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泸县一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生理盐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B.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 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塉,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内膜光滑,基质中含有基粒,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实验中,需要使用清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A错误;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正确;C、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是被杀死固定点的,不能观察到分裂的过程,C错误;D、洋葱细胞不会主动吸收蔗糖,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D错误。故选B。2.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细胞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C.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D.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答案】B【解析】【详解】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故A项正确;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项错误;转录一般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项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由此可推知,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D项正确。3.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亦称低原反应。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氧气、二氧化碳一样,血红蛋白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醉氧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不会发生变化C.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多.携带氧气的功能增强D. 低原反应发生后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调节下,机体会立即恢复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即氧气含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的过程。【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说明醉氧时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了变化,使内环境的稳态失调,B错误;C、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人,由于环境中氧含量较低,机体为了能满足对氧的需求,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可能会增多,使携带氧气的功能增强,C正确;D、低原反应发生后,在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调节下 ,机体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节才能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C。4. 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B. 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C. 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基本持平D. 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有:被下一级同化(最高营养级没有)、呼吸作用热能散失、流向分解者。【详解】A、P是生产者,R、S、T、F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各种生物成分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不同,如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消费者主要通过捕食获取物质和能量,A错误;B、R属于初级消费者,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分解者)利用和被S(次级消费者)摄入,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出,说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生态系统的总呼吸作用,则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小于二氧化碳吸收量,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5. 下列关于发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 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利用葡萄汁可以产生酒精C. 家庭自制泡菜腌制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参与了发酵D. 酵母菌、醋酸菌都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乳酸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生活【答案】D【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而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泡菜制作的原理是需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然后制作成泡菜。【详解】A、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A错误;B、酵母菌在氧气不足条件下利用葡萄汁可以产生酒精,B错误;C、家庭自制泡菜腌制过程中主要有乳酸菌参与了发酵,也有其它如酵母菌参与了发酵,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醋酸菌是好氧菌,都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活,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生活,D正确。故选D。6. 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自来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为了充分融化,需要一直用大火加热并不断搅拌C. 将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不能成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答案】D【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使酵母菌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正常状态,可避免杂菌的污染,A错误;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并搅拌,防止海藻酸钠焦糊,B错误;C、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C错误;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易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呈蝌蚪状或椭圆形,D正确。故选D。7.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家洛索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通过蜥蜴实验证明了进化论。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说:“自然选择法则”即使在短期内同样也能显现出来。实验材料:沙氏变色蜥,大型卷尾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实验原理:当大型卷尾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出现初期,腿部较长的沙氏变色蜥因为奔跑速度更快,更容易生存下去,将在“自然选择”中胜出。但是之后,随着大型卷尾蜥逐渐开始并适应树栖生活,短腿的沙氏变色蜥因为更适宜在树枝中间灵活穿行,反过来取代长腿沙氏变色蜥,成为“自然选择”的新宠。(1)实验过程: ①洛索斯选择巴哈马群岛作为研究地点,共选择了12座沙氏变色蜥生活的小岛,分为两组:实验组:________。对照组:________。 ②记录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证明了洛索斯的假说成立。(2)该实验为________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3)大型卷尾蜥和沙氏变色蜥为捕食关系,它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________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1) ①. 6座小岛,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 ②. 小岛保持原状 (2) ①. 对照 ②. 有无大型卷尾蜥 (3)生存斗争【解析】【分析】1、对照原则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实验原则,通过对照实验,既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对比出实验结果,又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实验中,往往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对自变量进行处理,把因变量的变化当做实验结果;对照组,往往对变量不做处理;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地球上不仅出现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小问1详解】自然选择法则的主要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由于大型卷尾蜥是沙氏变色蜥的天敌,所以可以把“大型卷尾蜥"当作实验的“自然条件”,即自变量处理为是否引入大型卷尾蜥,去验证假说是否成立,于是实验组:6座小岛,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对照组小岛保持原状(不做处理,进行空白对照)。【小问2详解】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唯一的自变量是人为改变的变量,即“有无大型卷尾蜥”。【小问3详解】自然选择学说主要从以下四点阐明: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由于这两种蜥蜴生活在同一空间、资源环境下,种间关系为捕食,这体现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对假说的正确性进行检验,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8. 