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期期末训练达标卷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B. 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
    C. “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 “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正常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该患者发烧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A正确;
    B、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D正确。
    故选C。
    2. 徒步是有目的地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户外运动方式。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运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泡”,但是几天后“水泡”又消失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由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 水泡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C. 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人们可以使用针或剪刀直接将水泡戳破,从而将水泡里面的水排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徒步运动使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可形成水泡,A正确;
    B、徒步运动使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可形成水泡,B正确;
    C、由于组织液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因此水泡会自行消失,C正确;
    D、针或剪刀上可能会有杂菌,此外挑破水泡外的皮,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可能很快入侵,D错误。
    故选D。
    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 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 发生过敏时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 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A错误;
    B、急性缺氧后无氧呼吸增强,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B正确;
    C、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
    D、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兴奋传递,引发重症肌无力,D正确。
    故选A。
    【点睛】
    4. 抑郁症是由于患者个体内遗传系统(基因)存在异常,或后天环境的巨变所引起的一种情绪性功能障碍,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抑郁症状。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5-HT)的含量降低有关,SSRI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药物,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结构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B. 5-羟色胺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以胞吞的方式被回收
    C. SSRI作用于5-HT转运体阻止5-羟色胺回收来治疗抑郁症
    D. 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应对情绪波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完成传递,其中需要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移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释放之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之后才可以发挥作用。
    【详解】A、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息,可将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A正确;
    B、5-羟色胺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从图可知5-羟色胺被回收要通过转运体的作用,是主动运输,B错误;
    C、由于SSRI药物能够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使5-HT作用时间延长,兴奋时间延长,所以服用SSRI药物可以缓解抑郁情绪的发生,C正确;
    D、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调节压力等有助于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
    故选B。
    5. 脑卒中(脑中风)在我国比较常见:患者往往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脑中风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个别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 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 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 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
    【详解】A、根据题意“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患者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说明患者的大脑支配躯体运动的能力受损,即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A正确;
    B、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正常,因此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由于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因此针刺左手可能会有感觉,B错误;
    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C错误;
    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D错误。
    故选A。
    6.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推理和计算能力受损、情绪不稳定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
    D. 阿尔茨海默病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S区受损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有语言、记忆、学习和情绪等高级功能。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所以学习非人类所特有的,A错误;
    B、人类的记忆和学习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阿茨海默症表现为记忆力衰退或者记忆丧失,可能就与相应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
    C、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不断学习与记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C正确;
    D、看不懂文字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不能讲话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D正确。
    故选A。
    7. 图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
    B. C是抗利尿激素,由A分泌、B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 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含量减少
    D.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下丘脑,B为垂体,E为大脑皮层,C是抗利尿激素,D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详解】A、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增加)。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因此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B正确;
    C、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C错误;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都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正确。
    故选C。
    8. 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上的V2受体,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从而浓缩尿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受体的类型决定其生物学效应
    B.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血钠浓度升高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产生渴觉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V1受体,会引起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V2受体,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从而浓缩尿液,说明受体的类型决定抗利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A正确;
    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导致血浆中的水增多,血钠浓度降低,B错误;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渴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于尿液的一部分水被重吸收,尿液的浓度增大,因此尿液的渗透压会升高,D错误。
    故选A。
    9. 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①②③④分泌量会增加
    B. 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激素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④表示肾上腺素、⑤表示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部位的细胞可以作为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激素,例如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还可以作为反射活动中的神经中枢。
