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01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02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安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备课组长: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之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 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 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撤编自陆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
    材料二:
    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只为极少数的人所掌握。而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因此在远古社会了解天象的人被认为是了解天意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当然这种沟通并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和天去对话,而是他可以把天象运动的规律告诉人民,把时间告诉人民。
    因此,他如果把时间准确地告诉人民了,那么就必然会赢得整个氏族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敬仰,这就是王权的基础,这就是最早的王权的基础。 孔子编订“六经”,“六经”《尚书》中有一篇《尧典》,《尧典》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歌授人时”。古代帝王对观象授时的工作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谁掌握了天文学,谁就获得了统治的资格。所以《论语》上说:帝尧禅位给舜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什么意思?就是天时和历法必须由你亲自来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个圭表。“中”就是圭表。古人决定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实现的,他们了解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了解的。
    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立中的记载,就是立表测影,这些都可以看出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关系。所以说最早的天文学,实际是一种政治天文学,而天文学实际最早也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术,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国天文学官营的性质,就是早期天文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看一个铜钺。这个铜钺是夏代晚期的。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这个铜钺上绘了一个图像,是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 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这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在王权的仪仗上,绘刻这些内容,它就明确地显示了天文学和王权的这样的一种联系。
    (摘编自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有史可考的时代开始,天文学和文明相关联,同时和政权关系密切,官方也设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职官。
    B.如果把龙抬头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这个标准天象和标准时间的对应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不变。
    C.在古代,天文学知识是最先进的,是历法制定的准则,掌握了天文学知识的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D.夏代晚期的青铜钺刻绘有用绿松石面的两个同心圆等图像,这些图像是历法的一些内容,是王权的象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天文和人文的关系,但这两则材料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古人对天文与人文之间的固有联系认识得非常早,同时对德行修养有着相应追求。
    C.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产生了时间为信的思想。
    D.观象授时易产生帝王的权力源于神授的认知,可以说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处,“火”即为大火星,是位于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
    B.《夏小正》:“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响。鱼陟负冰……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
    C.《易经》:“变通莫大乎四时……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D.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凶,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4.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有着主客观因素。请简要说明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产生。(4分)

