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殊不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B.《流浪地球》公映10天就收获了30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流浪地球》票房超过40亿指日可待。
C.他患有严重的胃病,日常饮食很受限制,不仅不能饮美酒,对面前的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D.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当初迈进初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初中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B.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进行刻画。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D.《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人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不同处与相同处。(《出师表》诸葛亮)
B.可据理臆断?臆断:凭主观想象推断、猜测。(《河中石兽》纪昀)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三峽》郦道元)
6.班级开展“致敬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朗读经典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雨准备在朗诵会上朗诵这首诗,下面她的理解与处理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用“嘶哑”修饰喉咙,朗读时可以语调低沉有力,表现鸟儿永远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为这片土地而歌唱。
B.“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歌唱对象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朗读时可以语速加快,一气呵成。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一句中,“连羽毛”要重读,突出诗人决心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
D.诗歌末尾的省略号,留下不尽的余韵。朗读至此,不妨加上肢体语言,双手打开,深情凝望,以抒发对土地的深情。
活动二:推荐经典
下面是小北同学的荐书演讲稿片断,按要求完成题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火花四射的炼钢场面。人的成长也要经历这样的大熔炉,“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千锤百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英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依靠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在纷飞的战火中,几枚弹片留在了身体里,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退缩。 一次次命运的捉弄不仅没有击倒保尔,反而让他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斗士。说说画线部分是如何增强演讲的感染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增强说服力,结合原著在空缺处再补充一个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排演经典
同学们准备排演课本剧《儒林外史》(节选)。大家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参与讨论。
小高:严监生是作品塑造的“吝啬鬼”形象,我们要演出他的吝啬小气来。
小宁:可是,我对严监生的形象还有些疑惑。记得原著当中写到严贡生收到了弟弟严监生遗留给他的两套缎子衣服和二百两银子。这个小气鬼,为什么死后要送给哥哥这份大礼呢?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宁:这个经典的细节确实能反映他的吝啬,我明白了。
…………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形象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阅读《水浒传》连环画中的插图及文字,完成小题。
①鲁智深揪住大王头巾,一下按在床边,那大王刚要挣扎,鲁智深抡起拳头,拳脚齐下,打得大王连叫“救命”。
②只见鲁智深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一撑,将那棵柳树连根拔起。
③鲁、林二人真是英雄识英雄,好汉识好汉,他们就在菜园中结为兄弟。
④薛霸棍未落下,忽听松树背后雷鸣似的大喝一声,一条铁禅杖飞出来,把水火棍一挡,那棍子早飞了出去。
⑤郑屠挣不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了一边。鲁达抢前一步,踏住他的胸脯,提起拳头,一面打一面喝骂。
⑥长老因鲁智深前番闹了僧堂,这次又大醉,打坏了亭子、金刚……就叫鲁智深到方丈处歇了。
①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请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排列顺序。(只填序号)
②请从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中选择一幅,概述其故事情节。名著中的反面人物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请从下面两组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两个舅舅(《童年》) ②孙侦探(《骆驼祥子》)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从写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与民由之
(3)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
B.劳其筋骨/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孟子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稍作展开。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麻布裹着的葱花饼
①我爱人跟爷爷奶奶特别亲,而我又几乎没有跟爷爷奶奶特别亲昵的经历,所以每次看到他们仨促膝长谈、欢声笑语,总是莫名感动。
②奶奶80岁出头,身体硬朗,近年除了视力有些下降外,耳朵、胃口、腿脚都很好。偶尔和爷爷拌嘴,也总能占个上风。
③奶奶很勤快,每天早晨早早起床用煤火炉做饭。之前也尝试过用煤气,但年纪大了,做完饭老是忘记关掉,考虑到安全问题就不再用了。还有一个原因,她嫌在煤气灶上烙不成葱花饼。
