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技版(2020)必修第一册氯气的性质练习题
展开2.1.3氯气的性质同步练习-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氯气及验证氯气性质时可能涉及的实验装置,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 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 探究钠与反应 | 分离过量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aO具有吸水性,常用于食品干燥剂 B.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MgO是碱性氧化物,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D.熔点高,可用来制造通讯光缆
3.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a口滴下一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下列对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充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玻璃导管只起到定位加入钠和水的作用 D.烧瓶中的Cl2可能参与多个反应
4.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C.溶液中加过量溶液:
D.实验室制备氯气:
5.下列各种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的是
A.黄绿色的气体 B.能溶于水
C.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D.通常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况,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B.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17 g氨气(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一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插入盛有稀的CuSO4溶液的试管 | 析出红色沉淀 | 铁被氧化为Fe3+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呈血红色 | 原溶液中一定不含Fe2+ |
C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 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一定含NaCl |
D |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 产生苍白色火焰 |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
A.A B.B C.C D.D
8.关于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的颜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导致
B.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D.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ClO2除了杀菌、消毒外,还广泛地用于环保、灭藻、漂白、保鲜、除臭等方面
B.溴化银是胶卷的主要成分,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C.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D.纯碱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molNaHSO4熔化时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数为2NA
C.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SO3与水反应生成1mol硫酸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化学实验室浓盐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写出工业上制HCl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反应,现象是
(2)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同学计划用该浓盐酸配制的稀盐酸,现实验需要稀盐酸470 mL,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A.胶头滴管;B.烧瓶;C.烧杯;D.药匙;E玻璃棒。
①配制稀盐酸时,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 。
②经计算,配制的稀盐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盐酸的体积为 mL。
③测定所配制的稀盐酸,发现其浓度大于,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将量取的浓盐酸倒入烧杯后,洗涤量筒,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C.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4)现有该浓盐酸100g,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其物质的量浓度稀释为原来的1/2,则加入水的体积是 。
A.大于100 mL B.小于100 mL C.等于100 mL
12.实验室中为进行有关氯气的性质实验,需要5瓶体积为100mL的氯气(已知常温下氯气密度为2.91g/L),浓盐酸的密度为1.19g/mL,质量分数为36.5%,假设实验室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HCl的原料利用率为5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5瓶氯气的物质的量n(Cl2)= 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同),需要浓盐酸的体积约为 mL。
(2)用胶头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一定量时。红色突然桶去。试回答下列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酚酞被新制氯水氧化。②氢氧化钠被反应完全,溶液不再呈碱性。请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一个可能原因进行证实或证伪 。
13.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
14.科学家舍勒和戴维对氯气的制取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某兴趣小组利用所给仪器在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模拟工业制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氯气的常用装置如下图。
(1)利用该装置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实验过程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3)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h→g→f。
(4)实验室除了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外,还可以用其他很多方法制取氯气,其中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HCl的作用是还原性和 ,若反应产生0.5molCl2,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 。
II.漂白粉的制备( 装置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①氯气与碱反应放出热量;
②6Cl2+6Ca(OH)2CaCl2+Ca(ClO3)2+6H2O。
(5)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使用冰水浴的目的是 。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涉及物质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分类与比较等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I.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②实验室中钠着火,应该迅速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③如果发生氯气泄露,可用沾肥皂水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④当实验中有少量的过氧化钠或金属钠剩余时,应用滤纸包裹好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中;
Ⅱ.现有如下物质:①液态氯化氢 ②氯水 ③CaCO3 ④小苏打 ⑤澄清石灰水 ⑥铜 ⑦稀硫酸 ⑧酒精 ⑨干冰 ⑩FeCl3溶液
(2)这些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编号,下同)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上述物质相应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
(3)把少量的④加入⑤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利用 Fe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纯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
16.填空:
(1)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与钠跟水反应相同的现象是 ;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2)灼烧后的铜丝立即插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
(3)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溴苯和硫酸锰。已知反应原理为MnO2 + 2NaBr + 2H2SO4MnSO4+Na2SO4 +Br2↑+2H2O
