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0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0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03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互动授新,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整理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 以内各数的认识、5 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第几、5 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 10 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 5 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序数含义);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能对 5 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5.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和比多少的过程,初步渗透集合和一一对应思想。
    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


    第1课时
    1~5的认识
    课时内容
    教材第14~6、18~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认识 1~5 各数,会用 1~5 各数表示事物的个数。
    2.知道 1~5 各数的顺序,能认、读、写 1~5 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重点
    难点
    重点:1~5 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 各数的写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欣赏一下农村的美景。我们到一个农村小院去看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老奶奶、小狗、鹅、小鸡、花、小鸟等;有的学生会说出事物具体的数量,但有些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是凌乱的,不全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么,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来记录这幅美丽的画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5 各数。(板书课题:1~5 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用数学方法描述美丽画面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 1~5 各数。
    (1)认读 1~5 各数。
    师:说一说,图中哪些人或物能用数字“1”来表示?
    【学情预设】1 位老奶奶、1 幢房子、1 只小狗等。
    学生回答时,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找到这么多数量是“1”的人或物。我们也可以用小棒来表示这些人或物的个数。例如,1 只小狗我们用 1 根小棒表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人或物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1个花盆、1个水杯、1 张书桌、1 座桥、1 条河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数字“1”。那么,你仔细观察情境图,还有哪些人或物是 2个、3 个、4 个、5 个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2 只鹅、3 只小鸟、4 只小鸡、5 个南瓜。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2 个盘子、2 个筐、3 只蝴蝶、3 盆花、4 株向日葵、5 根玉米等。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正确。那么,2 只鹅、3 只小鸟、4 只小鸡、5 个南瓜分别可以用几根小棒来表示呢?
    【学情预设】分别可以用 2 根、3 根、4 根、5 根小棒来表示。
    师:这 2 根、3 根、4 根、5 根小棒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情预设】可以用数字 2、3、4、5 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请你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或物的数量可以用 2、3、4、5 来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2 只手、3 头牛、4 台车、5 层楼等。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 1~5 各数,培养自主构建知
    识的能力。
    (2)理解 1~5 的基数含义。
    师:同学们,请看图,你能拿出数量分别是“1”“2”“3”“4”“5”的小棒,分别摆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吗?(课件出示)
    学生实践演示,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拿出并摆放,与图片中一致。
    (3)掌握1~5各数的顺序。
    师:计数器上拨了 1 颗珠子、1 个圆片,用数字 1 来表示。那么依次增加 1 颗珠子、1 个圆片,应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用数字 2、3、4、5 来表示。
    (4)掌握 1~5 的写法。
    师:现在我们对 1~5 都比较熟悉了,看图观察一下这 5 个数分别像什么。(课件出示)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范,一边写一边指导,强调写满格。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表扬、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并注意写字姿势的培养。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能展开想象力说出对 5 个数字形状的认识。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说1 像铅笔细又长、2 像小鸭水上游、3 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 像秤钩称东西,同学们觉得这个比喻形象吗?
    【学情预设】学生表示这个比喻很形象。
    设计意图:利用比喻增强记忆,直接呈现写数字的范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怎么起笔、怎么拐弯、怎么收笔。实体数字、虚线数字、空格等联系方式并存,便于学生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布局,既规范学生写字,又能使学生感受怎样书写才美观,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16 页“做一做”第 1 题。
    师:请你拿出尺子连一连。
    【学情预设】学生完成这道题比较轻松,只要将物体的实际个数数清楚就能准确连线。
    (2)完成教材第 16 页“做一做”第 2 题。
    【学情预设】在数数的基础上写数,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先让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数量是几,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 1~5,理解了这些数据的意义,知道了这些数据的排序,掌握了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第 1 题。
    这道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数量的多少,渗透基数含义。教材提供范例,帮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看到数 2,就要给 2 个气球涂色。
    2.完成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第 2 题。
    这道题,按 1~5 的顺序连线,考查学生对数序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第 5 题。
    这道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 1~5 各数,用以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学生对 1~5 各数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并能认读。因此,从他们的实际经验出发,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在认识数学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是有序地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随之在“数一数”中出示了 1~5 各数。此外在这节课的重点——写数字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比喻、直观呈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记忆数字,并示范、讲解写数字的要领和书写位置。但学生在书写时仍然有一定困难,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第2课时