④奶奶烙葱花饼虽然很在行,但用的是死面,须趁热吃,凉了拽牙。刚做好的葱花饼是我爱人的心头好。每次回去,不管什么时间到家,妈奶第一件事就是拨开煤火眼儿先搁上鏊子烧着,然后从面布袋里挖面,准备和面做饼。
⑤奶奶和面不搁盆里和,而是直接在靠板上,从面粉中间挖出个小坑,加食用油和五香粉、盐等调味品。手蘸水揉面成絮状,再揉成团后放置一会儿,趁着这个空儿她会切出来半碗绿莹莹的葱花。爷爷一辈子没做过饭,打下手不行,就只好拿着火钳子看着蜂窝煤上跳跃的火苗,时不时地通一通火眼儿。
⑥等将绿莹莹的葱花揉进面里,分好剂子,擀干面杖就该出场了。肚儿大头儿尖的擀面杖在烙饼的时候除了擀的任务,还得挑、翻、转。鏊上刷油,奶奶把擀好的葱花饼用擀面杖挑了,稳稳当当地搁在鏊子上。在转身擀第二个的时候,奶奶大着嗓门儿吆喝:“看好,别煳了!”爷爷应了一声,伸手颠了几下饼。爷爷比奶奶大几岁,耳朵有些背了。奶奶回头看了爷爷一眼,自己抄着擀面杖,挑起饼给翻了个个儿。
⑦葱花变成黄绿色、有香味飘出来的时候,奶奶撕一小块饼,放进嘴里嚼一嚼,咂摸一番,然后挑起饼摇在了高粱秸秆缝制的箅子上,并嘱咐爷爷:“这火就中,别大了。”
⑧我和爱人几次掀起门帘,都被奶奶轰了出来:“出去,出去,里头呛,坐一边等着吃。”
⑨死面不比发面,实打实地填肚子。爱人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奶奶在一边看着,那个高兴呀。
⑩“咱奶奶为哈老给你烙葱花饼?”每次回去都能吃到葱花饼,我忍不住发问。是很早以前,我说她烙的葱花饼好吃,后来每次回来她都烙。咱爸回来都没我这待遇。”他有点儿得意,又咬了一口后,却若有所思地低语:“都上年纪了,还能吃几回……”
⑪那年大年初五一大早,我们原本计划早早地走。起床的时候;我透过二楼窗户看到不知哈时候起床的奶奶正端着剥下来的干葱叶往院里的垃极桶里倒。我忙不迭地对她说:“这么冷的天,你不去劝劝咱奶奶?八成又是准备烙葱花饼。”
⑫“不要劝,也不用劝。你不懂。”他淡定而缓慢地交代,“一会儿咱奶奶给啥都接住啊,不要推来让去。”
⑬“好。”
⑭等后备厢塞不下的时候,奶奶又递过来一个布袋子,不用看,我闻着味儿就知道是葱花饼,隔着袋子摸还烫手。车子掉头的时侯,爷爷奶奶站在门口那棵光秃的合欢树旁,欲言又止。“走了啊,天冷,回去吧。放假都又回来了!”他们只是不住地摆手。
⑮上了高速,我百无聊赖地看着远处丘陵上似乎含着芽苞的杨树,猛然间想起那一袋葱花饼。我随手打开袋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撞击了心脏,堵了嗓子眼儿。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面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
⑯“咱奶奶估计怕凉得快,麻布裹着干得也慢些。”他随口说道。我却突然想起有一回奶奶说“丹丹,死面做的饼得趁热吃,凉了跟石头样”,我当时顺口就接了:“是是是;上回带走的没吃完,干了刀都切不开。”
⑰说不清是愧疚还是幸福,脸颊有点儿烫。
1.请以“葱花饼”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们和奶奶之间的故事。
2.文中第⑮段画线句子是如何描写葱花饼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我随手打开袋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撞击了心脏,堵了嗓子眼儿。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面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
3.文中的奶奶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①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
②喜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
③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华谓之“拙”,光明无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人以“诚”,做事以“恒”。为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④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去做。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显然,先贤们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放进垃圾桶,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
⑤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选自《半月选读》2018年第15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13.阅读《沙漠奇遇》,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奇遇
[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放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查队,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他和另一名考查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④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了下来。
⑥他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发现他的同伴正在干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讳的事情——他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显然不同寻常——它有着某种涡形的纹路,表面还蒙着一层天蓝色的液滴。
⑦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米哈伊尔和他的同伴。在飞回大本营时,两人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这些雕像的志愿。
⑧可是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而他的同伴在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他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⑨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开始那些原先没有完成的研究。他很快组织了一支新的考查队,向沙漠进发。
⑩考查队的一架飞机终于在沙漠上空发现了寻觅已久的雕像。现在米哈伊尔正站在雕像面前。
⑪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⑫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但米哈伊尔总感觉这儿发生了某些变化,却又说不出变化在哪里。为此,他既感到生气,又有些惶惑。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这不可能!不可能!