    【详解】A、受到寒冷刺激时,感受器感受到冷刺激之后由传入神经传入到神经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合成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合成分泌③甲状腺激素,同时下丘脑接受到传入神经的信号,还会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所以①②③④分泌量会增加,A正确;
    B、由图可知,③与④分泌增多,可以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抵御寒冷,B正确;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D、激素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攻击人体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而容易被感染
    B. 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识别结合HIV的受体
    C.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 胸腺受损后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正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A、HIV攻击人体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A正确;
    B、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识别并结合HIV的受体,B正确;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由B细胞分化而来,B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C正确;
    D、由于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胸腺受损后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降低,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1. 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 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
    B. 由于该疫苗是活疫苗,因此“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
    C. B 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丸”其实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减活的疫苗既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详解】A、 “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即减活的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A正确;
    B、“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原因是高温能够杀死减活的病毒,B正确;
    C、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正确;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因为免疫缺陷的原因,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故选D。
    12. T细胞易被HIV识别破坏,与其细胞膜上的CCR5蛋白有关。某研究小组从一名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感染HIV十多年的白血病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机体内的HIV。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的T细胞不易被HIV识别破坏,免疫功能正常
    B. 移植给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分化形成新的血细胞
    C. 题中患者HIV被彻底清除的原因是癌变的淋巴细胞不断增殖消耗了大量HIV
    D. 预防HIV感染,要做到洁身自好,同时要杜绝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2、紧扣题干信息“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答题。
    【详解】A、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不能合成正常的CCR5蛋白,使其T细胞不被HIV识别破坏,免疫功能正常,A正确;
    B、移植的骨髓能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形成红细胞等血细胞、淋巴细胞,B正确;
    C、题中患者HIV被彻底清除的原因是移植的骨髓分化的免疫细胞能正常发挥作用,C错误;
    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杜绝HIV要从洁身自好、杜绝血液和母婴传播做起,D正确。
    故选C。
    13. 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如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第1组)
    经低温处理(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第3组)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 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
    B. 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
    C. 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 未经低温处理,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除作为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详解】A、第1组未经低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而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说明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A正确;
    B、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而第3组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说明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B正确;
    C、细胞中原来就存在这些特殊蛋白质基因,只是这些基因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了选择性表达,C错误;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因为没有经过低温处理,D正确。
    故选C。
    14. 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将100粒莴苣种子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并在黑暗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如下图中的Ⅰ~Ⅴ所示,通过图中不同组合的光照条件处理,48小时后,检查发芽率(发芽种子的比例),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课题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 光直射和黑暗下种子能萌发是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H]
    C. 由图中实验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
    D. 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图中Ⅴ中发芽率应该是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A正确;
    B、光直射下种子能萌发可能与光谱、光直射量等能促进种子萌发有关,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根据图中实验对比分析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放置前是否进行光直射,C正确;
    D、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水分和氧气,根据影响发芽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置前的光直射处理,V中黑暗前有直射光照射,故图中V中发芽率应该是100%,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15. 下列关于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
    B. 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
    C.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 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由光照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其中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
    【详解】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树干上形成了颜色较深的带,A正确;
    B、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B正确;
    C、随着季节轮回,气温周期性变化,植物发芽、开花、落叶、休眠,生命活动的节奏追随着季节的步伐,说明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16. 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曲线,关于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以前,该种群的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 a~b时间段内该生物很少被捕食,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如果生物数量变化出现曲线甲,有可能与季节变化相关
    D. 如果该生物数量变化如曲线丙,说明此草原条件较好,该种生物数量较长时间高于K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2、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能维持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
    【详解】A、在a点以前,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他生物的制约,并不能呈“J”形曲线增长,A错误;
    B、a~b时间段内生物数量相对稳定,表示此种群与其他种群间保持着数量的相对平衡,并不一定被捕食得少,B错误;
    C、曲线甲表示生物数量明显下降,可能是环境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季节的更替或者此生物被大量捕食等,导致K值下降,C正确;
    D、该种群的K值会因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曲线丙表示此种群的K值增大,而不是生物数量高于K值,D错误。
    故选C。
    17. 如表为研究人员对某地区长毛兔种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组成
    幼年组
    亚成年组
    成年组Ⅰ
    成年组Ⅱ
    小计
    雄性/只
    10
    27
    10
    5
    52
    雌性/只
    8
    20
    10
    7
    45
    合计/只
    18
    47
    20
    12
    97
    组成百分比%