下表为经历砍伐后的某林地中,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物种数量年数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2523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 (1)经历砍伐后,林地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原因是________。(2)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种类逐渐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林地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是________,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渐________,物种多样性________。(4)若要调查该林地兔子的种群数量,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若标记物易引起兔子天敌的注意,会使调查结果________。【答案】(1) ①. 次生 ②. 经历砍伐后林地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 (2)草本植物和灌木、乔木竞争空间和阳光、土壤无机盐等资源时处于劣势 (3) ①. 逐渐增多 ②. 逐渐增强 ③. 逐渐增加 (4) ①. 标志重捕法 ②. 偏大【解析】【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题中随时间推移,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草本逐渐减少,灌木和乔木逐渐增多。【小问1详解】经历砍伐后,林地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原来的植被没有被彻底消灭,这是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演替过程中,随着土壤等条件的改善,灌木、乔木的种子落到这里萌发,在和草本竞争空间和阳光、土壤无机盐等资源时获得优势。【小问3详解】据表,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减少,灌木和乔木逐渐增多,乔木和灌木生长得更高,受光面积更大,积累的有机物更多,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植物种类增多,动物、微生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小问4详解】兔子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用标志重捕法。根据计算公式:(初次捕捉标记数)/(总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数),若标记物易引起兔子天敌的注意,会使重捕标记数降低,使计算得到的总数偏大。9.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胃胀、发热等。(1)呕吐会造成水分大量流失,腹泻会使机体不能及时从消化道吸收水分,因而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_______产生渴觉,经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_______增多,促进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此时机体产热量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散热量,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同时,服用退热药,主要通过_______(答2点)等生理途径来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3)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_______,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抗利尿激素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 (2) ①. 大于 ②.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3)记忆细胞【解析】【分析】1、人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小问1详解】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渴觉也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导引起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小问2详解】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会上升,进而导致发热;同时,服用退热药,通过汗腺分泌增加(出汗)、皮肤血管舒张等生理活动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小问3详解】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主要是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10.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通过细胞代谢在根部产生一种调节渗透压的代谢产物,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却很难找到。自然状态下,“海水稻”单株生长,自花受粉。抗病、易感病以及茎的高矮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易感病由基因G和g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矮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基因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基因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亲本为易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海水稻”品种。(1)“海水稻”产生调节渗透压的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存在于根部细胞中的根本原因是______。(2)某“海水稻”品种M是用野生海水稻与栽培稻杂交后,经多年耐盐碱选育获得,其耐盐碱能力远强于野生海水稻,且产量高,则获得品种M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的分离世代中选择抗病矮茎个体,再通过__________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矮这一相对性状,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4)若利用题干两亲本,通过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纯合的抗病矮茎“海水稻”品种的概率是________,试简述该育种过程_______。【答案】(1)基因选择性表达 (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3) ①. 连续自交 ②. 高茎:中茎:矮茎=1∶6∶9 (4) ①. 1/8 ②. 利用亲本杂交获得F1,种植F1,提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逐一分开移栽到易感病环境,表现抗病且为矮茎的就是所需品种【解析】【分析】由题可知,亲本易感病矮茎基因型为ggDDEE,抗病高茎基因型为GGddee。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详解】(1)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因此“海水稻”产生调节渗透压的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个或多个优良基因集合在一起。“经多年耐盐碱选育获得,其耐盐碱能力远强于野生海水稻,且产量高”说明进行了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因此获得品种M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3)如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D_E_R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的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DDEERR)。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量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矮这一相对性状,两亲本杂交所得的F1基因型为DdEe,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矮茎(D_E_)∶中茎(3 D_ee+3 ddE_):高茎(ddee)=9∶6∶1。(4)要得到纯合的抗病矮茎基因型为GGDDEE,通过单倍体育种,亲本易感病矮茎基因型为ggDDEE,抗病高茎基因型为 GGddee,F1为GgDdEe,可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花粉,所以理论上获得纯合的抗病矮茎“海水稻”品种的概率是1/8。(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 糙米含有蛋白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糙米为原料,用酶解法可生产新型降血糖药物----降血糖活性肽。请回答: (1)在用酶解法生产降血糖活性肽前,需对酶的活性进行测定。酶的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产降血糖活性肽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脂肪酶”、“淀粉酶”或“蛋白酶”)。若使用固定化酶技术,一般用_____________法对酶进行固定。(3)为缩短生产时间,在底物量和酶量相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科研小组研究了 酶解时间与底物水解度的关系,结果如上图所示。 ①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最优酶解反应时间均为__________分钟;超过该时间后底物水解度趋于平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采用____________(填“游离酶”或“固定化酶”)来生产降血糖活性肽,不选择另一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答案】(1)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 ①. 蛋白酶 ②. 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 (3) ①. 50 ②. 蛋白质浓度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③. 固定化酶 ④. 与固定化酶相比,游离酶的水解效果较差;游离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影响产品质量;游离酶对强酸、强碱和高温等非常敏感,更容易失活【解析】【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小问1详解】在用酶解法生产降血糖活性肽前,需对酶的活性进行测定。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通常比较酶活力单位的大小,指在适宜条件下,1min内转化1mmol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小问2详解】生产降血糖活性肽所用的原料为糙米,而糙米中富含蛋白质,因此,应选用蛋白酶将其降解为小分子,而后才能用于生产降血糖活性肽。若使用固定化酶技术,一般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对酶进行固定,因为酶分子小,可用上述方法固定,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小问3详解】①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最优酶解反应时间均为50分钟;超过该时间后底物水解度趋于平缓,应该是由于蛋白质浓度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