反应结束后,装置丁中液体因溶解了Br2而呈棕褐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洗去Br2的方法 ,干燥之后分离出产物溴苯的方法为 。
18.氯是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下图是几种含氯产品。
(1)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需要上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 。气体应该由 (填a或b)管通入。若要吸收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1mol/L的上述溶液 mL。
(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使用了大量的84消毒液。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将5mL市售84消毒液稀释100倍,测得稀释后溶液的,将稀释后溶液各20mL分别加入a、b、c三个洁净的烧杯中:
烧杯 | 溶液pH | 现象 |
a | 10 | 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
b | 7 | 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
c | 4 | 10min后,红纸颜色比b烧杯中10min后的浅;4h后红纸褪色 |
已知溶液中、HClO和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实验现象可获得结论:溶液的pH在4~10范围内,pH越大,红纸褪色 (填“越快”或“越慢”)。
②结合图象进行分析,b、c两烧杯中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
19.收集氯气的方法 或 。
20.金属钠和氯气在工业中的用途都非常广泛。根据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
(1)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这一现象: 。
(2)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通常利用以下反应:2NaNO3+10Na=6Na2O+N2↑。试说明不用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而采用此反应的理由: 。
(3)将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
(4)氯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制取多种含氯化合物以及用于自来水的消毒等。但是氯气有毒,若不慎将氯气泄漏到环境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请你根据氯气的性质提出一种能有效消除氯气污染的方法: 。
三、实验题
21.C12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小组对C12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
(I)Cl2的制备
(1)常温下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该反应的发生装置选用 (从如图装置中选择),仪器a的名称是 ;通过另一个装置可实现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以上两反应若产生等量的Cl2,所消耗的= 。
(II)C12的性质验证
将发生装置产生的氯气通入如下装置:
(2)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C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D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
(3)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Cl2,请补全装置图 。
(4)装置F的作用是 ,涉及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5)装置D用来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D中①、②、③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 A | B | C | D |
①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② | 浓硫酸 | 水 | 碱石灰 | 无水氯化钙 |
③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A.A B.B C.C D.D
22.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取HCl气体,装置B中的三处棉花依次做了如下处理:①包有某固体物质,②蘸有KI溶液,③蘸有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P的名称是 。
(2)①处包有的某固体物质可能是(填序号) 。
a.MnO2 b.KMnO4 c.KCl d.Cu
反应开始后,观察到②处有棕黄色物质产生,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实验过程中,在③处能观察到 。
(4)甲同学为了验证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在C中设计了如图装置,D中装有铜丝网,装置E的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装置F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D的作用是 ;
②装置F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3.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备KClO溶液,并通过KClO溶液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
(1)K2Fe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装置A中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 。
(3)8.7gMnO2和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求生成Cl2的体积为 升(标准状况下)。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D
6.C
7.D
8.B
9.D
10.C
11.(1) 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2)11.8 mol/L
(3) ACE 量筒、500mL容量瓶 42.4 BD
(4)B
12.(1) 11.9 0.020 13
(2)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若变红,则证实①(或取褪色后的溶液,滴加NaOH,若变红,则证实②)
13.由于反应产生一些氯气和氢气,氯气对呼吸道有一定刺激性;而氢气聚集太多也有一定燃烧风险,所以实验过程要避免有明火;两个电极不能接触避免发生短路,引起火花或损坏电池;做好通风,可以在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和窗户。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液体溅到身上
14.(1)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e→d→ c →a→ b→i→h→g→f
(4) 酸性 NA
(5)
(6) 增大氯气和石灰乳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避免副反应发生
15.(1)①③
(2) ①③④ ⑧⑨ ②⑤⑥⑦⑩
(3)
(4)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渗析
16.(1)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成一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产生蓝色沉淀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 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生成蓝色溶液
(3)安静的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产生
17. Br2+2OH-=Br-+BrO-+H2O 蒸馏
18.(1) b 20
(2)
(3) 越慢 b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c烧杯中溶液的pH,HClO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褪色较慢
19. 向上排空气法 排饱和食盐水法
20.(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2NaNO3+10Na=6Na2O+N2↑反应生成氮气,能防止Na2O继续氧化生成Na2O2
(3) 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4)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乳吸收氯气
21.(1) B 分液漏斗
(2) 除去氯气中的HCl 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升高
(3)
(4)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5)D
22.(1)分液漏斗
(2) b Cl2+2I-=2Cl-+I2
(3)先变红后褪色
(4) 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或验证HCl气体中含有Cl2和除去HCl气体中的Cl2)
23.(1)+6价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2.24L
化学卤素单质的性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卤素单质的性质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2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2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2氯气的性质及应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2氯气的性质及应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