    比大小
    课时内容
    教材第17~1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认识符号“>”“<”“=”,会用“>”“<”“=”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事物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的含义,会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准确区分和使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父母在周末的时候带你出去旅游、野餐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有出游野餐的经历。
    师:那么野餐时,我们带的很多食品,是怎样分配的呢?
    【学情预设】父母来分配。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有一天,猴子兄弟三人到野外聚餐,它们也带了很多水果,结果因为每种水果的多少不同,让水果分配问题难住了猴子兄弟。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好不好?
    【学情预设】学生跃跃欲试,想一试究竟。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比大小,来帮助猴子兄弟。(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由悬念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
    (1)学习“=”。
    师:我们仔细观察下图,看看猴子兄弟都准备了什么水果?(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比较快速地回答:桃、香蕉、梨。
    师:大家数一数,图中共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
    【学情预设】3 只猴子,3 个桃,2 根香蕉,4 个梨。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要想知道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1 只猴子吃 1 个桃,桃够分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桃也有 3 个,猴子和桃的数量相同,所以桃够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摆放猴子和桃,会让别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个多?哪个少?
    【学情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课件出示)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且一样长。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像图画中对应的一样,1 只猴子对应 1 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大家看,左边的 3 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
    【学情预设】左边写“3”,右边也写“3”。
    师: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同样多。
    师:对,3 和 3 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 等于 3。(板书:等号、3 等于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2)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接着分。1 只猴子吃 1 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不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香蕉只有 2 根,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课件出示)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因为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3 比 2 大,所以每只猴子分 1 根香蕉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用“3 大于 2”来表示。(板书:3>2)“>”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 大于 2。(板书:大于号、3 大于 2)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
    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学情预设】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吧。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出现书写错误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将“3 大于 2”写成“3>2”,增强符号感。
    (3)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接着分。1 只猴子吃 1 个梨,梨够分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梨有 4 个,猴子的数量比梨少。(课件出示)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因为猴子比梨少,3 比 4 小,所以每只猴子分 1 个梨是够分的,我们还可以用“3 小于 4”来表示。(板书:3<4)“<”是小于号,它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 小于 4。(板书:小于号、3 小于 4)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出。
    师:请你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学情预设】小于号与大于号刚好相反,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尖角对着较小的数,开口对着较大的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尖尖旁边是小数,大大嘴巴对大数。你会写“<”吗?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吧。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出现书写错误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和“<”,它们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
    【学情预设】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17 页“做一做”第 1 题。
    让学生先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完成后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最后读一读。
    【学情预设】2<3,5>4。
    (2)完成教材第 17 页“做一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指名回答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符号。
    【学情预设】3<5,4>3,5=5,4>1。
    (3)完成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第 3 题。
    先指导学生明白“数一数,比一比”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享,找出错例进行订正。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求,然后再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符号“>”“<”“=”的理解。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了它们的意义,会读写这些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第 6 题。
    这道题,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能力。
    2.完成教材第 19 页“练习三”第 7 题。
    这道题,通过 3 组比大小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数位置不同,所用的数学符号改变,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不变。

