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10万人口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就有22个,在社会的大变动中他们如何长期生存下去?特别是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变化得那么快,他们就发生了自身文化如何保存下去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从文化转型上求生路。要善于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求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所以我说“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实际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后,中华文化该怎么办是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也是谈论文化自觉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这也促使我想从理论上进一步搞清一些问题,如个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问题等,以利于推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入。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化的认识。我们真要懂得中国文化的特点,并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必须回到历史研究中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学者已有的成就继承下来。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边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摘编自费孝通《论文化自觉》)
    材料二:
    在孔子标举“诗教”之前,诗早已被赋予社会功利与个体审美的社会功能。《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讲究讽谏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如《大雅》中《卷阿》和《烝民》就运用了讽喻手法,至于《小雅》中的“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等则致力于情感的直接抒发。古代还有采诗、献诗、诵诗等民间社会习俗或惯例,而大臣或贵族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往往运用诗歌来寻求“讽谏”效果、达到自己意见被采纳的目的。也就是说,诗歌已经被普遍地用来产生“观风俗,知得失”的社会作用了,而且这种运用已成为一种社会传统。同时,春秋时代在政治、外交等礼仪中重视以诗言志、赋诗以观其志。《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从此处的“以知郑志”可见,“诗言志”已成为一种诗学原则了。通过赋诗表达意愿、主张和志向,代表了春秋时代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最通行和直接的认识。可以说,春秋时代引《诗》、赋《诗》的实践及“诗言志”论的提出,为后来“诗教”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实践依据和社会传统支撑。
    依托这种周代社会实践和社会传统,面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了以“仁”为中心、以“克己复礼”为手段、以西周社会秩序及伦理规范为理想范式的儒家学说。诗教,正是他的上述主张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朱熹是这样解释的:“‘兴于《诗》’,便是个小底;‘立于礼,成于乐’,便是个大底。‘兴于《诗》’,初间只是因他感发兴起得来,到成处,却是自然后恁地。”这三方面既可以视为君子成人过程中的历时态要素,代表君子成人的三阶段或三环节,也就是孔子要求通过吟咏《诗》而感发兴起,通过习“礼”而树立人的规范,最后在“乐”的陶冶中成人;不过,也可以视为君子成人过程中的共时态要素,它们缺一不可,共同发挥作用,助力君子的成人大业。
    孔子还善于在自己的从游式教学中实践这种诗教观。《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与儿子孔鲤的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对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提出的“兴、观、群、怨”正是孔子的诗教观的集中表达。“兴”是指《诗》的“兴发感动”力量(叶嘉莹语);“观”是指《诗》对社会状况的认知效果;“群”是指《诗》在人际交往中的融洽作用;“怨”是指《诗》具有下层对上层的讽喻和抒愤的效果。“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指以诗为“家”与“国”的社会礼仪制度服务。孔子希望通过诗教为社会培养出“温柔敦厚”的“君子”。孔子和儒家的诗教观为后世历代所发挥,朱熹《吕氏诗记序》指出:“其教实被于万世。”
    可以说,这种诗教传统看到了诗(广义而言艺术)所拥有的柔性感召的力量,远比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来得“温柔敦厚”因而实际上蕴含了丰厚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资源,从而为现代文化软实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基础。由诗教观引申而有风教、乐教、文教等思想观念,体现了诗教传统在中国古代的强大影响力。
    (摘编自王一川《诗教: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思想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转型已不仅仅是“人口较少民族”的个别发展问题,而是更加突出地成为全人类必须面临的共同问题。
    B.在提倡诗教前,春秋时代的诗歌就已承担起讽谏达情的社会功能,“诗言志”也成为一种诗学原则,规范着个体的情感表达。
    C.朱熹认为君子成人的三阶段,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先以“兴”奠定成人的基础,再通过“立”与“成”实现成人的目标。
    D.从游式的教学方式是孔子诗教观的生动实践,倡导不以硬性的道德约束,而以柔性的感召力量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风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拥有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应先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特长,再发挥其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
    B.调研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困境,是为还原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发展变化的一般过程,并调整其发展趋向。
    C.历史研究既是文化自觉的路径,又是中西文化比较的前提,可以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以便进一步发掘继承、提炼应用。
    D.同时把“兴”“立”“成”视为君子成人的历时态和共时态要素,更能立体多维地认识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综合效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张岱年认为:“惟有取信‘文化的创造主义’而实践之,然后中国民族的文化才能再生;惟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国民族才能复兴。”
    B.严复提出:“居今言学,断无不先治旧学之理,经史词章,国律伦理,皆不可废。诸公既治新学之后,以自他之耀,回照故林,正好为此。”