    18.56%
    48.45%
    20.62%
    1237%
    100%
    性别比例(♀:♂)
    1:1.25
    1:1.35
    1:1
    1:0.71
    1:1.16
    A. 调查该长毛兔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应容易脱落,也不应引起天敌注意
    B.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长毛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属于稳定型
    C. 该种群不同组别的性别比例均不同,说明调查数据不合理
    D.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数量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合理选择标记物,若标记物易脱落或被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会导致重捕时捕到的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结果出现偏差,A正确;
    B、根据题中信息,长毛兔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有65只,成年组有32只,前者大于后者,属于增长型种群,B正确;
    C、性别比例在动物的不同年龄段有区别是正常现象,不能据此判断数据失真,C错误;
    D、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此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D正确。
    故选C。
    18. 关于 “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 0 ~ t 1 之间,种群数量小于 K /2 ,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 t 1 ~ t 2 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 t 2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D.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t 1 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个题图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现S型;即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生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图中中的t1点为K/2 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中的t2点为K值。
    【详解】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增长率不断减小,A错误;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应在t1前及时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正确。
    故选A。
    19. 政府对青龙山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对平台及平地采用“整体覆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手段进行绿化,斜坡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复绿,使青龙山披上了绿妆,鸟类及其他物种也越来越丰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龙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青龙山生态修复进行的演替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C. 可以预测青龙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
    D. 采矿产生的大石坑和深水塘,使群落偏离了自然演替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3、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青龙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青龙山生态修复前后发生了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也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可以预测青龙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C正确;
    D、人类活动造成青龙山产生大的石坑和深水塘,导致群落演替偏离了自然演替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0.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地公园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 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D. 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当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中的物种组成还是会发生变化,A错误;
    B、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正确;
    C、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故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C正确;
    D、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A。
    21. 在人工垦荒种植到弃耕过程中,某地经历了人工裸地→农田→草地演变,地上植被在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地下土壤微生物也随之改变,但其速度明显滞后于地上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垦荒种植改变原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弃耕后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
    B. 人工垦荒形成的裸地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由于缺少地上植被而没有垂直结构
    C. 人工垦荒可明显改变地上植被类型,再通过植被来间接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
    D. 该地经历了人工垦荒种植到弃耕后的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A、人工垦荒种植可以改变该地原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群落的恢复需要适宜的条件和时间,弃耕后短时间内该地不能完全恢复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A正确;
    B、任何生物群落均有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人工垦荒形成的裸地土壤中,虽然缺少地上植被,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地下不同土层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
    C、地上植被是该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生产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又是生物群落的主要分解者,地上植被类型也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故人工垦荒可以明显改变地上植被类型,再通过植被来间接影响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C正确;
    D、该地生态系统在人为影响消除后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2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古诗词不仅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往往还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有相互抑制作用
    B.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1、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详解】A、生长在一起的草和豆苗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相互抑制的,A正确;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B正确;
    C、植物只能从“泥”——土壤中吸收无机物,而不能利用土壤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错误;
    D、“野火烧不尽”是指草原被一场大火破坏了,“春风吹又生”暗含了春天一到,草又重新萌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比较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正确。
    故选C。
    23.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坚守创新植树造林理念,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并适度人为干预,以实现森林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最终形成大面积异龄、复层、斑块式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层、斑块式种植方式,遵循的是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B. 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C. “千年秀林”不需补充系统外的能量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 适度人为干预可以加快林区群落演替的进程,提高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在垂体方向上主要体现分层现象,而在水平方向上主要体现镶嵌分布的特点。
    2、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详解】A、复层是指群落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斑块是指群落水平方向镶嵌分布的现象,复层、斑块式种植方式,遵循的是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A正确;
    B、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提高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错误;
    D、适度的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增加投入,植树造林,可以加快群落演替,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24.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水中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藻类释放氧气,同时好氧细菌消耗氧气量下降
    B. 在AB段,溶氧量减少的原因藻类减少且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
    C. 在BC段上,藻类由于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数量上升
    D. 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溶解氧在BC段上升,可知藻类增多,藻类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同时好氧细菌下降,消耗氧气下降,A正确;