⑬米哈伊尔把目光从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机是不可能出差错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几步。不,眼睛并没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
⑭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米哈伊尔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他的脑海里除了雕像,再没有其他任何事物。
⑮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即使就地球上的生物而论,其生命的基本过程所持续的时间也相去极远,以致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相比,差异就像一天与十年或一百年相比那样悬殊。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过需要一至一个半小时,而蛇却要几个星期。某些细菌的细胞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发生分裂,而许多高级组织的细胞却要好几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⑯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
⑰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样的武器?它的杀伤力强吗?要过多少年那男人才射击呢?想到这里,他忽然发现前面的两个问题是多么无足轻重,地球上的居民要对付这些天外来客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可以击落那男人手中的武器,也可以用钢缆把这些生物捆绑起来。谁的时间推移得快,谁就能取得胜利。
⑱米哈伊尔接下来考虑的是: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故乡,并向他们介绍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们提出问题,要过几十年才能为他们所理解;等他们对此作出答复,那又要过去几十年、几百年。何况,地球居民和天外来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码的相互了解,也必须提出许多问题,这样就需要几千年时间……
⑲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这样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有改动)
1.小说的情节围绕沙漠中的两座雕像展开,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贸然取下样本→获救离开雕像,因故中断研究→②______,③______→明白雕像实质,引发时空感悟
2.第⑯段米哈伊尔发现那两座雕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星生物,前文对此其实早已有多处暗示,请简述其中三处。
3.第⑰⑱段中主人公的提问把读者引入沉思。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米哈伊尔提出的、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意,说一说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由来。
4.下面是对这篇科幻小说的阅读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甲)米哈伊尔是一位热爱科学、有执着研究精神的考古学家,他两度来到沙漠,都是为了探求两座雕像的奥秘。
(乙)文中几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沙漠落日的壮丽苍凉,表现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既串联起情节的发展,又暗示了文章蕴含的深意。
(丙)第⑮段中用老鼠与蛇对比,又用某些细菌细胞与高级组织细胞对比,是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三、语言表述
14.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四、写作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过往,你会看到自己的成长:软弱的变得坚强,懒惰的变得勤奋,自私的懂得感恩,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不断成长的你,真的很棒!
请将“ 的我变了 ”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抄写在稿纸上),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结合丰子恺的漫画及所配诗句“折得荷花浑(都)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展开想象,确立主题,自拟题目(抄写在稿纸上),编写一个600—800字的故事。故事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C项中的成语用错对象。浅尝辄止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故选C。
2、B
【解析】
B错误,将引号里面的逗号移到引号外面。
3、C
【解析】
C项中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4、A
【解析】
A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将引号中的逗号移至引号外。因为所引用的“君子和而不流”已经做了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
5、A
【解析】
A异同:这里指不同。
6、活动一:B
活动二:(1)示例:以设问开头,引起听众注意与思考。通过比喻,形象说明千锤百炼方成钢的道理。多用短句,很少用长句,语言铿锵有感染力。(2)示例: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里,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被吓倒。在身体病残、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依靠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著作!