    C.章太炎认为:“国家立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以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两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也。”
    D.梁启超指出:“确信我国儒家之人生哲学,为陶养人格至善之鹄,全世界无论何国、无论何派之学说,未见其比,在今日有发扬光大之必要。”
    4.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6字箴言,在促进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加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重要启示,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5.“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思想传统,我们应如何发挥其重要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B 3.D 4.①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知之明”(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认识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取长补短。
    ③学会应对文化差异和冲突,参与构建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形态。 5.①发扬其“温柔敦厚”的柔性感召力,发挥其传统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②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资源,奠定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统基础。
    ③对其进行历史研究,继承文化成果,完成“文化自觉”使命,推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④以其加强我国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争取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规范着个体的情感表达”错误。“诗言志”作为一种诗学原则,代表了春秋时代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最通行和直接的认识,在政治、外交等礼仪中受到重视,对个体情感的表达可以说起到提倡、引导作用,选项表述为“规范”,语义过重,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还原”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可以说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所以我说‘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可知,调研“人口较少民族”的困境是为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发展变化的一般过程,让他们有“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并没有论及“调整”文化发展的趋向。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文化自觉要求对传统文化继承下来,然后用现代的眼光研究传统。文化自觉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文化发展的自主地位。

    A.张岱年的观点是文化创造、再生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不符合材料一“文化自觉”的观点。
    B.严复的观点是新旧治学之法。不符合材料一“文化自觉”的观点。
    C.章太炎的观点是历史、语言文字对国家特性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一“文化自觉”的观点。

    D.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学说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发扬儒家文化的必要。符合材料一“文化自觉”的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含义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由原文“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我们真要懂得中国文化的特点,并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必须回到历史研究中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学者已有的成就继承下来”“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可知,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知之明”(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原文“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可知,认识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取长补短。
    由原文“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可知,学会应对文化差异和冲突,参与构建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形态。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孔子希望通过诗教为社会培养出‘温柔敦厚’的‘君子’”可知,发扬其“温柔敦厚”的柔性感召力,发挥其传统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由原文“可以说,这种诗教传统看到了诗(广义而言艺术)所拥有的柔性感召的力量,远比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来得‘温柔敦厚’因而实际上蕴含了丰厚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资源,从而为现代文化软实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基础”可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思想资源,奠定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统基础。
    由原文“我们真要懂得中国文化的特点,并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必须回到历史研究中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学者已有的成就继承下来。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边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可知,对“诗教”的传统进行历史研究,继承文化成果,完成“文化自觉”使命,推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由原文“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可知,以“诗教”传统加强我国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争取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边城(节选)
    沈从文
    夜间果然落了大雨,换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雷。翠翠在暗中抖着。祖父也醒了,知道她害怕,且担心她着凉,还起身杂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祖父说:
    “翠翠,不要怕!”
    翠翠说:“我不怕!”