    比大小
    3=3 3>2 3<4
      
    等号 大于号 小于号
    读作:3等于3 读作:3大于2 读作:3小于4

    在教学“比大小”这课内容时,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入手,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大小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区分三种符号。在一节课内学生要认识三个符号,尤其是能区分“>”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并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如:“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多少。

    第3课时
    第 几
    课时内容
    教材第20、23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在具体情境图中,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
    2.初步理解“数”不仅可以表示物体有多少,还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或顺序。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第几”的含义。
    难点:准确区分“几”和“第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这张图,熊猫、小鸡、小猪、小熊四个小伙伴站成一排走路,那么从左边数,小鸡排在第几位?从右边数,小鸡排在第几位?(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从左边数,小鸡排在第二位;从右边数,小鸡排在第三位。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对,那么有些同学会有疑问,为什么小鸡排在第二位,又排在第三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几”,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小鸡排在第二位,又排在第三位,让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兴趣地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多角度理解“第几”。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境图,在汽车站的购票窗口,戴着帽子的小男孩和几个叔叔阿姨正在排队购票。那么,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5 人。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一共有 5 人在排队购票。(板书:有 5 人排队)那么,正在购票的穿连衣裙的阿姨排在第1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位?披头发的阿姨排在第几位?警察阿姨排在第几位?叔叔排在第几位?
    【学情预设】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 2 位,披头发的阿姨排在第 3 位,警察阿姨排在第4位,叔叔排在第 5 位。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而且非常正确。(板书: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 2)而且,一般来讲,排队时都是从前往后数。我们数一数,小男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学情预设】小男孩前面有 1 人,后面有 3 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那么,你能按照刚才的说法再说说穿连衣裙的阿姨、披头发的阿姨、警察阿姨、叔叔的排队情况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学情预设】 预设1:穿连衣裙的阿姨排第 1,她前面没有人,后面有 4 人。
    预设2:披头发的阿姨排第 3,她前面有 2 人,后面有 2 人。
    预设3:警察阿姨排第 4,她前面有 3 人,后面有 1 人。
    预设4:叔叔排第 5,他前面有 4 人,后面没有人。
    师:现在我们换个角度,从后往前数,这几个人分别排在第几位呢?他们的前面和后面各有几人?(课件出示)
    分组讨论,各组派一名同学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预设 1:叔叔排第 1,他后面没有人,前面有 4 人。
    预设 2:警察阿姨排第 2,她后面有 1 人,前面有 3 人。
    预设 3:披头发的阿姨排第 3,她后面有 2 人,前面有 2 人。
    预设 4:小男孩排第 4,他后面有 3 人,前面有 1 人。
    预设 5:穿连衣裙的阿姨排第 5,她后面有 4 人,前面没有人。
    师:排队的一共 5 人,从前往后数,叔叔排在第 5;从后往前数,穿连衣裙的阿姨排第 5。那么,5 人和第 5 是一个意思吗?
    【学情预设】不是一个意思,5 人表示一共的人数,第 5 表示这 5 人中的一个人。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对,几表示一共有几人,第几表示其中的一个人。
    师:穿连衣裙的阿姨买完票走了。你能说出现在有几人排队吗?每个人排在第几呢?
    【学情预设】现在有 4 人排队,小男孩排在第 1,披头发的阿姨排在第 2,警察阿姨排在第3,叔叔排在第 4。
    师:4 人与第 4 是一个意思吗?
    【学情预设】不是一个意思,4 人表示一共有 4 人在排队,第 4 表示叔叔一个人排队的位置。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20 页“做一做”第 1 题。
    师:学校运动会上跑步比赛获奖的运动员们登上了领奖台,一共有几人获奖?分别是第几名?(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一共有 3 人获奖。明明获得第 1 名,浩浩获得第 2 名,丁丁获得第 3 名。
    (2)完成教材第 20 页“做一做”第 2 题。
    师:一共有几人?从左数,妈妈排第几?(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说说两个□里的数表示的意思。
    【学情预设】一共有 5人。从左数,妈妈排第 5。
    (3)动手实践练习。
    (课件出示)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有个别学生会错误理解 2 种和第 2 个的区别,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并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一些基础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这些数量中其中的一个。从一个方向数,数到几就是第几。从不同的方向数,顺序不同。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23 页“练习四”第 1 题。
    这道题,要让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按照题目的意思数、圈、涂,完成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对“左边的 4 只小鸟”和“左边第 4 只小鸟”区分不清,出现错误。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并指导。
    2.完成教材第 23 页“练习四”第 2 题。
    这道题,变换了题目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要求学生用数一数的办法,第 1 个、第 2 个、第 3 个、第 4 个、第 5 个,少了第 3 个和第 4 个,遮住了 2 个。利用教材的习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注意反馈学生思考的过程。

    第 几
    有 5 人排队。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 2,他前面有 1 人,后面有 3 人。
    “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某个事物的位置和顺序,两者的意义不同。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是很容易混淆的。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新知。教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在玩和学的过程中明确了“几”和“第几”的含义;同时教师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学生明确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第几”是相对的,从不同的方向数,“第几”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灵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比老师单纯地进行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4课时
    分与合
    课时内容
    教材第21~23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熟练说出 5 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操作和初步迁移类推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师手里有 4 支铅笔,想分给我们班的林林和东东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可能回答:林林和东东每人分 2 支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还可以怎样分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学情预设】林林分 1 支,东西分 3 支;林林分 3 支,东西分 1 支。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用分与合的知识一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分与合)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2~5的分与合。
    (1)学习 4 的分与合。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观察一下图中有些什么物品?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4 个葵花盘,2 个筐。
    师:如果我们要把 4 个葵花盘放进 2 个筐里,而且要保证每个筐里都有葵花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圆片,用 4 个圆片代表 4 个葵花盘。试着分一分,看一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情预设】 因为与导入环节分铅笔的方法类似,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分。即两个筐里都放 2 个葵花盘;1 个筐里放 1 个葵花盘,另 1 个筐里放 3 个葵花盘;1 个筐里放 3 个葵花盘,另一个筐里放 1个葵花盘。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分得都很好,也都很正确。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将 4个葵花盘放进 2 个筐里。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种分类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用三种方法,但不容易说清三种方法的顺序。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分的时候,先把 4 分成 1 和 3,形成了第一种分法;再从右边移动 1 个到左边,就有了 2 和 2 这第二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 1 个到左边,就有了3 和 1 这第三种分法。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便不会重复、遗漏了?
    大家按照教师总结的从小到大的顺序再重新分一次。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划分。
    (课件出示)
    师:大家分得很对,基本的分法如这幅图所示的一样,我们能够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把4 分成 1 和 3。(板书)

