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是,陆游的《书愤》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丽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监测
(样卷)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一、单项选择(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 B.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2. 隋唐时期,洛阳日益成为南粮北运的水陆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的集散地。这主要得益于
A.孝文帝迁都洛阳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大运河的开通 D.中外交流频繁
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边示意图中1相关的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贞观开元,政治革新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4. 以下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的变化
A.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生产工具的进步
5.下列人物属于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①鉴真 ②文成公主 ③玄奘 ④魏征
A.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②③
6.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周世宗改革 B.黄巢起义 C. 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
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 外戚夺权 B. 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8.唐朝后期的动乱局面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D.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9. (北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后,辽道宗哭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并“葬仁皇帝所赐御衣,如其祖宗陵墓”。上诉材料反映出
A.澶渊之盟后,辽宋对峙趋势明显
B.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C.宋辽之间局势日益紧张
D. 议和后,辽宋之间边界贸易兴旺
10.陆游的《书愤》中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历史上曾经以淮水至大散关划定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A.金与南宋 B. 北宋与西夏 C.北宋与辽 D.北宋与金
11.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南宋时期
1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的征服者”。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A.开凿运河 B. 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灭亡南宋
13. 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设置
A.推动了教育公平 B.削弱了君主权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结束了藩镇割据
14.“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等关键词所反映的主要学习内容是
A.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B.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元朝都市生活的繁华 D. 元朝行省制度的推行
15.七年级3班的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史书,介绍它为: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皇帝也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16.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技成果示意图,其中对①②处描述恰当的是更句
A.注重实践与实验相结合 B.教育、思想引领科技进步
C.宋元、明清之际达到高峰 D.秦汉、宋元时期都有较快发展
17. 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称帝的是
A. 朱棣 B. 朱元璋 C.朱熹 D.朱允炆
18. 人类交往,有和平交流、暴力冲突等方式。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戚继光抗倭 B. 丝绸之路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A. 贾思勰一《农政全书》 B.李时珍—《齐民要术》
C.宋应星一《天工开物》 D.蔡伦一活字印刷术
20.明长城经过百余年间的经营,使整个北方的边防形成了以长城为主体的点线结合、以点控线、以线制面的九边防御体系。这说明了明长城
A.巩固国家政权 B.抵御外来侵略
C.促进民族交融 D.设计科学合理
21.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B.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C.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2.以下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A.新疆 B. 云南 C. 台湾 D.西藏
23. 清朝前期,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说明了清朝
A. 手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B. 商业贸易十分兴盛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鼓励发展工商业
2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5. 在一次“你说我猜”历史活动中,李晓说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等词语。据此得出该名著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不得照抄原文)(6分)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不得照抄原文)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4分)
27. (16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所示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谁在位时进一步完善了此项制度?(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太祖为“把相权拿归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结合明清两代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4分)
28.(16分)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主官营丝作坊、制资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8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