    说了还想说:“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
    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两人皆以为一定是溪岸悬崖崩落了!担心到那只渡船,会早已压在崖石下面去了。
    祖孙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雨声雷声。
    但无论如何大雨,过不久,翠翠却依然就睡着了。醒来时天已亮了,雨不知在何时业已止息,只听到溪两岸山沟里注水入溪的声音。翠翠便从塔后哗哗地流来,从前面悬崖直堕而下。并且各处皆是那么一种临时的水道。屋旁菜园地已为山水冲乱了,菜秧皆掩在粗沙泥里了。再走过前面去看看溪里一切,才知道溪中也涨了大水,已漫过了码头,水脚快到茶缸边了。下到码头去的那条路,正同一条小河一样,哗哗地泄着黄泥水。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统绳,已被水淹去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
    翠翠看看屋前悬崖并不崩坍,故当时还不注意渡船的失去。但再过一阵,她上下搜索不到这东西,无意中回头一看,屋后白塔已不见了。一惊非同小可,赶忙向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业已坍倒,大堆砖石被凌乱地摊在那儿。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祖父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
    翠翠于是大哭起来。
    过一阵,有从茶峒过川东跑差事的人,到了溪边,隔溪喊过渡,翠翠正在灶边一面哭着一面烧水预备为死去的祖父抹澡。那人以为老船夫一家还不醒,急于过河,喊叫不应,就抛掷小石头过溪,打到屋顶上。翠翠鼻涕眼泪成一片地走出来,跑到溪边高崖前站定。
    “喂,不早了!把船划过来!”
    “船跑了!”
    “你爷爷做什么事情去了呢?他管船,有责任!”
    “他管船,管了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
    翠翠一面向隔溪人说着一面大哭起来。那人知道老船夫死了,得进城去报信,就说:
    “真死了吗?不要哭吧,我回城去告他们,要他们弄条船带东西来!”
    那人回到茶峒城边时,一见熟人就报告这件事,不多久,全茶峒城里外便皆知道这个消息了。河街上船总顺顺,派人找了一只空船,带了副白木匣子,即刻向碧溪岨撑去。城中杨马兵却同一个老军人,赶到碧溪岨去了,砍了几十根大毛竹,用葛藤编作筏子,作为来往过渡的临时渡船。筏子编好后,撑了那个东西,到翠翠家中那一边岸下,留老兵守竹筏来往渡人,自己跑到翠翠家去看那个死者,眼泪湿盈盈的,摸了一会躺在床上硬僵僵的老友,又赶忙着做些应做的事情。到后帮忙的人来了,从大河船上运来的棺木也来了,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还带了许多法器,一件旧麻布道袍,并提了一只大公鸡,来尽义务办理念经起水诸事,也从筏上渡过来了。家中人出出进进,翠翠只坐在灶边矮凳上呜呜地哭着。
    到了中午,船总顺顺也来了,还跟着一个人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大腿猪肉。见了翠翠就说:
    “翠翠,爷爷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须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
    各方面看看,就回去了。到了下午入了殓,一些帮忙的回家去了,晚上便只剩下了那老道士、杨马兵同顺顺家派来的两个年轻长年。黄昏以前老道士用红绿纸剪了一些花朵,用黄泥作了一些烛台。天断黑后,棺木前小桌上点起黄色九品蜡,燃了香,棺木周围也点了小蜡烛,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老道士在前拿着个小小纸幡引路,孝子第二,马兵殿后,绕着那具寂寞棺木慢慢转着圈子。两个长年则站在灶边空处,胡乱地打着锣钹。老道士一面闭了眼睛走去,一面且唱且哼,安慰亡灵。提到关于亡魂所到西方极乐世界花香四季时,老马兵就把木盘里的纸花,向棺木上高高撒去。
    到了半夜,事情办完了,放过爆竹,蜡烛也快熄灭了,翠翠眼泪婆娑的,赶忙又到灶边去烧火,为帮忙的人办消夜。吃了消夜,老道士歪到死人床上睡着了。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夜,老马兵为大家唱丧堂歌取乐,用个空的量米木升子,当作小鼓,把手剥剥剥地一面敲着升底一面唱下去——唱王祥卧冰的事情,唱黄香扇枕的事情。翠翠哭了一整天,也同时忙了一整天,到这时已倦极,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但只一会儿,翠翠又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地干哭起来。
    “翠翠,翠翠,不要哭啦,人死了哭不回来的!”
