而对控制人的体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引起的,检测脂肪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
②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后期救援中,从废墟下救出的生还者中女性较男性多。其原因在于女性皮下脂肪厚,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女性的生存期限会比男性长。请从脂肪的元素组成及主要作用的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淀粉 ②. 植物 ③. 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④. 糖原
(2)脂肪作为很好的绝热体,可以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3) ①. 苏丹Ⅲ染液 ②. 橘黄色 ③.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其含氢量高于糖类,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2、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小问1详解】
青苹果果汁遇碘液变蓝是因为其含有淀粉,该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细胞的多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在动物细胞中与此功能相同的同类物质是糖原。
【小问2详解】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有很厚的脂肪层,其意义在于:脂肪作为很好的绝热体,可以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
【小问3详解】
①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颜色反应是橘黄色。
②在“大地震”后期的救援中,从废墟下救出的生还者女性较男性多,其原因在于女性皮下脂肪厚,在没有食物和饮水的条件下,女性的生存期限会比男性长。从脂肪的元素组成及主要作用角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其含氢量高,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32. 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细胞结构,数字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填字母)表示溶酶体,它是由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溶酶体内部含有水解酶,这些水解酶是在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上合成的。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在____________上的紧密联系。
(2)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LDL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以______方式进入细胞,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3)从过程⑥—⑨可推测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结构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高尔基体 ③.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④. 结构和功能
(2) ①. 胞吞 ②. 一定的流动性
(3)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噬)
(4)产生核糖体RNA,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溶酶体;B高尔基体;C核糖体;D内质网;E核膜;F核仁;①~⑤表示LDL-受体复合物通过胞吞最终被溶解酶中的水解酶消化的过程;⑥~⑨表示衰老的线粒体进入内质网与溶酶体结合,衰老的线粒体被水解,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小问1详解】
图中A表示溶酶体,结合图示可知,它是由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溶酶体内部含有水解酶(本质是蛋白质),这些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LDL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囊泡膜与溶酶体膜融合,该过程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3详解】
⑥~⑨表示衰老线粒体进入内质网与溶酶体结合,衰老的线粒体被水解,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知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小问4详解】
结构F为核仁,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33. 甜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图1为甜瓜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磷酸丙糖不断运出叶绿体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回叶绿体。温室种植甜瓜常需要补光以增加产量。图2表示三种不同补光条件下甜瓜光合速率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场所Ⅱ处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因主要是________;结构I是________。
(2)图1中,物质D是________,植物体内物质A的作用还有________(答两点)。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变弱,则短时间内物质F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
(3)据图l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甜瓜的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有________。
(4)据图2分析,________条件更有利于提高甜瓜的产量,其原因是该措施能直接促进图1中的________反应(用图中字母和箭头作答)的进行。
(5)随着温室甜瓜补光天数的增加,发现有些甜瓜出现叶面发黄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甜瓜的光合速率。瓜农经多年种植发现用苦豆子作为绿肥可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苦豆子绿肥施用量下甜瓜的单果重及粗蛋白、Vc(维生素C)含量,M0~M4组分别是每株0g、100g、200g、300g、400g的绿肥施用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分析,甜瓜品质最佳的苦豆子绿肥施用量是________组。
【答案】(1) ①. 酶的数量和活性 ②. 基粒(类囊体)
(2) ①. NADPH和ATP ②. 良好的溶剂、运送营养物质 ③. 减少
(3)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积累和Pi含量下降
(4) ①. 红光补光 ②. A→B和C→D
(5)M3(或300g/株)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为H2O,B为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O2,G为叶绿体吸收的CO2,E为C3,F为C5。
分析图2:自变量为时间和补光种类,因变量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
【小问1详解】
图1中,I处为光反应场所,故I为基粒(类囊体),场所II为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影响光合速率的内因主要是酶的数量和活性。
【小问2详解】
物质D可用于暗反应,为ATP和NADPH,A为H2O,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确的液体环境中,水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E为C3,F为C5,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变弱,ATP和NADPH的相对含量降低,C3的还原减弱,C5的合成减少,而C5的消耗不变,因此,短时间内物质F(C5)的相对含量将减少。
【小问3详解】
据图1可知,磷酸转运器将磷酸丙糖不断运出叶绿体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回叶绿体,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的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运进的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增多,从而导致卡尔文循环被抑制,甜瓜的光合速率将降低。
【小问4详解】
图2结果可知,红光补光CO2的吸收速率更大,则更有利于提高甜瓜的产量,原因是红光是光合色素可利用的色光,因此,红光补光直接促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B和C→D),进而促进光合速率的提高。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看出,当施肥量为M3,Vc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单果重也相对较高,所以甜瓜品质最佳的苦豆子绿肥施用量是M3(或300g/株)。
34. 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1所示。
(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_____。
(2)步骤①常用方法包括_____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3)步骤②的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克隆化培养和_____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_____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_____。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清的作用是_____。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单克隆抗体是ADC中的_______(填“a”或“b”)部分。
(5)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2所示。
①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等作用。
②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可导致_____。
③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该过程依赖于_____原理。
【答案】(1)人的乳腺癌细胞
(2)聚乙二醇##PEG
(3) ①. 抗体检测 ②. 无菌无毒 ③. 95%的空气 ④. 维持培养液的pH ⑤. 补充未知成分,利于动物细胞生长(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
(4) ①. 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 ②. a
(5) ①. 癌细胞凋亡 ②.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小问1详解】
为获得治疗乳腺癌的抵抗力抗体,给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人的乳腺癌细胞。
【小问2详解】
步骤①为促进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
【小问3详解】
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必须进行③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抗体,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95%空气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因为我们对动物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掌握的还不是十分清楚,血清的作用是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未知生长因子。
【小问4详解】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优点。图1中的步骤④是将获得的a单克隆抗体和b特异性的抗原-抗体这两部分,通过接头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ADC。
【小问5详解】
①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作为诊断试剂等作用,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可导致癌细胞凋亡。
③由于单克隆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因此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
35.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体现了液泡膜____________的特点,液泡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
(3)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4)为验证Ca2+在高盐胁迫下对盐地碱蓬吸收Na+、K+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实验:
①实验材料:盐地碱蓬幼苗、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含NaCl和KC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盐地碱蓬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进行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高盐培养液中Na+、K+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与甲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说明Ca2+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
【答案】(1) ①. 选择透过性 ②. 磷脂双分子层
(2) ①. 细胞膜和液泡膜 ②. 细胞膜、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差(H+势能)
(3) ①. 协助扩散 ②. 抑制 ③. 激活
(4) ①. 2m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或等量的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 ②. 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题图:在高盐胁迫下,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分别转运至细胞外和液泡内,从而细胞和液泡内外的H+浓度分布的差异。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和从液泡中出来产生的势能分别将Na+运出根细胞和将Na+运入液泡内。
【小问1详解】
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些特定物质(如Na+)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中的,这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液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小问2详解】
题图显示: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分别转运至细胞外和液泡内,从而维持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的差异。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的势能将Na+运出根细胞,H+顺浓度梯度从液泡中出来产生的势能将Na+运入液泡内。可见,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膜、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差(H+势能),进而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
【小问3详解】
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进入低浓度的细胞内,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协助扩散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说明细胞质基质中的Ca2+通过抑制HKT1的作用来阻止Na+进入细胞、通过激活AKT1的作用来促进K+进入细胞。
【小问4详解】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Word版试题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Word版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