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1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1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2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2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24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26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28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98046/0-169378399730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克洛维,基督教,罗马教会,自给自足,金钱赎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西欧庄园经济与中国小农经济的比较。(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积极方面:①政治:基督教会是政治和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了国家的权力。基督教教义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生活,促进了社会秩序和稳定。②社会:基督教教义中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中世纪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基督教对欧洲文学、艺术、建筑、哲学领域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给中世纪欧洲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继承古典文化遗产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欧洲文化的复兴。(2)消极方面:①社会混乱: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是一切社会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但其宗派分离和对立,以及教权和王权的对立和斗争,使社会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因素增加。
②思想桎梏:中世纪基督教的修行方式扼杀了自由人性,认为科技的发展会动摇神权统治的根基,因此将对科技的探索视为异端,从而造成了思想上的桎梏。4.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政治: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治理方式、法制传统等对后来的欧洲政治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化: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拜占庭帝国存在长逾千年,其灭亡导致了欧洲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欧洲和世界的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基督教原来只局限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很快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信徒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宗教。2.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彼此不存在隶属关系。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领主分给份地,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4.中世纪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代西方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5.《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6.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创造的,由阿拉伯人改造并传播。
1.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________皈依了________,承认____________在欧洲的重要地位。2. 在________统治下,______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城市居民常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手段争取城市的________和________。
4.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________阶层逐渐形成,其中分化出的富裕阶层成为早期的_________。5. 东罗马帝国皇帝________________组织编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等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基础。
6.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7.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_______________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选择题1.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蛮族”用战火洗礼古罗马残迹的时候,基督教扮演了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开荒、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的角色。这表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 )A.积极介入世俗社会的治理B.着力构筑西欧人的共同信仰C.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D.控制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
2. “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A.封赐土地B.西欧庄园C.金钱赎买D.城市自治
3. 在中世纪的西欧,建立封君封臣制度需要遵循一套特定的仪式。而如果要解除这种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B.资本主义势力崛起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D.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4. (2023 广东)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査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5. 由于存在多种制约因素,欧洲封建领主在组织庄园法庭时不得不吸收和利用一些村社组织和庄民自治的形式;庄园法庭是领主控制和盘剥庄民的工具,对庄民具有保护作用的不是庄园法庭,而是其背后潜藏着的村社集体力量。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体现领主和庄民的妥协B.依靠村社集体力量设立C.独立行使庄民的自治权D.无法保护庄民合法权益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庄园法庭是封建领主剥削庄民的工具,同时由于村社集体的力量,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庄民的合法权益,这说明庄园法庭体现领主和庄民的妥协,A选项符合题意,排除D选项;庄园法庭是依靠封建领主的力量而设立的,排除B选项;庄园法庭并不具备自治权,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6. 【初高衔接】中世纪的欧洲,国王支持主教辖区城市自治去抗衡宗教的权威,而教皇则鼓励民众去反对世俗的皇帝,他们纷纷颁布具有宪章性质的特许状,使广大市民和自耕农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据此可知( )A.政教冲突助推了城市自治B.世俗王权开始挑战教权C.封君封臣制度已趋于瓦解D.宗教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7. 中世纪时,法国瓦朗西安城市颁布了市民公约,规定:凡抢劫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无论这些物品是否为动产,均需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如果市民在其他城市的集市受到当地司法机构的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反公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反公约一样。市民公约的规定反映出该城市( )A.封君封臣等级划分严格B.注重保护市民权益C.城市契约观念相当盛行D.财产交易现象频繁
【解析】根据题干有关法国瓦朗西安城市的市民公约内容可知,市民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其所在城市的保护,由此可见,该城市注重保护市民权益,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封君封臣等级划分严格,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该城市的契约观念相当盛行,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体现财产交易现象是否频繁,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教材母题】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章》规定:“本行会任何人俱不得在星期日,或任何其他类似星期日之宗教节日将其所制之马刺悬挂于外……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购买、建造或单独租赁房屋,亦不得开设店铺……”这表明当时的行会( )A.具有经济领域立法权B.束缚了伦敦制造业的发展C.代表社会上层的利益D.履行一定的城市自治职能
9.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推崇伦理美德,以德为先,强调人性的修养;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以理为先,追求科学理性,以探求自然界与人类奥秘为重要内容。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 )A.办学体制的差别B.教育目的的不同C.经济水平的差异D.选官制度的迥异
10. 43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颁布了帝国第一个正式的法典——《狄奥多西法典》。该法典共16卷,包括了324年以后制定的全部法律。该法典的颁布( )A.体现了拜占庭对罗马法律文化的亵渎B.有效地解决了奴隶社会的深层次危机C.成为了王权摆脱教会控制的必然选择D.为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积累了经验
11. 【初高衔接】由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实物契约、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他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由此可见,罗马法( )A.有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应用B.为民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C.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的特点D.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12. 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即封建制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A.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B.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C.推动了日本的国家统一D.树立了日本天皇的权威
13.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的主体建筑模仿中国唐朝的木造建筑,从风格、技法到结构,气势恢弘、设计强而有力,中国境内都难以见到这种年代的建筑。据此可知( )A.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典型代表B.法隆寺是大化改新的成果C.直接交往是中日交往的主要方式D.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影响
14. 10世纪左右,西欧正处于罗马教廷的高压统治下,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东欧和小亚细亚的拜占庭帝国正在经历其统治下的“黄金时期”;东方的日本完成了大化改新,向封建社会转变;非洲的阿克苏姆王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中亚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正在崛起。这表明中世纪时期的世界( )A.具有多元面貌B.文化趋向统一C.兼并战争不断D.宗教信仰相同
15.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16.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欧,每座城市都建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另一方面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了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中,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
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了他们参与城市事务和城市管理的权利。古代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传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二与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的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在社会构成中的功能是较为先进的。罗马帝国的城市处于贵族土地所有者的统治下,而不足以脱离他们;中国巨大的城市被朝廷官僚所控制,居住区与商业区、制造业区被人为地分隔。欧洲中世纪城市则与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的城市相反。——摘编自[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
材料三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和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城市与农村分离;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市民群体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工商业是城市的经济支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世纪城市“在社会构成中的功能”较为先进的表现。(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脱离贵族土地所有者;居住区和商业区、制造区相混合。(4分,一点2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资产阶级,第一个人权宣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尼罗河,金字塔,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成文法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授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32-1表,材料二,题32-2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