    老马兵接着就说了一个做新嫁娘的人哭泣的笑话,因此引起两个长年咕咕地笑了许久。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会,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
    “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地喊了一声。
    文本二:
    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节选自《边城·题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翠翠夜里在被惊醒之后很快就睡着了,反映出翠翠是一个虽平时有一点小心事、爱生一点小气,但总体单纯乖巧的少女。
    B.从发现祖父离世到参与办丧事的全过程,翠翠一直在哭,从大哭到呜呜地哭再到干哭,表明她不愿接受祖父死亡这个事实。
    C.老马兵在守夜时唱王祥卧冰和黄香扇枕的故事,意在借古人事亲至孝的行为和精神,赞扬翠翠孝敬祖父的可贵品质。
    D.沈从文认为小说中人物“营养不足”,“营养不足”更多的是指当时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中国社会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倾盆大雨、吓人的炸雷、刺眼的闪电等极端天气,把人物的活动和命运置于一个恶劣的典型环境之中,有很强的渲染效果。
    B.“我不怕!”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翠翠对祖父的安慰与关心,“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这个心理描写暗示翠翠已经预料到祖父的离世。
    C.小说对老船夫丧事的描写,富有古朴的地方色彩,使人窥见湘西地域的丧葬风俗,此类的风俗写作展现了湘西地域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D.小说在写景时语言优美生动,引发读者对牧歌式湘西画卷的遐想;在写人叙事时语言平和简约,如拂面的春风,给读者以清新放松之感。
    8.小说写白塔的坍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汪曾祺认为《边城》“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请结合本文谈谈“《边城》是希望之歌”的理由。

    【答案】6.C 7.B 8.①照应上文暴雨雷电中的“洪大闷重倾圮声”,使小说情节在发展上更加合理;②代表老船夫的离世,加重了老船夫带着遗憾离世的悲情色彩;③白塔是翠翠的一个精神世界,白塔的坍倒表明翠翠的成长过程将面临重大转折。 9.①从人物角度: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芒,只要人性美存在,希望就不会破灭。如翠翠在悲痛于失去祖父庇护之时已经表现出坚强能干的一面,顺顺、老马兵、报信人、老道士等主动为老船夫操办丧事,顺顺对翠翠的承诺等;②从边城地域角度:边城依然保持虫鸣遍地、月色皎洁、星星沉静温柔的自然美,暗示边城这个区域充满生机,不会轻易被侵蚀。③从创作目的角度:《边城》的创作倾向于通过叙述“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之处”以及底层百姓坚强地“活下去”的精神风貌,给读者以勇气和信心。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赞扬翠翠孝敬祖父的可贵品质”错误,老马兵唱王祥卧冰和黄香扇枕是为了取乐,没有赞扬翠翠的意思。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 “暗示翠翠已经预料到祖父的离世”错误,翠翠没有预料到祖父的离世,只是担忧祖父离开她。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情节结构上:上文写“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小说写白塔的坍倒照应上文,使情节发展合理、自然,结构严谨;
    人物塑造上:结合下文“翠翠……只锐声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可知,白塔坍倒后,翠翠发现祖父也去世了。白塔的坍倒意味着老船夫离世,渲染了老船夫离世的悲情色彩;
    表现手法上:白塔是翠翠的一个精神世界,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写白塔坍倒,祖父随之去世,表明其的成长过程将面临重大转折。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边城》的结局虽然祖父和天宝死了,傩送走了,只剩下翠翠孤零零的,但是作品中描绘的地域美、人性美仍会让人看到希望,作者的创作目的也在于给人希望和信心。
    人物角度:“河街上船总顺顺,……即刻向碧溪岨撑去。城中杨马兵却同一个老军人……到翠翠家中那一边岸下,留老兵守竹筏来往渡人,……又赶忙着做些应做的事情。……住在城中的老道士,还带了许多法器”“老年人是必须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爷爷死后,顺顺、老马兵、报信人、老道士等主动为老船夫操办丧事,船总顺顺对翠翠说的话都可以体现出当地人善良、质朴的人性美,只要人性美存在,希望就不会破灭。
    边城地域角度:“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夜晚的虫鸣、皎洁的月色、沉静温柔的星星等景物体现了边城的自然美,暗示边城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创作目的角度:文本二“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的,……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这作品……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作者通过叙述这个民族过去的伟大以及底层百姓坚强地“活下去”的精神风貌,表明其创作目的即给读者以勇气和信心,给人以希望。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不博。尹铎为晋阳,下,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
    (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论》)
    【注】中行寅与范吉射曾率军围赵简子于晋阳,这些营垒即中行氏与范氏所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B.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C.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D.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句中的“所以”意义不同。
