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解课文,归纳消息的一般特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堂实录 环节一 导入今天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它被选入《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一书,是一篇典范的消息。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一则消息由标题、电头、正文构成。正文中有导语和主体。阅读消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阅读的过程分三步。首先,关注电头,了解消息的发布渠道、报道时间。其次,从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提取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连缀起来,概括出一则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时还可以了解一下新闻背景。最后,区分陈述客观事实的语言,与流露作者立场和情感倾向的语言。更深入的把握一则消息的内容。 今天这堂课,我们还是用类似的阅读路径来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课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阅读这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
环节二 讲解课文
先请同学们听我诵读一遍这则消息(教师通读课文)。迅速浏览消息后,请同学们回答:
这则消息是哪家新闻媒体报道的?从哪个地方发来的报道?什么时间报道的?
阅读电头可以知道,发布这则消息的新闻媒体是路透社。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是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发来的报道。报道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接下来请同学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入手分别梳理信息。
阅读标题可知事件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阅读导语,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颁发的。获奖者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根据消息的报道时间可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 接下来,我们梳理主体部分。第二段总共两句话。第一句的主语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第二句的主语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两句的谓语都是有。宾语是获奖者的名字及其国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由此可知,这一段的核心词是获奖者。这段介绍了获奖者信息。获奖者有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瑞士的迪南和经济学家帕西。 第三段总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瑞典和挪威的4个机构颁发诺贝尔奖,奖金从诺贝尔基金中拨款。这一句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和奖金的拨款机构。第二句的主语是授奖仪式,谓语是举行,时间是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地点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这句话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及地点。简而言之,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四段,这一段总共五句话。第一句话中的这指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句话交代了诺贝尔发明的这些炸药,使他获得巨额收入。第二句话中的这笔巨款指第一句中的巨额收入。这句话意思是诺贝尔用它发明炸药获得的巨额收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第三句话的主语是利息,谓语是支付,宾语是诺贝尔奖金。这句话的意思是,诺贝尔用它发明炸药获得的巨额收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这笔资金每年产生的利息支付获奖者的奖金。这三句话都在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第四句话交代了诺贝尔基金会是前面介绍的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和管理者。但,表示转折。强调了诺贝尔基金会无评价权。第五句话的主语是诺贝尔奖的评议权,谓语是属于,宾语是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句话介绍了诺贝尔奖评奖权的归属问题。概括一下第四段五句话的意思。这段交代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诺贝尔奖金管理权和诺贝尔奖评奖权的归属问题,这段话是这则消息正文的背景。 梳理清楚这些要素后,请同学们尝试概括新闻事实及相关的新闻背景。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每年颁发给过去一年里,在五个领域内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今年获奖者有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瑞士的迪南和经济学家帕西。诺贝尔奖由瑞典和挪威的4个机构颁发,奖金,从诺贝尔基金会拨款。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以后每年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诺贝尔用其发明炸药获得的收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奖金管理权属于诺贝尔基金会,评奖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概括了新闻事实后,有一处细节需要请大家注意。我们看结尾的这句话,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在教材的旁批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当时诺贝尔奖是首次颁发,所以作者在消息中特别说明,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由此体现诺贝尔奖的权威和公正。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每段呈现的新闻事实。第一段导语交代的事实是: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在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每年颁发给过去一年里在5个领域内,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第二段介绍的事实是:德国的伦琴因发现了X射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荷兰的范托夫因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的贝林因其在血清疗法研究上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的普吕多姆因其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士的迪南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尔西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两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第三段介绍的事实是:诺贝尔奖由瑞典和挪威的4个机构颁发,奖金,从诺贝尔基金会拨款。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以后每年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第四段介绍的事实是:诺贝尔用其发明炸药获得的收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奖金管理权属于诺贝尔基金会,评奖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回顾新闻事实后,我们可以思考:这四组新闻事实之间的顺序能否互换? 第一段导语集中呈现了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有时间、事件、颁奖者、颁奖对象及要求。因为是首届颁奖,所以在导语中着重介绍颁奖对象及要求。一方面让大家了解诺贝尔奖。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诺贝尔奖将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获奖者信息是这则消息的重要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详细的报道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介绍完谁获奖,接下来自然要介绍谁颁奖,何时何地颁奖。最后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这种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组织新闻材料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则消息的阅读路径。第一,关注电头,在电头中我们知道了消息的报道单位英国的路透社。以及这则消息报道于颁奖仪式当天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第二,从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提取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连缀起来,概括出一则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及相关的新闻背景。第三,思考了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的用意。更深入的把握了这则消息的内容。第四。我们分析了段落间的顺序,从而了解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环节三 归纳消息的一般特点下面我们根据两节课学习的三则消息,归纳消息的一般特点。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有时也叫新闻。消息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新闻基本体材。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三则消息中提炼消息的共性特点,完成表格。从外部的结构形式上来看,消息是一种程式性较强的文体。它由标题、电头、正文三个部分构成。正文部分又分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当然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部分中。电头也称消息头,是消息的外在标志,是与其他文体区分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任务三的新闻写作,我们根据三则消息来提炼一下电头的写法。 将这三个电头放在一起,我们发现,电头需要包含发稿单位、地点、时间
三个要素。电头有什么作用呢?主要是表明消息的发布渠道以及报道时间,有利于读者进行判断。我们在看报纸上的消息时,有时电头会被冠以本报讯的字样。这是指消息,是由本报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当然,目前新闻界对电头的使用已经有了变化,有的报纸就全部取消了电头。消息一般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进行报道。正文第一部分的导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今天我们学习的《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本。
从字数上来看,这三则消息文字量都不算多。一般而言,消息的篇幅都比较短,很多新闻史上著名的消息只有寥寥两三百字。接下来我们看时效性。第一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的发稿时间是四月二十二日二时。新闻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从消息中我们可以得知,渡江战斗是在二十日午夜打响的。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消息中有一句话,不到24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也就是说,在二十一日午夜之前,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从二十一日午夜到二十二日凌晨,当中的间隔不过就是几个小时而已,可见,这则消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第二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消息发布时间是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在二十二日凌晨二点前,中路军已度过约三十万人。至发电时止,西路军三十五万人,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东路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在二十三日也可以渡完,这是一条在战时发布的消息,时效性强。
第三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写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当天,也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由此可见,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时效性非常强,报道的都是刚刚发生的事。可以说时效性是消息的生命。消息需要争分夺秒,迅速完稿,用尽量精炼的语言传播出尽量多的最新信息。
消息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洁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导语之后有这么一句话: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句话在九江这一地点后补充了不含两个字,就是为了体现语言的准确严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第四段: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合法一词对拥有者的范围做了限定,同样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三路军的介绍顺序。同日同时的东西两路军,为什么西路军放在中路军后先介绍呢?是因为西路军和中路军遇敌情况相似,紧挨着中路军战况介绍西路军的战况可以节省笔墨。这个例子体现了消息语言简洁的特点。最后来看表达方式。消息一般以继续说明为主。用事实说话,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抒情。
环节四 布置作业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2课1-6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这些人与我的关系是怎样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