    同学们,你能根据另外两幅图的意思,说说 4 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自己试着像老师这样写一写。
    【学情预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按照顺序把 4 分成了 1 和 3、2 和 2、3 和 1,如果我们把 1 和 3 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还可以说 1 和 3 组成 4。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还能说出几和几组成 4吗?
    【学情预设】2 和 2 组成 4,3 和 1 组成 4。
    师:刚刚我们学习把 4 分成几和几,尝试了几和几可以组成 4,学会了 4 的分与合。请你对着黑板上的每一道分解式,用分与合各说一句话。例如:4 可以分成 1 和 3,1 和 3 组成 4。
    【学情预设】4 可以分成 1 和 3,1 和 3 组成 4;4 可以分成 2 和 2,2 和 2 组成 4;4 可以分成 3 和 1,3 和 1 组成 4。
    师:我们再继续观察一下 4 的分成与组成,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在记的时候,有规律又不容易遗漏?
    【学情预设】有 1 和 3,就有 3 和 1,相当于交换了两部分的顺序,2 和 2 交换位置后还是 2和 2。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写数的分与合时,可以按顺序从 1 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探究 4 的分与合,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有序思考的思想。
    (2)学习 5 的分与合。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 4 的分与合,大家都表现得很好。下面,我们再增加点难度,共同研究一下 5 怎样进行分与合。
    把 5 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方法呢?你能将所有方法都写出来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经历了 4 的分与合的研究过程,学生有自主探究 5 的分与合的能力。通过操作和交流,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序思考。
    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不差地把 5 分好,下面老师把 5 的这 4种分法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书写一起读。(教师适时板书)

    下面,我们结合对 4 的分与合的规范表述方法,说一说 5 的分与合应该如何表述。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学情预设】 5 可以分成 1 和 4,1 和 4 组成 5;5 可以分成 2 和 3,2 和 3 组成 5;5 可以分成 3 和 2,3 和 2 组成 5;5 可以分成 4 和 1,4 和 1 组成 5。
    师:我们再继续观察一下 5 的分与合,结合记忆 4 的方法,怎样记住 5 的分与合?
    【学情预设】有 1 和 4,就有 4 和 1;有 2 和 3,就有 3 和 2。
    设计意图:在 4 的分与合研究基础上,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究 5 的分与合,更好地锻炼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21 页“做一做”第 1 题。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游戏规则,一人报出总数,并摊开一只手,另一人说出另一只手里的小球个数。小组游戏,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3 分成 1 和 2,3 分成 2 和 1。
    (2)完成教材第 21 页“做一做”第 2 题。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第 1 题。
    这道题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5 的组成。
    2.完成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第 2 题。
    这道题利用给图形涂色巩固 5 的组成,并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按顺序填涂的情况,教师检查时要及时指正。