    B、在AB段,藻类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好氧菌增多,氧气消耗增多,因此溶氧量减少,B正确;
    C、藻类不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者才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分解成无机物,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25.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将人畜粪便、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通过堆肥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废弃物农业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B. 无废弃物农业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地力常新”
    C. 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
    D. 现代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协调、循环和再生”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粪便、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通过堆肥转变为有机肥料,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无废弃物农业”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实现“地力常新”,B正确;
    C、“无废弃物农业”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
    D、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吸收了传统农业的“协调、循环和再生”的思想,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26.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机制实现的
    B. 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都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D.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详解】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A错误;
    B、胰岛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信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中起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都可能导致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淋巴细胞、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就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故选ABD。
    27. 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时,膀胱充盈、扩张,使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导膀胱充胀感觉的盆神经传入冲动增多,送到冲动脊髓排尿中枢,同时也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环境条件允许时,便发生排尿反射。下面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脑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
    B. 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C. 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部位在其中央前回的顶部附近,且其代表区的范围不大
    D. 婴幼儿虽然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但排尿反射依然可以进行,只是排尿不完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膀胱壁存在牵张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该反射活动可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详解】A、脑是高级中枢,脊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应该共同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A错误;
    B、大脑可以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分级调节,而不是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B错误;
    C、中央前回是第一运动区,对躯体运动进行调控,而尿意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不是在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C错误;
    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时,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D正确。
    故选ABC。
    28. 饮入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叫作水利尿。科学家发现向清醒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或蔗糖溶液5分钟就可以抑制原有的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反应则完全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利尿现象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的
    B. 水利尿被抑制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 切除垂体后不再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无法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导致的
    D. 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进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A、饮入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叫作水利尿,引入大量清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尿量增多,A正确;
    B、灌注高渗盐水或蔗糖溶液5分钟就可以抑制原有的水利尿,灌注高渗盐水或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有所上升,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进而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
    C、切除垂体后不再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无法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C错误;
    D、抑制原有的水利尿是机体进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ABD。
    29.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注射新冠疫苗成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单针接种,根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将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插入腺病毒DNA中,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主要侵染肺泡细胞,是由于其表面存在ACE2受体
    B.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会在新冠病毒侵染机体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 疫苗进入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S蛋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抗体
    D. 感染过腺病毒的个体接种该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较差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详解】A、由题中信息“新冠病毒通过表面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可推测,新冠病毒主要侵染肺泡细胞,是由于其表面存在ACE2受体,A正确;
    B、注射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会在新冠病毒侵染机体时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C、因为腺病毒DNA中插入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所以疫苗进入人体内可以持续表达抗原S蛋白,刺激机体产生足量抗体,C正确;
    D、感染过腺病毒的个体可能体内会存在腺病毒的抗体,会使该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减弱,D正确;
    故选ACD。
    30. 植物开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低温诱导和光周期(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最为重要,研究表明有一系列基因产物控制开花。下图表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茎端生长点的花芽分化引起植物开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
    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A. 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B. 对照实验A和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
    C. 据对照实验B和C可推测该植物感受光周期并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D. 根据以上所有实验可得出短日照诱导植物顶端花蕾产生开花激素促进开花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
    题意分析,A植株接受长日照不开花,D植株受短日照开花,可说明该植物是短日照植物。B株下部的叶子接受短日照开花,C植株的顶端接受短日照不开花,这表明短日照和长日照对花芽的分化不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通过叶子才能影响芽的分化,是叶子接受了短日照刺激后产生了开花激素,从叶运输到芽而使芽分化为花芽,结果B株开了花。
    【详解】A、植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终都是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据此可推测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A正确;
    B、图中A植株接受长日照不开花,D植株接受短日照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该植物才能产生开花激素并调节植物开花,故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B错误;
