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与计算 专题训练-【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3 次下载
- 3.1《温度》-【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 3.2《熔化和凝固》-【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 3.3《汽化和液化》-【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2 次下载
- 3.4《升华和凝华》及本章复习-【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学案 1 次下载
3.5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知・讲・练·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展开3.5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学生版)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时间:70分钟分数:70分)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3分)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23℃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7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100℃
2.(本题3分)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
3.(本题3分)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熔化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汽化
C.秋天,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液化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4.(本题3分)灸灸夏日,同学们喜欢吃冰根来解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袋子上有小冰晶是液化现象
B.冰棍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会“冒白气”,是凝华现象
C.冰棍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放久了会变小是因为冰棍发生了汽化
D.冰棍含在嘴非常凉快,是因为冰棍熔化要吸热
5.(本题3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 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6.(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晶体的温度达到它的熔点就一定熔化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就一定开始沸腾
7.(本题3分)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天车内开空调时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内表面
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成冰胀破水箱
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
D.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凝华
8.(本题3分)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D.霜的形成是乙到丙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9分)
9.(本题3分)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本题3分)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1.(本题3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 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2.(本题3分)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所示的纸锅,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水沸腾了,但纸锅却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因为选填“低于”或“高于”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13.(本题3分)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此过程(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14.(本题4分)寒冬,坐满乘客的出租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选填“内”或“外”)侧,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选填“吸”或“放”)热汽化,车窗又变清晰了;出租车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三、实验题(共27分)
15.(本题8分)小刚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的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某时刻所用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该按照 (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
(3)用试管装适量海波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好处是 ;
(4)从图乙可以看出,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该物质的熔点是 ℃;
(6)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7)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 min。
16.(本题12分)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小云在如图甲实验中的错误是:①温度计读数时;②.
(4)实验小组同学协助小云纠正实验错误后,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5)实验中,小云用表格记录了测量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的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101 | 98 | 98 | 98 |
①该实验的数据记录中也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那是 min时的数据;②剔除错误数据后,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丁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沸腾过程中的“水温一时间”图象;
( )
③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它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
17.(本题7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 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固态碘。这是现象(填写物态变化)。该现象热(选填“吸”“放”)。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分是,(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6~37℃,故A不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40℃,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他人的体温,若被测人的体温不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准确,如果低于原来的人的体温,则显示原来的示数。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7℃和40℃,那么两次测温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38℃和4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秋天,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袋子上的一层白花花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刚拿出来的冰棍还会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冰棍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放久了会变小是因为冰棍发生了凝华,故C错误;
D.吃冰棍时感觉凉爽时因为冰棍熔化时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加快的蒸发的方法: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加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ABC.利用管道替代沟渠输水,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都是控制了蒸发的面积,并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ABC不符合题意。
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所以在-20摄氏度时也能发生蒸发现象,故B正确;
C.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持续吸热,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熔化,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持续吸热,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但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温度高,玻璃在交界处,玻璃的温度高于车内,低于车外,故是车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在车窗的外表面,故A错误;
B.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混合后,凝固点会降低,所以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B正确;
C.舞台上干冰制造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故C错误;
D.冬天,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则乙是固态,丙是液态水,冰雪消融是乙到丙的过程,故A错误;
B.露珠消失是液态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汽化吸热,甲是气态,因此露珠消失是丙到甲的过程,故B错误;
C.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是甲到丙的过程,故C正确;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是甲到乙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9. 室内 凝华 放出
【详解】[1][2][3]“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室外的温度低,室内的温度高,所以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窗发生的凝华现象。由凝华的定义知凝华要放热。
10.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11. 汽化 凝华 熔化
【详解】[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由液态水汽化成气态水蒸气。
[2][3]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由于高空的环境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由于大量水蒸气不断进行液化和凝华,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固态小冰晶熔化成了液态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2. 吸收 不变 低于
【详解】[1][2][3]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且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酒精灯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3. 汽化 吸热 液化
【详解】[1][2]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汽化为气态制冷剂,此过程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
[3]气态制冷剂在冰箱外的管子里液化为液态制冷剂。
14. 液化 内 吸 压缩体积
【详解】[1][2]汽车内人很多,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的内侧,此过程放出热量。
[3]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会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4]出租车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15. 38 自下而上 让海波受热均匀 晶体 吸收 48 固 6
【详解】(1)[1]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刻度值由下往上变大,是零上,示数为38摄氏度。
(2)[2]为了确保烧杯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实验器材应由下而上的顺序来安装。
(3)[3]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实验,试管中的海波全部浸在水中,则受热更均匀。
(4)[4]由图乙知,海波在熔化过程的BC段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5]在熔化过程,酒精灯需要不断加热,所以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5)[6]图乙的BC段是熔化过程,其温度保持在48摄氏度不变,那么海波的熔点为48摄氏度。
(6)[7]该物质在30摄氏度时,尚未熔化,仍处于固态。
(7)[8]熔化过程从第6min开始,第12min结束,所以熔化过程持续6min。
16. 自下而上 水银温度计 68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丙 小水滴 6 98 当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分析】涉及的知识点如下:
(1)由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确定应从下而上依次组装器材;水的沸点大约为100℃,据此选择温度计;
(2)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
(3)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片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液体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白气是由大量的小水珠组成的,为液化现象;
(5)①根据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
②利用表格中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③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沸点,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1)在实验中,由于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酒精灯及其上面的石棉网,然后再调整温度计的位置,所以,应是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由于水的沸点大约为100℃,高于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所以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68℃;
(3)由图甲知道,实验中的错误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这样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温度的影响,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4)由于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最后破裂;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故C图是沸腾现象,D图是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组成的;
(5)①由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由数据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时的温度应为98℃,而第6min的温度为101℃,明显高于其它数据,故此数据是错误的;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则水沸腾过程中的“水温一时间”图象如下:
③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为98℃,即沸点为98℃,而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了器材的组装、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沸腾的特点及图象的画法及数据的分析、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7. 碘蒸气 凝华 放热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固态碘不可能熔化 二氧化碳 小水珠 液化
【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详解】(1)[1][2][3]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停止加热,碘蒸气遇到内壁和顶部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碘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2)[4]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5][6][7]干冰在热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形成气泡,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