活动三:示例:这个情节你没有看仔细,书中并没有写严监生临终交代要送东西给哥哥。如果他不吝啬,临死时怎么还会对两根灯草耿耿于怀,死不瞑目?
【解析】
活动一:B.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是对抗战胜利的向往。故朗读时不同于上面三个意象,风格应该轻柔,语速稍慢。
活动二:(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本题可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句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把“人的成长过程”比喻成经历大熔炉,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规范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听众注意与思考,突出地表达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人的成长也要经历这样的大熔炉”, 说明千锤百炼方成钢的道理。还可以从句式角度赏析,“‘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千锤百炼”,多用短句,作用就是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2)本题考查补充材料。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要先分析语段主题,即“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依靠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然后写出体现保尔钢铁般意志的事件即可。如他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依然写出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回答时注意突出其意志的坚强,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形式。
活动三: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指出小宁话语中关于情节的错误,即原著中并没有写严监生临终交代要送东西给哥哥。再答出原著中体现其吝啬性格的事件,如“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用简洁、连贯、鲜明、得体的语言概括即可。
7、 (1)会当凌绝顶 (2)休将白发唱黄鸡 (3)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幽,惶。
8、(1)561234 示例:①鲁智深拳打小霸王。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③鲁智深与林冲义结金兰。④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2)示例:①两个舅舅自私自利,残酷无情,毫无人性:为了家产,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打了起来,连阿廖沙母亲也不放;想把原本给阿廖沙母亲的嫁妆重新分掉。极其残忍:小茨冈的死和他们的自私有直接关系,经常戏弄小茨冈和格里戈里,陷害阿廖沙的父亲。
②孙侦探贪财、奸诈、欺凌弱小。《骆驼祥子》中祥子被孙侦探敲诈,使他的买车计划又一次落空。祥子为了给被特务跟踪的曹先生送信,到曹家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祥子的钱全被骗走了,买车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文学名著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1)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有关鲁达的故事,其故事情节依次是:①鲁智深拳打小霸王;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③鲁智深与林冲义结金兰;④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按照小说中故事先后顺序是:⑤-⑥-①-②-③-④。据此本题可作答。(2)①《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其中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甚至他们连阿廖沙母亲也不放——想把原本给阿廖沙母亲的嫁妆重新分掉;他们经常戏弄小茨冈和格里戈里;陷害阿廖沙的父亲。表现出自私、贪婪、庸俗、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特点。②《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敲诈了祥子的积蓄。可见其是一个贪财、狡猾、奸诈、欺凌弱小的坏人。作答时选择其一分析即可。
二、阅读
9、【小题1】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小题2】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解析】
【小题1】做此题时,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如颔联中将国家山河破碎的情形比喻成“风飘絮”,将个人的身世飘零的悲哀比喻成雨中的“浮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感叹。颈联中则是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
【小题2】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与把握主题思想,这样就容易写准确。
10、1.(1)真正,确实 (2)遵循(3)同“增”,增加(4)犯错误
2.D