    C、B植株下部的叶子接受短日照开花,C植株的顶端接受短日照不开花,可知受光周期刺激能够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C错误;
    D、根据以上所有实验可得出短日照诱导植物叶片产生开花激素并作用于顶端花蕾,促进开花,D错误。
    故选BCD。
    31. 为了探究从重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的适宜培养时间,科研人员通过培养大肠杆菌并抽样计数、提取质粒进行电泳分析,得到如下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大肠杆菌时需设置空白对照,以检测实验过程是否有杂菌污染
    B. 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摇床培养可防止大肠杆菌聚沉、减少菌体间的质粒转化
    C. 涂布平板培养大肠杆菌时,倒置培养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杂菌污染
    D. 在0~28h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6h左右提取质粒较为适宜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2、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数量的相对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稳;观察电泳图可知,培养时间在10h后才能够看到明显的电泳带,其中16h时的电泳带亮度最高。
    【详解】A、为了检测试验过程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设置空白对照组,即不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液,A正确;
    B、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摇床培养的目的是提供充足氧气、并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扩大培养,B错误;
    C、涂布平板培养大肠杆菌时,倒置培养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
    D、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在0~28h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中在16h时菌体数量的相对值最高;而观察电泳图可知,培养时间在10h后才能够看到明显的电泳带,其中16h时的电泳带亮度最高,由此推测16h左右提取质粒较为适宜,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32. 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入侵本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图是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物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互花米草入侵导致某些鸟类的食物减少、栖息地质量降低
    D. 由于长期的协同进化,少数鸟类逐步适应互花米草生境
    【答案】CD
    【解析】
    【分析】1.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详解】A、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演替没有发生在植被被彻底消除的地方,A错误;
    B、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水平方向上的种群变化,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由于互花米草植株密度高,某些鸟类难以在互花米草分布的滩涂湿地活动,这直接导致其栖息地丧失;另一方面,互花米草入侵也改变了滩涂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使某些对食物有很高的专一性的鸟类食物减少,C正确;
    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协同进化,少数鸟类(少数小型雀目)逐步适应互花米草生境,D正确。
    故选CD。
    33. 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4.90×1010
    200×108
    1.20×1010
    3.60×1010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7.58×108
    2.40×106
    6.00×106
    7.16×108
    注:单位为kJ·hm-2·a-1
    A.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DDT在甲中的浓度最高
    B. 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7%
    C. 乙、丙中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化学信息交流
    D. 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0×107kJ·hm-2·a-1
    【答案】AD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详解】A、由表可知,乙的同化量最小,说明乙的营养级最高,甲的同化量最大,说明甲的营养级最低,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营养级越高,所含DDT越多,则DDT在乙中的浓度最高,A错误;
    B、丙是第二营养级,乙是第三营养级,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40×107)÷(7.58×108)×100%=3.17%,B正确;
    C、乙、丙属于不同营养级,二者间存在捕食关系,可能存在信息交流,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C正确;
    D、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未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乙是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0×105+4.00×105=1.00×106kJ·hm-2·a-1,D错误。
    故选AD。
    34.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加大有机肥的使用,提高水肥效率,降低了“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伤害。某农科所对三种农业模式的土壤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石油农业
    14
    1.00
    有机农业
    18
    1.13
    无公害农业
    16
    1.04

    A. 三种农业模式中有机农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其土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B. 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通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土壤中存在与农作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 有机肥的使用能提高土壤腐生菌的种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其中有机农业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组分最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相对值最大,说明该模式的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
    【详解】A、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的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因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有机农业,A正确;
    B、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
    C、土壤中存在与农作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如固氮菌,是指农作物为微生物提供有机营养物质,而微生物能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营养,物质能循环,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
    D、长期使用有机肥后会使腐生细菌增加,腐生细菌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再被生产者利用,实现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C。
    35.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建设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C.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 曝气孔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吸附基质可增加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过植被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湿地中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通过吸附、分解等作用,可以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生物迁移和群落演替比较活跃,既存在开始于水生环境的水生演替,也存在开始于陆生环境的陆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B正确;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
    D、曝气增加了溶解氧的含量,会使厌氧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降低,D错误;
    故选ABC。
    三、填空题
    36. 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 ~ 6 次/s,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神经元 b 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表示抑制); 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b 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的,脑中神经元a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说明 _____
    (2)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 (填“增多”或“减少”),多巴胺合成及分泌_____ (填“增多”或“减少”),它们的受体都分布在_____。
    (3)某科研所研制了另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特效药乙,欲证明特效药乙有治疗效果,应该观察 _____;欲证明特效药乙与特效药甲的作用机理是否相同,应该观察_____。
    【答案】(1) ①. 单向 ②. 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2) ①. 增多 ②. 减少 ③. 脊髓运动神经元
