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1)课件+教案 课件 3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2)课件+教案 课件 3 次下载
- 第10课《师说》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1课《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教案 课件 4 次下载
- 第12课《拿来主义》课件+教案 课件 5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
展开《劝学》教学设计
课题 | 《劝学》 | |
教材分析 | 《劝学》与《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要通过熟读课文,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两篇课文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劝学》选自《荀子》,是一篇论说文,劝,即鼓励的意思。荀子通过这篇本章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并概括荀子从哪些角度去探讨了学习这件事。同时,注意分析本文的论证特色,学习荀子的论证技巧。 | |
核心素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化常识。对荀子“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 |
教学重难点 |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 |
教学过程 | ||
一、 情境导入: |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也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学习。对于学习,相信同学们也有一些感触,那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学好呢? (预设答案:碰到一个好老师,拥有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不仅同学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先贤们早早就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的《劝学》,看看荀子是如何看待有关学习的问题的。 | |
二、 知人论世 | 1、了解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出任祭酒(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今天北大清华的校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写作背景 孟子与荀子都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孟子代表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荀子代表了儒家现实主义的一面。 荀子与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来就有各种的欲望,善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伪”:人为的意思。)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人的欲望不可避免,但是需要受到限制,这个限制就是“礼”,通过“礼”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 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 |
解题 | 解题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 |
诵读感悟 |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木直中绳( zhòng ) ?(róu) 槁暴(gǎo pù) 就砺(lì) 参省(cān xǐng) 须臾(yú) 跂(qǐ) 楫(jí) 跬步(kuǐ) 骐骥(qí 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舍之(qiè ) 金石可镂(lòu ) 螯(áo) 蛇鳝(shàn) (二)初读感悟 熟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 1、 听朗诵音频 2、 自读课文 (1)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翻译课文,标记疑难字词句。 全文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归纳梳理文言知识。 01、通假字 ①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②虽有槁暴 “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③知明而行无过 “知”同“智”,智慧;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02、词类活用 ①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②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④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⑤登高之博见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⑥见者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⑦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⑧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 ⑨积善成德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⑾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03、古今异义 ①輮以为轮 古:把……做成;今:认为 ②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④假舆马者 古:凭借;今:与“真”相对 ⑤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 ⑥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 ⑦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⑧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藏身;今:托付 04、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輮以(之)为轮 故木受绳(测)则直,金就砺(磨)则利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②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③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05、一词多义 ①之: 代词(代青/代冰/代雕刻):取之于蓝/水为之/锲而舍之 结构助词,的:须臾之所学 /登高之博见/蛇鳝之穴 定语前置的标志: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于: 介词,从:取之于蓝 介词,比:青于蓝/寒于水 介词,向,引出对象:善假于物也 ③者: ……的人: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语气词,表停顿:不复挺者 助词,表判断:无可寄托者 4、一: 数词,一次:骐骥一跃 专一:用心一也 | |
文本研读 | 解读第一段 1、 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 2、 第二段中心句是什么?归纳第二节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用了一系列比喻,比喻论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正面设喻) 3、 第三段中心句是什么?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反面设喻) 4、 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正反对照设喻) 1、 学习重在积累 2、 学习贵在坚持 3、 学习成在专心 | |
设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 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关于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设喻的特点 (1)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 设喻方式多样: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比喻论证的优势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1.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1)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从东边跑到西边,用了整整一天。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3)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 (4)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后配钥匙。对很落后、很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比喻: 重在使具象的人和事生动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比喻论证: 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
| |
总结 |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他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通俗明了的比喻,使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
随堂练习 | 、随堂巩固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荀况,字卿,名 ,战国末期赵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 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主张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劝学( ) (2)学不可以已( ) (3)金就砺则利( ) (4)声非加疾也( ) (5)而闻者彰( ) (6)而绝江河( ) (7)故不积跬步( ) (8)风雨兴焉( ) (9)驽马十驾( ) (10)锲而不舍( ) 答案】 1.况儒性恶论2.(1)勉励:(2)停止:(3)靠近:(4)强,这里指声音宏大:(5)明显,显著:(6)渡过 (7)古代的半步:(8)兼词,于此:(9)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10)刻
3、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简析最后一段对比论证的表达作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如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比喻句有 。 比喻论证的表达作用是
【答案】 3、(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站得很远的人也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宏亮,但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 (3)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4)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泉水,心思专一的缘故呀 4、如将“骐骥”与“驽马”虽先天条件相差悬珠,但前者半途而废、后者坚持不懈,最后功业不同作对比,形象生动地阐述积累、坚持对成就学问的重要性。 5、学不可以己。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达作用是: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浅显化,人们更容易理解“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 |
【稷下学宫】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改革的产物。齐威王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他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精神,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变法改革。稷下学宫的创建当是齐威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徐干《中论·亡国篇》说:“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因此,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荀子(荀况)等。 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荀子,则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个大师,而荀子则是承袭稷下道家的。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的传统而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正由于此,所以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
七、拓展阅读
在先秦美学中,荀子美学不但和老庄美学很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学也不同。与孔孟老庄美学相比,荀子美学有它的优越之处,但也有它的弱点。
荀子美学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它不像孔孟老庄那样讳言人的功利欲望的满足,它直截了当地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虽然荀子不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说的美决不排斥在符合礼义的前提之下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如荀子所讲的诉之于耳目的种种美,就同统治阶级的“养目”、“养耳”、“养口”、“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开。此外,荀子所说的美同后期奴隶主企图“富有天下”的种种积极的努力和实际活动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体地讲了富国强兵之道,讲了统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种种办法和措施,无异于为后期奴隶主提供了一个富国强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而荀子所说的美,离不开这些富国强兵、王天下的实际活动。
在中国美学史上,荀子第一次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如果说孔孟所说的美主要是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状态,老庄所说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两者都基本上是内向的而非外向的,那么荀子却可以说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虽然荀子也照样在讲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并且也同样以此为美,但这并非荀子美学的主要特征。而且荀子讲人格修养处处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重视“积”,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是大异其趣的。对荀子来说,美主要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而不是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存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便是儒家强调的“乐”,在荀子这里,也主要不是同个体人格的完善相联系,而更着重于它的广泛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说,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连荀子所写的《成相》和《赋》也都显示了这种特点。这应该说是荀子美学的又一贡献。因为美本来不应脱离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的活动,不应脱离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关系,不应脱离世俗的各种各样的生活。
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学表现其优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着荀子美学不及孔孟老庄美学的特点。这弱点在于荀子美学忽视了美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由的关系,忽视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征。在孔孟那里,个体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严,完全压倒了功利欲望的满足;在老庄那里,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欲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虑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锁,而必须加以抛弃。虽然孔孟讳言利,老庄主张超功利,都有消极作用,但由于具有肯定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压倒的崇高价值这一方面,便刚好开启了通向审美的大门。荀子则不然,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欲”同“礼”统一起来,使欲望的满足不违背“礼”。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庄相对要低一些,他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的把握也比孔孟老庄要差一些。
(节选自李泽厚《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
语文10.1 劝学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0.1 劝学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01《劝学》课件pptx、101《劝学》学案docx、101《劝学》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任务情境,内容索引,学习资源,积累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101《劝学》课件pptx、1101《劝学》教学设计docx、1101《劝学》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