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3节免疫失调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过敏反应
    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有时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作过敏原,例如鱼、虾、花粉等
    C.过敏反应是特殊的体液免疫,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D.过敏者都是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
    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免疫反应,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有可能在24 h后才有症状。
    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过敏反应
    答案 B
    解析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抗体,可见有淋巴细胞参与,C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产生过敏反应,D错误。
    3.过敏反应是由于某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而发生的。能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的细胞是( )
    A.表面吸附有抗体的细胞 B.浆细胞
    C.皮肤的细胞 D.呼吸道的细胞
    答案 A
    解析 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从而刺激表面吸附有抗体的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表面没有吸附相应抗体的细胞是不可能释放出组织胺的。浆细胞产生的是抗体。
    4.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
    A.产生的细胞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C.作用的方式不同 D.作用的结果不同
    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都是浆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二者都能识别抗原,但过敏反应中的抗体附着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接触到相同的抗原后,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而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
    5.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先给病人做“皮试”,其目的是( )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剂量
    B.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病
    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 D
    6.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过敏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某一过敏原,肥大细胞上的抗体能与同一过敏原发生结合,A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故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24 h之后才表现出症状,C错误。
    知识点二 自身免疫病
    7.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提到的心脏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符合题意。
    8.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致病机理与过敏反应相同
    B.甲细胞是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红细胞
    C.乙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抗红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细胞能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处理掉。该病的致病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相同,A错误;甲细胞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乙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D正确。
    9.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B.该病大多见于年轻男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C.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D.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答案 B
    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女性。
    10.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
    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被破坏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A正确;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B错误,C正确;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抗体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说明红细胞表面有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D正确。
    知识点三 免疫缺陷病
    11.下列关于免疫缺陷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
    B.免疫缺陷病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C.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免疫缺陷病患者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答案 C
    解析 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C错误。
    12.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因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全,免疫球蛋白缺乏导致的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体重下降及反复感染等。下列关于该病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主要是由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C.该病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
    D.该病体液免疫缺失更为突出
    答案 D
    解析 该病的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严重缺失。
    13.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一种遗传病
    B.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胞
    C.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
    D.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
    答案 A
    解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HIV主要攻击和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B正确;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C正确;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D正确。
    14.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贯彻“防艾人人有责”的思想,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输血、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握手、拥抱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C.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们应该避而远之
    D.艾滋病主要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大脑功能丧失而死亡
    答案 A
    解析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病毒,而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正确;输血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但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握手、拥抱应该不会感染艾滋病,B错误;如果身边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们应该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关心和鼓励,而不是避而远之,C错误;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因此其破坏的主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D错误。
    1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生成辅助性T细胞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不是在内环境,A错误;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分泌抗体,与内环境中的HIV结合,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辅助性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故随着辅助性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能力都会降低,C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B.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C.抗原可以是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
    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答案 AB
    解析 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A错误;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C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因此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D正确。
    17.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 ABC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的物质a使机体产生了抗a抗体,说明是它作为抗原激活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C正确;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抗a抗体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不能收缩,这是自身免疫病,B、D正确。
    18.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染HIV后,不一定马上发病,可通过抗HIV抗体检测进行确诊
    B.携带HIV的妇女不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C.感染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
    D.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并遵循自愿的原则
    答案 B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不会马上发病,期间,HIV会经历迅速增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这也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A正确;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即携带HIV的妇女可以通过胚盘、分娩或哺乳将HIV病毒传播给婴儿,B错误。
    三、非选择题
    19. 如图为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淋巴细胞过程示意图。艾滋病病毒具有一个球形的衣壳,其内有两条RNA,没有DN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________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2)图中的④过程和⑤过程,分别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中心法则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3)艾滋病病毒的衣壳是在人体淋巴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免疫缺陷病包括两类:一是________免疫缺乏病;二是________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病。
    (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包括( )
    A.性接触传播 B.蚊虫叮咬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答案 (1)辅助性T RNA
    (2)逆转录 转录
    (3)核糖体
    (4)先天性 获得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
    (5)B
    解析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当其侵入淋巴细胞后,其RNA进行逆转录形成DNA,再由DNA经转录形成信使RNA,继而通过翻译合成其蛋白质。
    20.如图表示HIV侵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的情况,请回答问题。
    (1)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2)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问题。
    ①A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________(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
    ②B阶段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辅助性T细胞数量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③C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多。
    ④D阶段人体免疫能力________(填“几乎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答案 (1)免疫缺陷
    (2)①大多数 ②升高 减少 ③辅助性T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 ④几乎全部
    解析 (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2)开始时,由于免疫缺陷病毒的入侵,机体免疫系统作出免疫反应,辅助性T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缺陷病毒能够攻击人类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导致辅助性T细胞减少;可判断图中曲线a代表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b代表HIV浓度变化。免疫系统由于被免疫缺陷病毒攻击,免疫机能降低,辅助性T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免疫缺陷病毒大量繁殖,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进一步增强,最后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达标测试,共6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