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03541/0-16938865579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03541/0-16938865580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03541/0-16938865580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青砖雕刻图案 B.粮食酿制老醋C.贺兰石刻制砚台 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天然气作燃料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稀盐酸除铁锈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农业上用喷灌或滴灌节约用水C.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净化水时利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测定溶液的pHC.稀释浓硫酸 D.熄灭酒精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垃圾处理中废纸属于不可回收物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直接用带油的布擦拭D.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6.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是A.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B.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大量使用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分子运动现象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探究燃烧的条件D.探究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的高低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中丙和丁物质都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5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D.丁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9.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1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C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获得精盐溶解、过滤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 B.B C.C D.D1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乙为稀盐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B.若乙为氢氧化钙,则丙、丁种一定有盐C.若丁为水,则甲、乙中有一种可能是酸D.若丙为硫酸铜,则甲和乙一定是酸和碱 二、填空题12.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太空快递”成功“上新”。(1)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2)“天宫空间站”采用众多先进科技,如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天线,钛镍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3)飞船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相比纯铝的优点是 (填序号)。A.硬度高B.熔点高C.抗腐蚀性强1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写一条)。(2)实验室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溶液,主要涉及以下操作:①溶解;②计算;③称量、量取。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3)在20℃时,将B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析出B的质量是 g。(4)t2℃时,接近饱和的B溶液中混有少量的A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B晶体。 三、实验题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既可以收集氧气又可以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序号)。 四、填空题15.化学对创造美好生活做出重大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医疗上生理盐水用 和水配制。(2)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俗称酒精,可做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3)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若土壤酸性过强,常用 来改良。(4)在日常生活中,蒸馒头时可加入 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使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的原理是 。(5)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与水混合浸泡丝帛,再加入生石灰即可。请写出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16.天然存在的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学习小组想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称取20g大理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200g稀盐酸,大理石完全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3.4g。(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六、科学探究题17.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图3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解释与结论】(1)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 。(3)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反思与交流】(4)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写出所用试剂即可)。(5)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 (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拓展与延伸】(6)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实验编号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取20mL)锌的形状(均取1g)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①20%锌粒31.7②20%锌片50.9③30%锌粒61.7④30%锌片79.9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18.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相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学习小组开展“低碳行动”实践活动,聚焦主要物质二氧化碳,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过程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完成如下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实验现象紫色纸条不变色紫色纸条不变色紫色纸条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分析对比实验Ⅰ、Ⅱ、Ⅲ,得出的结论是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1)实验Ⅳ的目的是 。(2)分析对比实验Ⅲ和Ⅳ,得出的结论是 。(3)写出实验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碱溶液的反应。【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解释与结论】(4)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实验②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反思与评价】(5)有同学认为实验②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合理,他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于是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方案有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方案一在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中挤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方案二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方案三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表达与交流】(6)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请你为某工厂提出一条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建议: 。
参考答案:1.B【详解】A、青砖雕刻图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制老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贺兰石刻制砚台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黏土塑制各种形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A【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确;B、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错误;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D错误;故选:A。3.C【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业上用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并不是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达到净水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C【详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5.D【详解】A、垃圾处理中废纸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因此废纸属于可回收物,A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说法错误;C、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应先用干布擦干,然后再用带油的布擦拭,能使铁与氧气、水隔绝,自行车不易锈蚀,否则会加快铁的锈蚀,C说法错误;D、打开汽水瓶盖,会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因此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变小,而冒出大量气泡,所以原因是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D说法正确。故选:D。6.C【详解】A、汽油易燃烧,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A正确; 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故B正确; 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适量使用,但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污染环境,故C错误; 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7.B【详解】A、将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反应前后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不能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C、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可以达到目的,故C正确;D、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碳化(变黑),即接触火焰的两端变黑,说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故D正确。故选:B。8.C【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的生成物一氧化氮和水均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5,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氮元素由﹣3价变成+2价,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说法错误;D、丁物质是水,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说法正确。故选:C。9.D【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推理不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推理不正确;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因为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推理不正确;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推理正确。故选:D。10.B【详解】A、酚酞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均不变色,向稀盐酸(酸性)和氯化钠溶液(中性)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均不变色,故A错误;B、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氧气具有助燃性,剧烈燃烧的是氧气。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但浓度不高,燃烧一段时间熄灭的是空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开,故B正确;C、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获得精盐,需要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如不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溶液,不是精盐固体,故C错误;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A、酸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都会生成盐,推断正确;B、碱和酸、盐、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盐,推断正确;C、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是酸,推断正确;D、硫酸铜属于盐,产生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推断错误;故选:D。12.(1)O2(2)金属材料(3)AC 【详解】(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用O2表示,所以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氧分子,化学符号是O2。故填:O2。(2)合金、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钛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3)铝合金相比纯铝的优点是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故填:AC。13.(1)20℃时,B的溶解度是31.6g,(或在t1℃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等)(2)②③①(3)15.8(4)降温结晶 【详解】(1)从图1中可以知道20℃时,B的溶解度是31. 6g,在t1℃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等;(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答案为:②③①;(3)20℃时, B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B,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B,所以在20℃时,将B物质的100g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析出B的质量是15.8g;(4)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t2℃时,接近饱和的B溶液中混有少量的A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B晶体。14.(1)集气瓶(2) B (3)C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则既可以收集氧气又可以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C。15.(1)氯化钠/NaCl(2)乙醇(3)熟石灰(4) 碳酸氢钠 隔绝氧气(或空气)(5)Ca(OH)2+K2CO3=CaCO3↓+2KOH 【详解】(1)医疗上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用氯化钠和水配制而成。故填:氯化钠。(2)酒精学名乙醇,即乙醇俗称酒精。故填:乙醇。(3)熟石灰是一种常见的碱,若土壤酸性过强,常用熟石灰来改良。故填:熟石灰。(4)碳酸氢钠(小苏打)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蒸馒头时可加入碳酸氢钠(小苏打)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使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由于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故填:碳酸氢钠;隔绝氧气(或空气)。(5)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16.(1)6.6(2)解:设2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15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75%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0g+200g−213.4g=6.6g,故填6.6。(2)见答案17.(1)(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3)置换反应(4)锌、硫酸铜溶液、银(5)能(6)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③或②④ 【详解】(1)铜、锌、银三种金属中,只有锌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即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Ⅱ中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3)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Ⅱ中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这两个化学反应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故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的金属活动性,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故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用锌、硫酸铜溶液、银;(5)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M的活动性大于氢,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则金属M的活动性大于铜,故金属M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6)根据实验记录表可知,实验①②对比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其他因素应该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①③或②④,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18.(1)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3) (4)产生白色沉淀(5)方案一、方案三(6)(7)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详解】(1)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则实验Ⅳ的目的是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对比实验Ⅲ和Ⅳ,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3)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①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5)案一:在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中挤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都会使软塑料瓶内气压减小,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滴加等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案一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二: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方案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三: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钠,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方案三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方案一、方案三;(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工厂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