    分东西这个生活技能,小学生大都能很好地完成。通过动手分一分这样的操作活动,唤醒了学生的原认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仅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找准了教学起点,还调动起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数学;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过程中,亲身经历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第5课时
    加法(1)
    课时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并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解决。
    2.能正确口算的数是 5 以内数的加法,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操作、表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的数是 5 以内数的加法。
    难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与合,下面,请同学们用分与合的知识把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
    小组讨论,汇报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 5 可以分为 2 和 3,4 可以分为 2 和 2,3 可以分为 1 和 2,1 和 4 合在一起是5。
    师:我们说 5 可以分为 2 和 3,也可以说 2 和 3 合起来是 5,这个“合起来”的过程,叫做合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合并”(也就是加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加法)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加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这幅图中小女孩右手拿着 3 个红气球,左手拿着 1 个绿气球,把这些气球合起来一共是 4 个气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能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表示这个合并的过程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先摆 3 个圆片,再摆 1 个圆片,然后合起来,表示一共有 4 个。
    师:我们把小女孩右手里的 3 个红气球和左手里的 1 个绿气球合并在一起,用一个大圈来表示“合并”在一起的意思。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把这 3 个红气球用数字 3 来表示,1 个绿气球用数字 1 来表示。把 3 和 1 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叫做“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那么,你们能说一说,算式中的 3 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合并起来是多少呢?
    【学情预设】3 表示 3 个红气球,1 表示 1 个绿气球,“+”表示把红气球和绿气球合并起来,把这些气球合并起来一共是 4 个气球。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3 和 1 合并起来就是 4。(板书:3+1=4)好,让我们一起读:3 加 1 等于 4。(板书:3 加 1 等于 4)
    【学情预设】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3+1=4 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预设 1:下课了,3 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又来了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4 个小朋友。
    预设 2:草地上,3 头牛在吃草,又来了 1 头牛,合起来就是 4 头牛。
    ……
    师:把 3 个红气球和 1 个绿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 3 个小朋友和 1 个小朋友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把 3 头牛和 1 头牛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头牛等等,都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都是 3+1=4。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 3+1=4 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最后总结这些都可以用加法算式 3+1=4 表示。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 24 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下面请你们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出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 2 辆玩具汽车,小猫又推来了 2 辆,原来的 2 辆和小猫又推来的 2 辆合起来,一共有 4 辆玩具汽车。
    第二幅图表示笔筒里原来有 4 支铅笔,又放进 1 支,原来的 4 支和又放进的 1 支合起来,一共有 5 支铅笔。
    第三幅图表示 1 只蓝纸鹤和 2 只红纸鹤合并在一起,一共有 3 只纸鹤。
    设计意图:通过重复表述加法的意思,加深学生们对加法的理解深度和熟练程度。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理解了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描述加法的意思。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认识加法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说出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一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算式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这样反复说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
    加法(2)
    课时内容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取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难点
    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下面考考大家:在美丽的草原上,2 只羊正在吃草,又来了 1 只羊,那么,合起来就是几只羊?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学情预设】合起来是 3 只羊,是用加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学习加法,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要用加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5 以内的加法计算。(板书课题:5 以内的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的含义,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 5 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树上有 3 只松鼠,又跑来了 2 只。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松鼠,该怎样算?
    【学情预设】3+2=5。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松鼠,用加法计算。(板书:3+2=5)
    那么你们能说一说算式中的“3”“2”“5”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情预设】3 是原来有 3 只松鼠,2 是又来了 2 只,5 是一共有 5 只。
    师:那么这个得数 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我们用小圆片摆一摆,然后汇报一下你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用点数法得出结果,1、2、3、4、5,所以3+2=5。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用点数的方法能够直观地算出得数。大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从 3 后面接着数,4、5,一共 5 只,所以3+2=5。(课件出示)
    预设2:因为 3 和 2 组成 5,所以 3+2=5。(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棒,无论是用点数法,还是用接着数,还是想数的合成,这些方法都对,都是在体现加法的算法。所以加法的算法也有多样性,你可以使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算法,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呈现的算法也不同。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25 页“做一做”第 1 题。(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先读懂题目的意思,再计算。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 4 只小猫在玩球,又来了 1 只小猫,一共有 5 只小猫,所以4+1=5。
    第二幅图表示原来有 1 只小猫在玩球,又来了 4 只小猫,一共有 5 只小猫,所以1+4=5。
    师:观察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结果都是 5。
    (2)完成教材第 25 页“做一做”第 2 题。
    师:同学们把教材翻到第 25 页,看“做一做”第 2 题,请你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
    大家分组讨论,汇报成果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左边有 1 个梨,右边有 3 个梨,一共有 4 个梨,算式是 1+3=4。
    第二幅图左边有 3 个梨,右边有 1 个梨,一共有 4 个梨,算式是 3+1=4。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引导学生发现“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算理。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25 页“做一做”第 3 题。
    这道题,是得数不超过 5 的加法计算题,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