    B.“田成子患之”与“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意义相同。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田成子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D.“以臣私之”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国使者在考察了陈国之后,认为陈国虽小不可攻打;宁国却由使者讲述的内容分析出陈国民怨且疲的社会现实,认为陈国可取。
    B.田成子能成为国君,皆有赖于他仁义勇敢的兄长完子;面对越国讨伐,完子决定带领贤良之士迎战,亦完全是为了稳固弟弟的统治。
    C.完子表示与越国交战,一定要打败越国,直至战死,而随他去的贤良之士也会全部战死,这样国内就剩他们的遗孤了,国家就会安定。
    D.简子要求尹铎拆除晋阳那些曾让他蒙受耻辱的营垒,尹铎反而加高了营垒,简子为此很生气,认为尹铎故意欺骗他,要派人杀掉尹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
    (2)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
    14.尹铎免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B 11.D 12.C 13.(1)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
    (2)简子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 14.①尹铎所为便国利主。②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③赵简子能够虚心纳谏。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
    “蓄积多”和“赋敛重”一个是说财粮积蓄很多,一个是说赋税沉重,两者都为主谓结构,结构一致,单独成句,故应在“赋敛”前断开,排除AC。
    “城郭高”“沟洫深”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同,对象一为“城郭”,一为“沟洫”,应独立成句,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中的“所以”,……原因。句意:田成子之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的原因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用来……的。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学业解答疑问的人。
    B.“田成子患之”中的“患”,忧虑,担心。句意:田成子对此很忧虑。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中的“患”,忧虑,担心。句意: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D.“以臣私之”中的“私”,暗中思考。句意:我暗中思考。
    “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私”,偏爱。句意:这是偏爱我啊。两句中的“私”字意义不相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一定要打败越国”说法错误,原文“战请必败”,意为一定要战败;“随他去的贤良之士也会全部战死”说法也不准确,原文有“不死者不敢入于国”的表述,就是说没有战死的贤良也不敢再回到齐国。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兴师”,起兵;“奚故”,什么原因,为什么;“取”,夺取。
    (2)“微”,如果没有;“几”,几乎,差一点;“过”,犯错误。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可知,尹铎所为便国利主,所以不应被杀。
    从文中“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可知,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将尹铎所作所为带给国家和君主的好处说明,这是尹铎没有被杀的原因之一。
    从文中“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可知,赵简子能够虚心接受孙明的进谏,及时改正错误,也是尹铎没有被杀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田成子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原因是这样的。他有个哥哥叫完子,仁爱而且勇敢。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田成子对此很忧虑。完子请求率领士大夫迎击越军,并且要求准许自己一定同越军交战,交战还要一定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田成子说:“一定同越国交战是可以的,交战一定要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这我就不明白了。"完子说:“你据有齐国,百姓怨恨你,贤良之中又有敢死之臣认为蒙受了耻辱。据我看来,国家已经令人忧惧了。如今越国起兵,我去同他们交战,如果交战失败,随我去的贤良之人就会全部死掉,即使不死的人也不敢回到齐国来。你和他们的遗孤居于齐国,据我看来,国家一定会安定了。”完子出发,田成子哭着为他送别。死亡和失败,这是人们所厌恶的,而完子反使齐国借此得以安定。做事情岂止有一种方法呢!所以听取意见的君主和学习道术的士人,所听所学不可不广博。尹铎治理晋阳,到新绛向简子请示事情。简子说:“去把那些营垒拆平。我将到晋阳去,如果去了看见营垒,这就象看见中行寅和范吉射似的。”尹铎回去以后,反倒把营垒增高了。简子上行到晋阳,望见营垒,生气地说:“哼!尹铎欺骗了我!”于是住在郊外,要派人把尹锋杀掉。孙明进谏说:“据我私下考虑,尹铎是该奖赏的。尹锋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恣意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励精图治,这是人之常理。如今君主见到营垒就想到了忧患,又何况群臣和百姓呢?有利于国家和君主的事,即使加倍获罪,尹铎也宁愿去做。顺从命令以取悦于君主,一般人都能做到,又何况尹铎呢!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简子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德行最高的君主,喜怒一定依理而行,次一等的,虽然有时不依理而行,但-定经常改正。这样的君主虽然还没有到达大贤的境地,仍足以超过乱世的君主了,简子跟这类人相当。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不愿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愿老”的表现。