    5.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天人关系,即宇宙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关联的探索。请通过观象授时来分析这种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
    “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
    “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
    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
    “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
    “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
    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
    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
    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
    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
    B.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
    D.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8.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 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槭槭①无遗芳。
    【注】①槭槭: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16.从结构、内容、抒发的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朋友因痛悔过去无法自拔,而忽略了当下和未来时,我们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相劝解。
    (2)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了唐玄宗回京后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 ,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或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当作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①马不停蹄、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 a )。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②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无我之境,是把读书( b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撤掉③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是为了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④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18. 文中加方框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4分)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0.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一一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2.文中有三个加点的叠词“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23年4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穷困潦倒依然不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如今,很多大学生自我调侃是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思想负担,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陷入困顿和苦闷中。
    材料二: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 ——路遥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作为一个高三学生,请给大学四年后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安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是王权的象征”错误,材料中认为,“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只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并不是王权的象征。)
    2.C(“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错误,结合材料“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天则不言而信”,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从材料看,诚信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
    3.A(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是“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B项,是说以物候定季节和观象定时的结合。C项,是指四时形成,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有秩序、有规律变化的认识。D项,是指借星象占卜吉凶。“观象授时”与“占卜吉凶”是古天文学的二重功能。A项与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一致的。)
    4.①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通过观象授时辨季节,定农时,发展农业生产。②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早期天文学的出现。“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促使了古代天文学的产生。(4 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天文学和王权的关联:通过观象授时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②天文学和经济的关联:观象授时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③天文学和思想道德的关联:诚信观念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观象授时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 (A.“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文章只是说老景想模仿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的样子,在门头上都悬一块匾,甚至刻“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都无所谓,没有说目的是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B.“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错误,这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而且后文老晋选择“一日三秋”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字好雕。D.“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错误,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
    7.C(“‘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错误,“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
    8.(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
    (每点2分。解释:经过次要人物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
    9.(1)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呆,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
    (2)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
    (3)这样写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让老晋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让小说也更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每点2分。本题的答题指向有三点:老晋值得“褒扬”的一面体现在哪里?老晋值得“贬斥”的一面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塑造老晋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10.EKR(句意: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
    11.D (“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原文“守宰”指地方长官。)
    12.C (“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有误。从原文“百姓固已不能无怪”来看,百姓还是有责怪之意的。)
    13.(1)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
    (“点兵”:征点兵员;“独”:却;“诈”:使诈;“岂……乎”:难道……吗。)
    (2)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乐”:以……为乐;“盘游”:狩猎;“三驱”:网开一面;“懈怠”:意志松懈。)
    14.①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
    ②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
    ③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们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符。”
    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联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 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 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本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甕。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5.C (“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错误。“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来到此地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寄寓了喜爱和赞美之情,但并非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因为说远物想到永州,便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可见远物红蕉只是触发诗人悲凉情感之物象。)
    16.(1)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两联对红蕉外在和内在的描写。
    (2)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3)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解释:尾联“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意思是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 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17. 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示例一: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发弄扁舟。
    示例三: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18.①无所畏惧 ②以退为进
    19.a.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后者的态度却是沉稳)
    b.作为诗意的栖居地。 (意思接近即可)
    20.D(ABC三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是比喻。)
    21.B(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递进。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转折。D.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22.①三个叠词“牢牢”“常常””轻轻”与“牢”常”轻”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牢牢”是牢固的意思,比“牢”的程度更甚,能突出家的踏实感之重。③“常常”是经常的意思,比“常”频率更高,突出了妈妈的叮咛、唠叨对孩子的影响之深。④“轻轻”是轻微之意,突出了家给我的踏实感被颠覆的偶然性,颠覆在不经意间。
    23.作文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通过对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介绍,凸显“失意书生”尴尬的处境: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不愿意脱下长衫代表着他不愿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长衫”就像年轻人心里的枷锁,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又让自己放不下学历身段,就像孔乙己放不下长衫。
    材料二引用路遥的名言,意在说明人生之路漫长,有很多机遇,不要轻易被定义。人这一生能做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没有人从出生后就被定义长大后必须要从事什么工作,即使有,可能也不是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因此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定义和标签,给未来的自己多留一些机遇和可能。
    具体看来,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一边是现实的“内卷”,一边是读书人的尊严。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愿脱下自己的长衫。但现实是,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很多,但并不是取得了较好的学历,毕业后就都能够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收入。因此联系社会现实,面对漫漫人生路,强调年轻人不要被“学历”定义了自己,而要善于另辟蹊径,脱下“长衫”,努力寻找发光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直陷入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这种思维中,就会让自己不断的内耗。与其故步自封,不如放下学历身段,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努力奋斗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实现价值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
    写作任务是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给大学四年后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谈谈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行文构思时,要辩证看待这件“长衫”,思考要不要“脱”,何时“脱”,何时“不脱”,“脱”了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脱”又该如何。其实本次作文就是要青年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择业的问题,妥善处理学历与择业的矛盾。比如,首先当遇到求职问题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其次,要改变心态,克服面子问题。要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正常的。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完全与求职结果挂钩。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再次,在求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地实现职业目标。

    立意:
    1.脱下“长衫”,合理就业。
    2.学历不等于脱不下的“长衫”。
    3.勇敢就业,不做“当代孔乙己”
    4.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例文:
    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未来的我:
    您好!当四年后大学毕业时,相信自己将不会被“孔乙己的长衫”所禁锢。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员,我相信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学历不会成为我人生的枷锁。
    落魄的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被人嘲笑,固执地将读书人的身份进行到底。长衫很好地展示了这位50多岁的落第文人的迂腐。这和当代年轻人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我觉得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灵魂,提升能力,扩充格局,让人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
    不久前,一则标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媒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的两位主人公均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面对镜头自我调侃着各自毕业后的“高开低走”。我觉得她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取得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辗转之后,选择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的平衡。我欣赏她们的理性和智慧,为她们点赞。
    哲学泰斗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四年后的我可能也会自嘲,但自嘲一下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
    在求职的过程中,学历不能成为我的束缚。我们求职要求专业对口,是因为不能放弃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而要用它开创事业,造福社会;但是不能将高学历当做要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条件。如此说来,影响我们求职的不是这件“长衫”,而是我们内心不正确的择业观。就像北大高材生李雪琴,选择做一名脱口秀演员,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正是因为她摆脱了“孔乙己的长衫”,有着自己的职业选择,敢于突破,敢于追求,如果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也将勇敢面对,拥有开拓进取的勇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开始。经济正在复苏,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改善,我相信我们青年一代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样的机会和选择。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止步不前!
    未来的我,长衫困不住前程,勇敢面对吧!加油!
    此致
    敬礼!
    当下的我
    2023年9月4日

    相关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