    (3) ①. 使用药物后,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症状是否减轻 ②. b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乙酰胆碱含量、a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巴胺含量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兴奋在b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脑的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推断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多或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它们的受体都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
    【小问3详解】
    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和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所以欲证明特效药乙有治疗效果,应该观察用药后,患者的症状是否减轻;欲证明特效药乙与特效药甲的作用机理是否相同,应该观察b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乙酰胆碱含量、a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巴胺含量。
    37. 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免疫。
    (2)细胞B、C、D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5)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1)体液 (2)B、C
    (3) ①. 识别特异性识别 ②. 信息交流
    (4) ①.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②. 细胞
    (5)免疫防御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体液免疫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
    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物质Ⅱ为抗体。
    【小问2详解】
    细胞B和细胞C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D由细胞C分化而来,细胞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小问3详解】
    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传递抗原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此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4详解】
    体外培养的DC细胞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记忆T细胞则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这种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小问5详解】
    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的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的活化。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浆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过程。
    38. 为研究机械压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时对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_____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对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机械压力具有重要影响。
    (2)科研人员将若干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如图1),测定幼苗的乙烯产生量,实验结果如图2。

    请结合图1,解释图2两条曲线异同的原因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豌豆幼苗施加机械压力(分别覆盖厚度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单位为ppm),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分析,_____可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
    ②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是_____。
    (4)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共同完成的。
    【答案】(1)光、温度和重力
    (2)两组幼苗生长均未触及或刚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无明显差异;20天后,实验组幼苗生长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明显增加,对照组没有机械压力,几乎无乙烯产生
    (3) ①. 机械压力和乙烯 ②. 机械压力导致乙烯产生量增加、上胚轴缩短变粗;单独施用乙烯时,也可导致上胚轴缩短变粗
    (4)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小问1详解】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
    【小问2详解】
    造成图2两条曲线异同的原因是两组幼苗生长均未触及或刚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无明显差异;20天后,实验组幼苗生长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明显增加,对照组没有机械压力,几乎无乙烯产生。
    【小问3详解】
    由实验结果分析,无论是施加机械压力还是施用乙烯都可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是机械压力导致乙烯产生量增加、上胚轴缩短变粗;单独施用乙烯时,也可导致上胚轴缩短变粗。
    【小问4详解】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学生需要理解题目所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9. 平潭岛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某研究小组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进行相关研究,部分数据如图所示。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特征
    演替阶段
    生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5年灌草丛
    1.21
    15.25
    15年针叶林
    2.02
    20.00
    25年针阔混交林
    2.51
    30.25
    35年阔叶林
    2.21
    23.25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选择平潭岛上的不同坡度地区研究不同群落,这能体现群落的_____结构,其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依次是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平潭岛上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其土壤pH和养分的变化分别是_____和_____。根据图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能否说明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总是一致的?请说明理由:_____。
    (3)研究发现,不同群落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总呈正相关,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水平 ②. 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2) ①. 逐渐降低 ②. 逐渐增加 ③. 不能说明,物种丰富度仅与群落中物种数量有关,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二者不一定总呈正相关
    (3)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凋落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不同坡度上种群分布的差别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根据题表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依次是从5年灌草丛到15年的针叶林,再到25年的针阔混交林,然后是35年的阔叶林。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图信息可知,从灌草丛到阔叶林,土壤pH逐渐降低。从灌草丛到阔叶林,土壤落叶增加,微生物活动也增加,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进入土壤,使土壤养分增加;题表中,从灌草丛到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题图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不能说明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总是一致的。
    【小问3详解】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凋落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因此不同群落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总呈正相关。
    40.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则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则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人均生态足迹主要是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②.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③. 碳足迹 ④. 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分析】从题图可知,林地足迹一直处于盈余状态,草地足迹在赤字与盈余临界点附近波动,耕地足迹较为稳定地处于赤字状态,渔业用地足迹在90年代中期出现赤字,碳足迹赤字一直在增加,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人均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
    【详解】(1)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人均生态足迹主要是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2)根据图示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根据图示可知,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是碳足迹。可以采取的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点睛】能熟练从文字、图示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清楚什么是人均生态足迹,它包含什么,并能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碳足迹的赤字的措施等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生物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5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情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