    B.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C.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D.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16.诗中“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案】15.A 16.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的树梢上已近傍晚,微弱的霞光照样可以映红整个天空。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桑榆晚”代指日暮,以日暮喻人衰老,形象生动;③“桑榆晚”和“微霞尚满天”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A.“表现”错误,“不愿老”的意思是不愿意衰老,而第三到第六句是对“老”的弊端的描写,这是“不愿老”的原因。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艺术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酬和诗。诗歌前六句写“不愿老”是人之常情以及“不愿老”的原因,身体随年龄的增加而日益衰弱,基调低沉。后六句转而写年老“皆幸矣”,阅历增长,明白的事理也多了,扭转了低抑情调。
    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是全诗点睛之笔,气势高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日暮晚霞作比,余晖尚可映红整个天空,年老的自己也可有所作为,表达了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精神。纵观全诗,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性和说服性。最后两句尤为精辟,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的称赞而特别奋勉、不会因世人的非难而更加沮丧,他能做到“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宋诗有以诗言理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哲理相似。
    【答案】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沮、号、缘”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能科学家王大中当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就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设计建造者之一。当时中国 ① ,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且各国都对反应堆的研究保密,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他们从零起步, ② ,历经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 ③ 。”王大中说。
    2021年,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核电技术要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40多年前王大中就认定了发展方向,这也显示出他的 ④ ,“他的这种战略眼光有时候近乎神奇。”张作义如此形容他的恩师。
    回首来路,王大中感慨,科研如登山,过程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克服困难需要什么?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面向未来,86岁的他初心不变:“科技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一穷二白
    ②攻坚克难
    ③一蹴而就
    ④远见卓识 19.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①比喻:把科研比作登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科研过程的艰难。
    ②设问:先用“克服困难需要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的效果。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指的是底子薄,条件差,故可填写“一穷二白”。“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第二空:依据“且各国都对反应堆的研究保密,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他们从零起步”推断科研攻关很艰难,并依据“历经6年……”可知用时长、难度大,故可填写“攻坚克难”。“攻坚克难”: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
    第三空:依据“历经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和“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推断攻坚克难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目标,故可填写“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第四空:依据“他的这种战略眼光有时候近乎神奇”和“40多年前王大中就认定了发展方向”推断王大中对未来的发展预测准确,眼光高明。故可填写“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应先分析句子,看句子中包含哪些内容,然后先抽出主干,再给修饰的成分添上主语或者谓语,让其成为句子。这句话的主语是“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是谓语动词,“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宾语。因此,可以根据这三部分内容把句子分成三个短语。
    “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改成单句,可先把其中修饰的定语抽出来,并把“的”字去掉,变成主谓格式,即: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
    而抽出来的修饰定语转换成谓语成分,也可使句子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句,即“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
    原先句子的主语用指示代词“这”或“它”代替,则原长句中的谓语和宾语即可变成: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最后将这些句子整合成一个句子即可: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前半句运用了比喻,本体为“科研”,喻体为“登山”,比喻词为“如”,为明喻。语句极富想象力,化抽象为具象,把科研过程中充满艰难险阻的困难表达得形象可感。