3.(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这样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5.【示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二】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示例三】司马迁遭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诚”:真正,确实。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过”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犯错误”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D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哪里”之意。A前者“告诫”,后者“留意,谨慎”。B前者“使……劳累”,后者“慰劳,犒劳”。C前者“同,和”,后者“欣赏,领略”。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安居”:安静下来。“熄”:平安无事。“然后”:这样以后。“于”:由于。还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4.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都是魏国人,然后跑到秦国帮助秦国对付魏国,公孙衍甚至把自己的救命恩人也逼死……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同时要分析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句。这句话也是大丈夫的重要标准之一。
5.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也就是所举论据一定要能证明“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这一观点。所举实例合理即可。同时稍作展开(切忌大段叙述)。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二)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11、1.因爱人对奶奶说她烙的葱花饼好吃,我们每次回去,身体硬朗的奶奶都为我们烙葱花饼,爱人也尽力吃给奶奶看;大年初五寒冷的早晨,奶奶早早起床为我们烙葱花饼,高速路上看到被麻布包裹的葱花饼,我们内心深受感动。(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抓住葱花饼整整齐齐的形态及各种美好的味儿,从正面写出葱花饼的亲切美好;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写出“我”的震撼,从侧面烘托葱花饼带给人的美好感受。(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多感官综合描写。从视觉角度写葱花饼被叠放得整整齐齐,从嗅觉角度写葱花饼美好的香味儿,都表现了“我”对葱花饼的喜爱及对奶奶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示例三:“撞击”“堵”等词直接写出葱花饼带给“我”的感动之深,“充盈”一词写出葱花饼的香味浓郁;“安安稳稳”“躺”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葱花饼以人的情态,写出了葱花饼的亲切美好。(意思对即可)
3.①疼爱晚辈。我们每次回来都为我们烙葱花饼,且担心油烟不让我们进厨房。②细心体贴。我们开车离开时,担心葱花饼凉掉特意用麻布将葱花饼裹了好几层。③勤劳能干。能用娴熟的手法烙出香喷喷的葱花饼,且在烙饼过程中善于综合处理各种琐碎事务。(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文章用较多笔墨描写奶奶为我们烙葱花饼,表现了奶奶对我们的关爱;爱人吃葱花饼时撑得吃不下还会再吃一些等内容,则表现了我们对奶奶的理解与宽慰。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爱人陪爷爷奶奶促膝长谈,为宽慰奶奶在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葱花饼,返程时理解并接受爷爷奶奶的付出,都表达了我们对老人的理解与爱怜、对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以“葱花饼”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我们和奶奶之间的故事”。根据文章第④段“刚做好的葱花饼是我爱人的心头好。每次回去,不管什么时间到家,妈奶第一件事就是拨开煤火眼儿先搁上鏊子烧着,然后从面布袋里挖面,准备和面做饼”,第⑨段“死面不比发面,实打实地填肚子。爱人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奶奶在一边看着,那个高兴呀”,第⑪段“那年大年初五一大早,我们原本计划早早地走。……八成又是准备烙葱花饼”,第⑮段“上了高速,我随手打开袋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撞击了心脏,堵了嗓子眼儿。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面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提炼语句作答即可。
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赏析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方法等来理解。无论选哪一个角度,都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葱花饼当做人来写,“安安稳稳”赋予葱花饼以人的情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葱花饼带给人的美好感受,表现奶奶做事认真,对“我们”的爱,表达“我们”对奶奶的感激之情。或者“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五香粉的味儿、葱花的味儿、面的味儿立刻充盈了小小的空间”通过视觉、嗅觉写出葱花饼美好的香味儿,给人以感官上的美好享受,表现了“我”对葱花饼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感激。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奶奶很勤快,每天早晨早早起床用煤火炉做饭”可看出奶奶的勤劳能干;从“我和爱人几次掀起门帘,都被奶奶轰了出来:‘出去,出去,里头呛,坐一边等着吃。’”可看出奶奶对“我和爱人”的关爱,体贴小辈;从“被麻布裹了几层的葱花饼叠得整整齐齐,安安稳稳地躺在袋子里”可看出奶奶做事认真仔细。