    5 以内的加法计算
    3+2=5 一共有5只松鼠。
    算法:①点数法;②接着数法;③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仍然是1~5的加法,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加法的过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不同算法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不管是哪种算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数学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指导教学时,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做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
    第7课时
    减法(1)
    课时内容
    教材第26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建立减法的概念,了解减法的含义。
    2.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3.养成看图的习惯,能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你知道现在还剩多少个人参果吗?(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原来有 4 个人参果,八戒偷吃了 1 个,还剩下 3 个。
    师:同学们,人参果从 4 个变成 3 个的这个过程,还能用上节课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吗?
    【学情预设】不能。
    师:那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减法,大家要认真学习哦。(板书课题:认识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减法。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小男孩拿了 4 个气球,3 个红色的,1 个绿色的,飞走了 1 个绿色的气球,还剩下 3 个红色的气球。
    师:这个情况和刚才的问题类似,我们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
    【学情预设】原来有 4 个气球,飞走了 1 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
    师:飞走了 1 个气球,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少了”或者“去掉”的意思?
    【学情预设】可以。
    师: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还剩 3 个气球的呢?下面,你把手中的小圆片当作气球,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情预设】借助圆片摆一摆后,从 4 个圆片当中划掉 1 个,表示去掉 1 个,现在还剩下 3 个。(课件出示)
    师:4 个气球,飞走了 1 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也就是从 4 里面去掉了 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来计算,从 4 里面去掉 1,求还剩多少,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的名字叫“减号”。那么,减法算式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情预设】4-1=3,读作4减1等于3。(教师适时板书)
    师: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3”又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4 表示一共有 4 个气球,1 表示飞走了 1 个气球,“-”表示从 4 个里面去掉 1 个,3表示最后还剩 3 个气球。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 4-1=3 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预设 1:有 4 个苹果,吃了 1 个,还剩 3 个苹果。
    预设 2:有 4 本书,拿走了 1 本,还剩 3 本书。
    师:4 个气球里飞走了 1 个气球,求还剩几个气球;4 个苹果,吃了 1 个,求还剩几个苹果;4 本书,拿走了 1 本,还剩几本书,这些都可以用减法计算,算式都是 4-1=3。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所说的“去掉”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表示,从而在算式中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 4-1=3 的意思,让学生逐渐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数学的抽象算式。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 26 页“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减法,下面请你们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情预设】第一幅图表示原来有 5 把铲子,拿走了 1 把,从原来的 5 把里面去掉拿走的 1 把,还剩 4 把铲子。
    第二幅图表示原来有 4 块饼干,小老鼠偷走了 2 块,从原来的 4 块里面去掉小老鼠偷走的 2 块,还剩 2 块饼干。
    第三幅图表示原来有 3 只纸鹤,小朋友们拿走了 2 只,从原来的 3 只里面去掉拿走的 2 只,还剩 1 只纸鹤。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体会图意与算式意思的一致性。进一步明确: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认识减法
    4-1=3 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直达教学目标。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学生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说图意,列出算式后再说说算式各数表示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此外,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8课时
    减法(2)
    课时内容
    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分解”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体会用“数的分解”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分与合,那么考考大家,5 可以分成几和几,4 可以分成几和几?(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 5 可以分成 1 和 4,2 和 3,3 和 2,4 和 1。4 可以分成 1 和 3,2 和 2,3 和 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那么,5 去掉 1,是多少呢?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情预设】等于 4,5 可以分成 1 和 4,去掉 1 就是 4。
    师:那 4 去掉 1 是多少?怎么计算的呢?
    【学情预设】等于 3,4 可以分成 1 和 3,去掉 1 就是 3。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减法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5 以内的减法计算)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 5 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树上原来有5只松鼠,跑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设】树上还剩几只松鼠?
    师:要求树上还剩多少只松鼠,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5-3。
    师:算式中的“5”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5 表示树上原来有 5 只松鼠,3 表示跑了 3 只。
    师:5-3 这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情预设】的数是2。用数一数的方法,直接看图得出结果。(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还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说一说你的方法吧。
    【学情预设】预设 1:从 5 开始倒着数,5、4、3,还剩 2 只。(课件出示)
    预设 2:因为 5 可以分成 3 和 2,所以 5-3=2。
    预设 3:因为 3+2=5,所以 5-3=2。
    师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 5-3=2(板书:5-3=2),你喜欢哪种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的算法会呈现出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他人的算法后,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能加强学生对 5 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27 页“做一做”第 1 题。
    (课件出示)
    师:你能先说说图中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吗?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 第一幅图,原来有 5 个果实,小松鼠背走了 1 个,还剩几个?列式为 5-1,结果是 4。
    第二幅图,原来有 5 个果实,小松鼠背走了 4 个,还剩几个?列式为 5-4,结果是1。
    师:比较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两道算式的结果分别是 1 和 4,1 和 4 可以组成 5。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图中表达的意思,巩固学生对减法算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完成教材第 27 页“做一做”第 2 题。(课件出示)
    师: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有 4 朵花,划去 1 朵,还剩 3 朵,算式是 4-1=3。
    师:观察第二幅图,你可以自己选择划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学情预设】预设 1:有 4 朵花,划去 2 朵,还剩 2 朵,算式是 4-2=2。
    预设 2:有 4 朵花,划去 3 朵,还剩 1 朵,算式是 4-3=1。
    设计意图: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利用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巩固算法,利用算式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减法算式中有联系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5 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数一数、倒着数、想数的分解、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27 页“做一做”第 3 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道算式和对应的图,在理解图意和算式的基础上完成后面两小题,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减去几就涂几个,没有涂色的就是剩下的。