    后半句运用了设问,提问是“克服困难需要什么?”,后面紧跟答案“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科研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日前,雄安新区启动区成功组立了市政道路上的第一套智慧合杆,①__,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智慧合杆具有“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合一"的特点,能够实现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空间视觉的效果。
    在启动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西侧路边,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② ,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意象,彰显出曲线延伸感和工业设计感,在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道路环境 ③ 。
    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此外,智慧合杆还可搭载小型5G基站,解决了运营商建立微基站建点难、宏站盲点等问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三段中“控制器”的特点。

    【答案】21.①以路灯杆为基础 ②“新绿”这一命名 ③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美 22.①集合功能 ②联网 ③数据支持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路灯杆”有关;由前面“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可知,这是在路灯杆基础上的应用,所以此处填写“以路灯杆为基础”。
    第二处,由前面“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可知,此处所填内容与“‘新绿’”有关;结合后面“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意象……”可知,这是对“新绿”智慧合杆命名含义的解说,所以此处填写“‘新绿’这一命名”。
    第三处,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新绿”智慧合杆的功效,前面是说其实际应用的功效“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而此处是说“环境”方面的功效,应是说“增添美感”之类的内容。
    22.本题考查学生语压缩语段之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第三段中写“控制器”的内容,即“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
    然后分析这其中包含的特点,如“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是说“集合各种功能”,如“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是说可以“联网”,如“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是说可以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以关键词的形式概括表达即可。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儒家学说尊崇推己及人的原则,认为利己与利人互为因果、彼此转化、辩证统一。但是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利己与利人是完全对立的,利人无法利己,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独善其身才是正解。
    假设你是《中职天地》期刊“畅所欲言”栏目的撰稿人,请你以“利己与利人”为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人”。材料引用《论语》中的名句,引出“利己”与“利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互为因果、彼此转化、辩证统一”的。然后例举了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己与利人是完全对立的,甚至会牺牲自身利益,强调要独善其身。利己,泛指把自己利益看得比他人利益为重的道德原则。主张以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把自己利益看作一切行动的目的。利人,它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行为,它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利人与利己是一体两面,是和谐统一的。自利则生,利人则久。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没有利人,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利人也是利己最好的手段,利人也是利己的长久之计。利人,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题目要完成的写作任务是,作为撰稿人在《中职天地》期刊上,以“利己与利人”写一篇评论文章,写作时当有身份意识,即期刊撰稿人,阅读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因此,文章立意当时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对大众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行文应旗帜鲜明地表达利己与利人两者并不冲突,利人能帮助更好地利己的观点。
    具体行文,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利己亦利他,行稳以致远。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利己,方能避免人生方向的迷失,摒弃“摆烂”和“躺平”,从而拥有更明确的人生目标。二、利人,方能避免社会的自私和冷漠,才能互相帮助,互相温暖。正如“利人是利己的最高级”,利人是利己的途径。三、唯有“利人”与“利己”并重,才能汇聚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唯有摒弃畏难情绪,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利己;唯有摒弃自私之心,拥有社会责任感,才能甘于奉献,实现利人。
    立意:
    1.自利利人,胸怀天下。
    2.远离“精致利己”,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3.互助共赢,水涨船高。
    4.利人者,人恒利之。
    5.利人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