4.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认为抒写家庭亲情,或者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都可以。抒写家庭亲情,如,此文写的是“我和爱人”与奶奶关系融洽,回家时奶奶给作葱油饼,爱人也尽力吃给奶奶看。走的时候,奶奶大早起烙葱花饼给“我和爱人”带走,表现了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如,“我和爱人”经常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每次看到他们仨促膝长谈、欢声笑语,总是莫名感动”“爱人撑得吃不下时,还会再吃一些。奶奶在一边看着,那个高兴呀”“‘不要劝,也不用劝。你不懂。’他淡定而缓慢地交代,‘一会儿咱奶奶给啥都接住啊,不要推来让去。’”这些都表现了小辈对老人的关心体贴,体会了解奶奶的心思想法。表达了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12、1.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或“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
2.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
3.道理论证,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4.积跬步而行道
【解析】
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题目“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是中心论点。或者结尾总结句“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也可作为中心论点,二者是一致的。
2.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时,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分析。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第二段内容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结合划线句分析,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故采用了道理论证,然后写出作用。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结合最后总结语“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和第②段论述“喜取巧而远道。”,第③段论述“秉拙诚而近道。”,那么第④段则论述“积跬步而行道”,然后结合第四段内容核实即可。
13、1. 示例:①沙漠偶遇雕像 ②重返寻到雕像 ③探究发现变化
2.要点:
a.第④段写两座雕像的相貌显得十分古怪。
b.第⑤段写米哈伊尔第一次看见雕像时的反常表现。
c.第⑥段写米哈伊尔的同伴从雕像女人脚上敲下的一块标本,那物质显然不同寻常。
d.第⑧段写米哈伊尔的同伴在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因爆炸而身亡。
3.示例:所选问题: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
问题由来: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这使得人与外星生物间的交流变得十分困难,今天向他们提出问题,要过几十年才能为他们所理解。
4.甲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本题依据时间顺序可从五年前的经历开始概括。文章3~6段叙写的米哈伊尔发现那两座雕像,并从雕像身上贸然取下一块样本。文章7、8段叙写米哈伊尔获救离开了雕像,因战争和实验爆炸而中断研究。文章9~18段叙写五年后,米哈伊尔再次来到沙漠寻找雕像,并发现奇异的现象,引发了自己对雕像的探究。据此仿照示例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本文第16段米哈伊尔发现那两座雕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星生物,在前文已多次做了暗示(伏笔)。如:文章第4段写两座雕像的相貌显得十分古怪。第5段写米哈伊尔第一次看见雕像时的“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的反常表现。第6段写米哈伊尔的同伴从雕像女人脚上敲下的一块标本,感觉那物质不同寻常。第8段写米哈伊尔的同伴在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爆炸等。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文章的第17、18两段中米哈伊尔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样的武器?它的杀伤力强吗?要过多少年那男人才射击呢?怎样去和这些天外来客交往?怎样去了解他们的故乡,并向他们介绍地球?从以上的问题中选择一个,结合文意的内容,分析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即可。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第3段中的“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查队,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他和另一名考查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可知,米哈伊尔第一次来不是为了探求两座雕像的奥秘,而是因为迷路偶然遇到。故答案为甲。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选择自然界中的景物,注意句式:“欣赏××,自然会在××的……中”得到什么启示。
考点:本题考查仿句能力。
