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3节 生态工程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题型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等学科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主要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
答案 C
解析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
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生态工程不能只单纯追求粮食产量,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C符合题意。
[题型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遵循的原理是( )
A.整体 B.协调 C.自生 D.循环
答案 C
解析 珊瑚虫与藻类共生,组成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体现自生原理,C正确。
4.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遵循整体原理,既要考虑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又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效益
C.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
D.遵循协调原理,只需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答案 D
解析 遵循协调原理,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D错误。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B.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需要实现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能被后一环节利用
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D.根据整体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只需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答案 D
解析 依据整体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对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D错误。
6.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无废弃物农业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D.遵循自生和协调原理
答案 D
解析 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这遵循了自生原理;在进行草场建设时,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遵循了协调原理。故选D。
7.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自生
B.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整体
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树种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整体
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协调
答案 B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体现了循环原理,B错误。
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题型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
8.(2020·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期末)如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原理
B.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
D.建立沼气池可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的能量利用率
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A正确;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达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B正确;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C错误;建立沼气池可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
9.“粮桑渔育”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的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答案 B
解析 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A正确;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并且水资源不足,不适宜这种生态工程模式,C正确;这种生态农业系统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进而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D正确。
10.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
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答案 D
解析 合理搭配植物,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B正确;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且提高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可能会超过系统的承载力,使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D错误。
1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 C
解析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C符合题意。
12.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协调
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答案 C
解析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B错误;矿石的开采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D错误。
13.建设沼气池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与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都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相同
B.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
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
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
答案 A
解析 蓝细菌与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蓝细菌为自养需氧型生物,产甲烷杆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A错误。
[题型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生态工程已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B.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C.目前我国生态工程的短板是设计缺乏高科技和理论指导等
D.生态工程涉及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
答案 A
解析 我国生态工程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像“精确农业”一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该采石场生态破坏严重,其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2)由于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所以植被很难恢复。因此,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首先要通过________平整压实土地,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人造表土上,植树种草。
(3)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Ⅱ.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功能。
(2)湿地面积的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________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答案 Ⅰ.(1)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 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建
(2)机械方法 人工制造表土
(3)整体
Ⅱ.(1)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
(2)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
(3)工程 生物 点源和非点源 动植物物种的引进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训练题,共10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复习练习题,共10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训练,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