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1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2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3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4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5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6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7页
    课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完美版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副词非常,形容词跟“小”相对,副词全都,数词一,动词消失,副词极,副词更加还,名词做动词下大雪,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名词做动词客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拏( ) 更定( ) 毳衣( )雾凇( ) 一芥( ) 喃喃(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沆砀( ) 更有此人( )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余:我。俱绝: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绝,消失。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代词,这。更定:晚上八时左右。拏:撑(船)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都。惟:只,只有。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芥: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大:很,非常。焉得:哪能。更;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强:尽力,竭力。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而:连词,表顺承。客此:客居此地。及:等到。舟子:船夫。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者:……的人。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佛印绝类弥勒( )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余住西湖(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古义:还 今义:更加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古义:酒杯 今义: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大雪三日( )拥毳衣炉火( )客此( )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
    舟子不什么入张岱“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遗世独立、不随俗流傲然自恃,独立不羁
    “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景物描写。
    白描。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好些?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以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痕”“点”“芥”“粒”既写出了堤、亭、舟、人的渺小,又反衬出天地的辽阔,而且符合所形容之物的外形,用词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条”“座”“艘”“个”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请用白搭手法描写吉林小江南集安五女峰美景。
    抓住第二段的关键词,分析人物。
    1.“拉余同饮”中的“拉”字表现了什么内容?
    “拉”字表现出“两人”遇到知己的喜悦心情。
    2.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大喜”是神态描写,“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语言描写,写对方的惊讶,也就是写自己的惊讶,体现偶遇知音的喜悦之情。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有抱负、孤高冷寂的品格。
    请联系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探究作者的“故国”之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曾是明朝的京都,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仍称“金陵”,表达故国之思。
    张岱的“痴”表现在何处?
    知己之乐 故国之思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评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湖心亭,中国四大名亭,走进作者,写作背景,疏通文意,亭中会客经过,借舟子之口抒发感慨,情感和中心,文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3湖心亭看雪pptx、13湖心亭看雪docx、13《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第13课湖心亭看雪mp3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备课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瀛洲,阮公墩,花港观鱼,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