点评:仿句的几个注意点: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单句、复句等。3.修辞。仔细研读例句所用修辞,仿句应使用与例句同样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对比、比拟、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4.结构。仿句的句子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相同。5.衔接。所造仿句在语境上、语意上、用词搭配上均应做到与例句连贯自然,相互照应,衔接一体。6.表达。仿句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7.手法。在表现手法上,仿句应运用与例句相同的方法,如象征、比较、抑扬等。8.逻辑。仿句在内容上应做到合乎事理、合乎逻辑,如“阳光”使人“感到”“温暖”,“光明”使人“看到”“希望”’,“暖风”使人“觉得”“舒适”,“绿荫”使人“得到”“休憩”。9.情感。在情感的表露或抒发方面,仿句也应与例句的方式相吻合。如果例句的情感表达很含蓄,仿句也就不能太直白;如果例句中包含了讽刺的情调,那么仿句也应该来点讽刺;而例句若是平实的叙述,仿句也就要采用平实的陈述方式…… 10.色彩。仿句还应注意在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另外,题干中如有字数要求,则仿句还应注意全句、各分句及各结构成分的字数,均应与例句字数相当。同时,书写方面,还应做到认真工整,无错别字。
四、写作
15、范文
懦弱的我变了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两个生灵,一个是身着黑色长袍,手持火叉的魔鬼;而另一个则是拥有白色翅膀,头顶光环的天使。这魔鬼就是懦弱和放弃。而天使则是毅力和勇敢。
“耶!我成功了~”这是我在山顶上发出的欢呼声。自己身临青翠欲滴的松林中,呼吸着夹杂松香的新鲜空气,听着雏鸟“啾啾”的叫声,举目四望,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我的心情舒畅极了。
记得是我在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天,爸爸说带我去爬在我门前的一座小山,我自然十分高兴,可来到山脚下,我看着在我眼中那“高不可攀”小山,就有点犹豫。爸爸故意激我“怎么?害怕了?那我自己爬了。”“谁说的!我才不怕呢。是你害怕了吧?咱们俩比赛!”说完,我便一溜烟地向上跑去。爸爸也随我往上跑。刚开始走还是台阶,可从半山腰开始就是山路了,看着上面那一条比一条陡的羊肠小道,我后悔了:唉!刚才在山脚下就不该上来,我逞什么强呀!现在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可妈妈告诉过我,在上顶上有和蔼的松树爷爷,美丽的风姐姐和顽皮的黄色小精灵。妈妈的话诱惑着我,这时,爸爸已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走过来,对我说:“不要做胆小鬼呀!你看那边的山顶,它正在笑你呢!笑你连这么矮的山都爬不上去。来,我们俩一起,一定能爬上去的,是不是?”“恩,我知道了,我不怕!”我和爸爸拉着手,向山顶走去。
带刺的植物刺进我的小手,我不管,地上的石子把我绊倒了,我不怕,在空中飞的小虫强扰着我,我不理,酸痛的小腿已快支撑不住我的身体,我也不顾。我迎着困难走,心中的魔鬼――懦弱,让我放弃,我不听。心中的天使――毅力,为我加油,使我不再疲劳。终于,天使战胜了魔鬼,毅力战胜了懦弱,我终于登上了理想的顶峰。
松树爷爷摇动树叶,为我鼓掌;风姐姐用纤手抚摩我的脸颊;那黄色的小精灵——小鸟,在为我“啾啾”叫好。
“我成功了!”这是我的心在呐喊。
在茫茫人生路上,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在等着我们,不要说困难太大,无法攻克;不要说道路太远,无法实现,那都是在为懦弱找借口,不要让困难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而要勇敢地迈过去,当你到达终点时就会觉得,从前眼中的困难并不太大,道路也并不太远,不要做胆小鬼,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定能达到理想的顶峰!
【解析】
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的我变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以由任性变得乖巧、体贴;由自卑变得自信、开朗;由傲慢变得谦虚、文雅;由自私变得慷慨、无私;由懒惰变得勤奋、努力;由软弱变得坚强、刚毅;由蛮不讲理变得通情达理、以理服人……当然,也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但带有消极的意义,不建议这样立意。选择生活中让自己的思想、意识、理念等发生转变的人、事、物等,叙写让自己发生改变的经历,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画意难度较大。丰子恺先生的这幅画,通过两个“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小人儿”,再配以简洁明了、充满生机的景物,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绝妙美境,表现的是儿童稚趣、人性真善和人间冷暖。“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叙写采了荷花却不小心忘了,无奈只能把荷叶当成帽子盖在头上回家去,这也算一种别样乐趣吧。根据漫画的意境,从童真、童趣的角度,选择童年生活中的与“荷”相关的故事,表达健康的思想作文。
【点睛】
(1)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2)材料作文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所以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
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名校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名校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综合性学习,古诗词默写填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阜新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阜新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康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康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判断题,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