    5 以内的减法计算
    5-3=2 树上还剩2只松鼠。
    算法:①数一数;
    ②倒着数;
    ③数的分解;
    ④想加法算减法。
    5 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熟悉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 5 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摆一摆,还可以画一画,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和问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第9课时
    练习课
    课时内容:
    教材第28~29页“练习五”。
    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读题、审题的过程,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
    师生一起梳理,课件展示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对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在自主练习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1、3题。
    第一次出现含有大括号的图,这是求“一共有多少”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教学时,让学生先叙述图意,并提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再列式进行解答。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2、4题。
    通过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纵向观察,使学生感受到: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数的组成中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6题。
    本题是看图例式,有两组图,每一组既是让学生复习1~5的加、减法的看图例式题,又是让学生通过对每组两道算式的对比,从中直观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练习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填完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每组中的左右两道算式,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关系,然后派代表在班上自由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含义。
    4.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7题。
    本题是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题目,可以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算一算,明白计算结果写在哪儿。独立完成后再读一读,初步感受变化的规律。但要注意:这里只是渗透,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
    三、能力提升,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5题。
    师: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自己算一算,再结合例题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示算式的意思,最后集体交流,看看哪些作品最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学情预设】 本题就是用情境展示“1个物品和4个物品合起来是5个物品”和“从4个物品中去掉2个物品,还剩2个物品”的过程,学生们大都能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展示一组示例。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8题。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左图中,水里面有3只螃蟹,岸上有2只螃蟹,要用加法表示图意。
    右图中,藤上原来有5条黄瓜,摘下2条,藤上还有3条,要用减法表示图意。
    师:要如何列出符合要求的算式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再结合由图中得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列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也可能不同,只要图意与算式一致即可。
    【学情预设】左图中,把岸上的2只螃蟹和水里面的3只螃蟹合起来,一共有5只螃蟹,可以用加法算式2+3=5表示;把水里面的3只螃蟹和岸上的2只螃蟹合起来,一共有5只螃蟹,可以用加法算式3+2=5表示。
    右图中,藤上原来有5条黄瓜,摘下2条,藤上还剩3条,可以用减法算式5-2=3表示;藤上原来有5条黄瓜,现在还剩3条,摘下了2条,可以用减法算式5-3=2表示。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9题。
    师:本题是一个送信游戏,你知道游戏规则吗?
    图中已经连了一条线,信封上的算式是1+1,邮箱上的数是2,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示例出发,找出游戏规则。
    【学情预设】每个信封上都有一道算式,每个邮箱上都有一个数,算出算式的结果后,如果结果与邮箱上的数相同,就在对应的信封和邮箱之间连一条线,表示把信送到那个邮箱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同学们继续完成这道题,看一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邮箱了。
    师生一起完成连线,强调用尺子连线。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图意,无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形式的问题进行练习、解答,能培养学生读题、读图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已有知识。

