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04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1年4月7日23时左右,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搭载海洋地质Ⅱ号科考船,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海海域表层海水( )
A.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 B.盐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C.密度北部高于南部 D.盐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关系
2.研发海底钻机系统的意义有(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②研究地幔中矿岩的物质组成
③改变能源消费构成 ④勘探海洋深海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表层海水相关知识,1千米以下为深层海水与题目不相关,A选项排除。盐度最大值位于副热带海区,其变化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南海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南部位于赤道附近,盐度由高纬向低纬度递减,B选项错误。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一般来说,海水盐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成正相关关系,南海海域表层北部海水盐度较大,海水密度北部高于南部,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2.海底钻机系统有助于了解我国海洋海床中各类矿藏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开发海底矿藏时,由于是自主研发系统,受他国影响较小,能够进一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①④正确。从材料可知,“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其深度较小,主要是对地壳中的矿脉进行研究,还不能达到地幔深度,②错误。海底钻机系统能够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还不能足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说法过大,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B。
积云由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轮廓分明。下图示意韩国西南部冬季风影响下不同地点积云比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因为( )
A.大气层较稳定 B.海风风速较大 C.陆地表面寒冷 D.海洋表面温暖
4.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距海远近 B.地形地势 C.水汽含量 D.近地面气温
【答案】3.D 4.B
【解析】3.从积云形成的动力因素来看,积云形成是对流上升冷却导致的,大气不稳定,并不是海风将积云从海洋吹向陆地的,A、B错误。近地面温度高,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冬季海洋和陆地相比,海洋表面温暖,陆地表面寒冷,海洋处更易形成积云,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4.积云主要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所以积云形成取决于水汽含量和热力性质。从水汽含量来看,海洋要多于陆地,沿海要多于内陆,故距海远近主要对比陆地和海洋积云比例,A错误。同在陆地,由海洋向内陆地区走,水汽含量减少,近地面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积云比例会下降,但图示中往内陆走积云比例在上升,C、D错误。此时,唯一与积云变化大致相当的是陆地海拔在上升,故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势,B正确。故选B。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答案】5.A 6.D
【分析】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
6.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地/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8.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答案】7.C 8.D
【分析】7.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都是纵波(P波)速度大于横波(S波),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横纵波都在地/月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纵波的速度大约为8km/s左右,横波的速度大约为4.4km/s,速度大于月球表面,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8.根据图中信息,地震波只有一处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D正确;整个月球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C错误;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A错误;“软流层 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B错误,所以选D。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9.B 10.C
【分析】9.由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②圈层、③圈层、④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由第1题分析可知,图中①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薄,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故选C。
2021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4.8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厘岛东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爪哇岛所属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消亡边界欧亚板块 B.生长边界欧亚板块
C.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 D.生长边界印度洋板块
2.此次地震,地震波从震源向地面传输过程中( )
A.横波和纵波速度均突然增大 B.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变化不大
C.横波速度增大,纵波速度减小 D.横波速度减小,纵波速度增大
【答案】1.A 2.B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板块的碰撞边界,属于消亡边界,爪哇岛属于亚欧板块,故A正确;B、C、D错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中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较均匀,B正确;A、C、D错误。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3.C 4.C
【分析】3.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
4.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
【答案】5.A 6.B
【分析】5.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大体上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我国陆壳最薄处位于东部,厚度小于36km,最厚处位于青藏高原,厚度大于70km。所以图示区域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上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故选A。
6.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莫霍界面到地表的部分为地壳,所以图中0km为莫霍界面,故选B。
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 )
A.地壳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 B.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
C.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壳 D.地壳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
8.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B.C. D.
【答案】7.D 8.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7.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从地表至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A图中纵波到一定地壳深度波速降为0,横波波速减小,说明地震波此时经过了液态物质,A正确;BCD图中波速没有明显的减小,也没有波速突降为0的情况出现,因此地震波没有经过有液态的石油构造部分,BCD错误。故选:A。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10.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Ⅰ圈层
【答案】9.B 10.C
【分析】9.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B正确。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是不同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不固定的,不断变化的;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也是不相同的,ACD错误。故选B。
10.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 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答案】1.B 2.D
【分析】1.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主要是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但海洋地壳通常只有十多千米,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幔。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先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水平晃动,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研究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 B.地幔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
4.地质探测发现图中乙处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 )
A.温度高 B.压强大 C.地层稳定 D.地层活跃
5.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玛峰海拔( )
A.下降加快 B.下降减慢 C.上升加快 D.上升减慢
【答案】3.B 4.B 5.D
【分析】3.由图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岩石圈的底部,而岩石圈的组成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C错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D错误。故选B。
4.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非常致密坚硬上由于板块之间受到挤压,压强大,与温度无关,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但与题干不符,C、D错误。故选B。
5.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珠穆朗玛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其高度不断上升,而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将高山削低,会使珠穆朗玛峰海拔上升减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a层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呈液体状态 B.一般位于地幔
C.古登堡面附近 D.纵波无法穿过
7.与该地理现象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滑坡 D.台风
【答案】6.B 7.C
【分析】6.读图可知,a层为火山喷发物质的来源地,应为软流层,处于地幔上部,B对。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A错。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界面,C错。纵波和横波均可以通过该层,D错。故选B。
7.台风、洪涝和干旱均是气象灾害,由大气活动异常导致的,与火山喷发无关,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巨大震动,会导致火山周边的泥土松动,从而导致山体滑坡。故选C。
格林尼治时间2018年11月30日17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以北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1千米。正在阿拉斯加东部山区考察的小明同学明显感觉到了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软流层 B.岩石圈 C.下地幔 D.地核
9.从理论上讲,小明同学感觉到地震时(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仅左右摇晃 D.仅上下颠簸
【答案】8.B 9.B
【分析】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
8.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岩石圈平均厚度为80千米。由材料“震源深度约41千米”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岩石圈,B正确。
9.纵波速度快,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横波速度慢,给人的感觉是左右摇晃;因此从理论上讲,小明先感觉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软流层 C.③-地幔 D.④-岩石圈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B.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C.③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10.A 11.B
【分析】10.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特征判断,图中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对应正确的是①—-地壳,A正确;图中②层包含软流层,但不都是软流层,B错误;③层横波消失,应为液态的外核,不是固态的地幔,C错误;④层位于地心附近,应为内核,而岩石圈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上部,D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知,地震波通过①和②之间界面,横波和纵波均明显加速,应是莫霍界面,A错误;图中显示,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应是遇到了液态的外核,B正确;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而③层为外核,C错误;图中显示,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降速,因此纵波和横波波速不都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错误。故选B。
考点0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现“东数海算”,能够,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4 国际合作-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考点04 国际合作-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品牌茶叶的核心竞争优势是,该品牌茶叶销售门店的最佳区位是,关于科隆自贸区,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1植被-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索科特拉岛,龙血树,暗紫贝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