    本节课是对5以内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了对5以内加减法算式的意义的认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计算5以内加减法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本课值得思考的是: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10课时
    0
    课时内容
    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0”的两种含义,会读、写“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结合情境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根据图意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三条鱼可以用“3”表示,两条鱼可以用“2”表示,一条鱼可以用“1”表示,那么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结合下面的小故事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0”,也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板书:没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0 以及有关 0 的加、减法计算。(板书课题: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初步认识“0”,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认识“0”。
    (1)认识“0”。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小猴子发现了一盘桃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情况?(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情境图说出盘子里原来有 2 个桃子,用 2 表示。小猴子吃了 1 个后,还剩下 1 个桃子,用 1 表示。它又吃了 1 个后,盘子里 1 个桃子也没有了。
    师:盘子里 1 个桃子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学情预设】一个也没有是“0”。
    师:你在哪儿还见到过0呢?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可能会说出电话号码、车牌号、直尺等。
    师:同学们真棒,说得都对。请你拿出直尺并观察,直尺上的“0”在哪儿?
    【学情预设】“0”在直尺的最开头,“0”在直尺的最左边,或“0”排在第一个。
    师:从“0”开始读一读直尺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0”还可以表示“起点”。(板书:起点)
    (2)书写“0”。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0,你觉得 0 像什么?
    【学情预设】像鸡蛋、杯盖、跑道等。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书写“0”。(课件出示)
    在教学 0 的写法时,教师要进行指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2.探究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课件出示)
    分组讨论,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要强调用数字“0”表示一只也没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表达清楚、完整。
    【学情预设】鸟窝里有 3 只小鸟,3 只都飞走了,鸟窝里一只小鸟也没有了,也就是还有0只小鸟,列式为3-3=0。
    师:同学们说得很棒(板书:3-3=0),你能说出像 3-3=0 这样的算式吗?
    【学情预设】预设 1:盘子里有 2 个梨,东东把梨都吃了,还剩 0 个,列式为2-2=0。
    预设 2:放学后,3 个小朋友在玩,一会儿后都回家吃饭了,只剩下 0 个小朋友,列式为3-3=0。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都是减法,得数都是 0。
    师:那相减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相减的两个数相等,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就等于 0。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发现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就等于 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教师适时板书)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连小青蛙们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一片荷叶上有 4 只小青蛙,另一片荷叶上有 0 只小青蛙。
    师: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小青蛙?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学情预设】求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小青蛙,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列式为4+0=4。(板书:4+0=4)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你们还能说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学情预设】1+0=1,2+0=2,3+0=3,5+0=5,0+1=1,0+2=2,0+3=3,0+4=4,0+5=5。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一个数加上 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0 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0 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板书:一个数与 0 相加,还得这个数)
    师: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 0;一个数与 0 相加,还得这个数。想一想,一个数减去 0,结果又会是什么呢?比如,5-0 等于多少?
    【学情预设】5-0=5。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板书:5-0=5),你能再说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学情预设】4-0=4,3-0=3,2-0=2,1-0=1,0-0=0。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数减去 0,还得这个数。
    设计意图:先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让学生写类似的算式,加深对有关0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 30 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这一组题比较轻松,教师注意指导。
    (2)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六”第 1 题。
    【学情预设】5、2、0。
    (3)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六”第 2 题。
    【学情预设】3-1=2,3-2=1,3-3=0。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学生对0的认识和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0”,0 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从 0 开始,右边的数依次是 1、2、3、4、5 等。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一个数加上 0或 0加上一个数,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 0,还得这个数。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六”第 3 题。
    这道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减法算式,直观感受原有的 4 个笑脸与划掉的笑脸、剩下的笑脸间的关系,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理。
    2.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六”第 4 题。
    这道题通过看图,使学生明白 3+0 和 0+3的含义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同时感受:在含有 0的加法算式中,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六”第 5 题。
    这道题,复习 5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0
    0表示没有、起点……
    3-3=0 4+0=4 5-0=5
    相同的两个数相 一个数与0相加, 一个数减去0
    减,得数是0。 还得这个数。 还得这个数

    0 的认识,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有“全部拿走就没有”的经验,所以得数为 0 的减法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学生也有在生活中减去 0 和加上 0 的经验,但是学生“加上会变多,减去会变少”的经验会成为他们计算减 0 和加 0 的障碍。修正“加上会变多,减去会变少”的经验是这节课的关键。

    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32~33页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 5 以内各数的认识,熟练认、读、写 0~5 各数,会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整理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
    3.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一、小组交流,整理归纳
    师: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整理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情预设】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二、复习巩固,提升认识
    1.复习数数和比大小。
    师:同学们,我们来完成教材第 32 页第 1 题,数一数,比一比。(课件出示)
    教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数数和比大小的方法,渗透归类思想。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数出各种小动物的数量,部分学生会说出熊猫的数量最多,大象的数量最少,个别学生会考虑到出场排序的问题。
    2.复习数的分与合。
    师:通过刚才的整理,我们知道不同数的大小不一样,这些数据都有一个相同点,它们可以分成两个数。例如:2 可以分成 1 和 1,那么 3 可以分成几和几?4 可以分成几和几?5 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大家完成教材第 32 页第 2 题。(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部分学生的分解可能比较凌乱,没有顺序,在汇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分解。
    3.整理加减法算式表。
    师:(教师将 5 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这些都是 5 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么多的算式,眼花缭乱,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重新排列,让我们能很快记住这些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根据计算结果分类,也可能根据结果的大小顺序进行分类。
    教师注意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最后课件呈现整理后的加法表。(课件出示)
    师:计算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横着看,每一行的结果都相等;竖着看,每道算式的第一个数依次多 1,第二个数和上面的一样,结果依次多 1。
    师:整理完 5 以内的加法算式后,我们接着来整理 5 以内的减法算式吧!(课件出示)
    师:计算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横着看,每道算式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多 1,结果依次少 1;竖着看,每道算式的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多 1,结果依次多 1。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解题、合作交流、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等活动,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巩固本单元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的归纳能力。
    三、补充练习,发散思维
    1.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七”第 1 题。
    这道题,按 0、1、2、3、4、5 的顺序填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 以内数的数数、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七”第 2 题。
    这道题,巩固 5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七”第 3 题。
    此题的关键是看懂图意,根据图意列式。由于每个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
    4.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七”第 4 题。
    这道题,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渗透归类整理问题的方法。

    整理和复习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亲身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难点是把计算方法的回顾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而复习课比新课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仅仅是做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看书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单元的知识网络一目了然。再通过创设情境,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连加 连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减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检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